來自屏南縣的扶貧報告:拔窮根 挪窮窩 換新業(yè) 展新貌(3)
造福工程 “搬”出新天地
壽山普嶺造福新村
在雙溪鎮(zhèn)禹溪新村造福工程護坡建設(shè)現(xiàn)場,,53歲的宋旦建和妻子放下手上的工具,,摘下頭上的遮陽斗笠,,一邊扇著風一邊說笑著往幾十米外的新家走去,。
“搬進新家將近兩年了,,但每天收工回家都還覺得有些興奮,。”宋旦建說,。夕陽余暉灑在白墻黑瓦的新村民居上,,散發(fā)著華麗的光暈,,一如他臉上的笑容。
宋旦建的新居坐落于禹溪新村,占地90平方米,,兩層半樓房,,按照新農(nóng)村示范住宅區(qū)標準,統(tǒng)一設(shè)計,、統(tǒng)一風格,,美觀、大方,、實用,。“這個是廚房,這個是主臥,,這兩間分別是我女兒和兒子的房間……”他帶著記者參觀裝修一新的新居,,言語中透露著濃濃的喜悅和感慨,“從來沒有想過能住上這樣的房子,。”
禹溪新村位于雙溪鎮(zhèn)北村文山路口,,總占地面積39.8畝,總投資700多萬元,,規(guī)劃建設(shè)90平方米統(tǒng)一戶型60棟,,安置60戶236人。目前,,已入住35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戶31人(國定標準1戶5人、省定標準7戶26人)均已入住,。宋旦建2015年被列為貧困戶,,通過造福搬遷工程,享受搬遷補助款5.98萬元,。
搬到新居后,,為了解決宋旦建的就業(yè)問題,農(nóng)閑時鄉(xiāng)干部就介紹他到北村,、深洋做雜工,,打一天零工收入130元至150元,年增收近兩萬元,,去年順利脫了貧,。宋旦建喜笑顏開地說:“有了新家,有了收入,,女兒畢業(yè)后當了一名護士,,正在讀高中的兒子還有助學金補助,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安居方能樂業(yè),。按照“搬得起,、住得下、過得好”的要求,,屏南縣堅持把住房安全作為脫貧的重要評判標準,,把易地扶貧搬遷造福工程和危房改造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項目和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來抓,組織力量對建檔立卡對象住房情況進行拉網(wǎng)式摸底排查,、建立檔案,,對118戶412人居住在危舊房的貧困戶實施造福工程或危房改造,確保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
“哎,!老陳,新房搞的怎么樣啦,!需要幫忙嗎,?”屏南縣熙嶺鄉(xiāng)嶺里村造福工程安置點,在新房里忙活的陳昌德猛抬頭,,看見村黨支部書記陳虞營正向他走來,。
“陳書記,你看,,料備足啦,,師傅在進行內(nèi)墻粉刷呢,年底就可以入住啦,!” 老陳指著兩層半嶄新樓房,,樂得合不攏嘴。
現(xiàn)年62歲的老陳名叫陳昌德,,是遠近聞名的病災(zāi)戶,、殘疾戶、低保戶,、無房戶,。他50歲的妻子陳麗蓉是個殘疾人,為妻子花費的巨額醫(yī)療費,,讓這個家庭負債累累,,一家人不得不寄居他人家中,靠種幾畝蔬菜和微薄的低保金勉強維持生計,,生活異常艱難,。2016年3月,陳昌德被列入國標貧困戶,。
為了解決陳昌德住房問題,,村黨支部召開專題會議,把他一家列入造福工程搬遷對象,,獲得了14萬元補助,;還爭取到殘疾人安居工程補助,爭取到慰問金,、救助金2萬元,。如今,陳昌德建起了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積220平方米的二層半樓房,。
新村拔地起,農(nóng)家俱歡顏,,一幅幅美麗的新農(nóng)村畫卷在屏南山水間徐徐展開,。2017年,省下達屏南縣造福工程搬遷任務(wù)1350人,,已落實造福工程搬遷對象1770人(省標17戶70人),,已動工建設(shè)1690人,路下富塘新村,、熙嶺嶺里新村,、雙溪大河新村、嶺下樹王新村等4個造福工程集中安置點項目有序推進,。全縣上下正爭取形成后力,,讓貧困戶早日挪出窮窩安新居,開辟幸福新天地,。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