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丨劉翠嬋:家茶
冷的時候,能喝上一杯熱茶,實屬溫暖之事。若這杯茶是熱氣騰騰的蛋茶,,會更暖。
在屏南山間,,給客人端上一碗蛋茶是純樸的待客之道,。自家產(chǎn)的土雞蛋,,自家茶園摘的土茶,,滾燙的茶湯,,泡開新鮮的蛋花,一碗飲盡,,食物與茶水交融的溫?zé)?,令飽暖穿腸過肚直抵肺腑,善意與暖意就會驅(qū)走寒意,。黃昏時日頭落山,,鄉(xiāng)間涼意驟起,,普嶺村口涼亭下,,人們圍坐喝下冒著熱氣的蛋茶,三碗兩碗下肚,,“好喝”之聲便起,。有些好,的確就是尋常之物,,尋常里的一杯暖,。
蛋茶之好,,好在它是茶,又不盡是茶,,它還有食物的成分,。普通的食物,因為特殊的際遇,,會在人們心里留下特別的感受,。同樣是蛋與茶,席間同座言及,,卻是另一番味道,。小時她極不喜歡吃母親做的蛋羹,而母親卻視之為上好食物,。每次蒸好就叮囑她吃下,,不好拂了母親的心意,她總是趁母親不注意,,把蛋羹倒進茶壺里,,母親一邊欣喜著女兒吃下補品一樣的蛋羹,一邊詫異壺中的茶水有了異味,。
像蛋茶這樣與家的氣息有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茶,,我想把它們叫作“家茶”,這與動輒幾千上萬的茶,,是兩個場域的茶,。家茶里有父母的勞作,鄰里的溫情,,陌路的關(guān)懷,,也有時令的藥方,朝思暮想的味道,,一言難盡的過往,。
經(jīng)常想起鄉(xiāng)下的草籽茶,很長時間不知道那個草籽叫什么,。夏日里幾乎家家戶戶的飯桌上都放著一個大腹便便的陶制茶壺,,或搪瓷茶罐,壺嘴上掛著一個杯子,,有的在壺口上扣著一個碗,。一大早,母親將一大把草籽和茶葉扔到壺里,,一鍋開水沏下,,桌上一擺,就是一日的茶水了。誰渴了都可以喝,,就是過路的人也可以徑自倒了喝,。那種大碗喝茶“咕嚕咕嚕”咽下的快意,,讓日后的自己怎么也習(xí)慣不了小口細抿的文縐縐,。多年以后才知道那個草籽叫“蒼耳子”,去暑袪濕,,夏日喝下好處多多,。
都說藥食同源,很多時候,,茶是那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藥引子”,。母親在海島生活多年,學(xué)會做“午時茶”,。就是在端午節(jié)當(dāng)天的午時,,取五谷與陳年茶,幾方草藥,,在炒得滾燙的大粒鹽上焙烤茶葉,,過午攤涼密封存好,家人或鄰里,,頭疼腦熱胃脹腹悶,,取一小撮隔水燉服,大抵都能喝去許多不舒服,。
這與壽山鄉(xiāng)的茶鹽古道竟有了一些不謀而合的氣息,。茶鹽古道不知始于何時,但古道上茶與鹽是兩種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資,。屏南多山,,平均海拔800多米,重巒疊嶂,,溪河狹小舟楫不通,,但高山盛產(chǎn)好茶。寧德沿海多鹽,,壽山鄉(xiāng)毗鄰寧德,,茶與鹽,成了古道挑夫擔(dān)上的“常貨”,?!安棼}古道”崎嶇山路,一擔(dān)擔(dān)茶與山貨,,鹽與海產(chǎn)品之間“茶鹽互市”,,走出了古時閩東沿海通往中原內(nèi)陸的一條重要商貿(mào)通道,也走出了許多人情世故與歷史文化,。
古道區(qū)域茶俗之一蛋茶充滿古早的味道,。挑夫們無數(shù)次荷擔(dān)出發(fā)或歸來,半路休息停歇之時,,該是喝過“蛋茶”的,,解乏去困提神補充體能,此時的茶里更多是撫慰與力量,。作為待客之道,,蛋茶里敬與禮的部分散發(fā)著純粹的鄉(xiāng)土氣息。好客的鄉(xiāng)人,,即便谷倉空空,,但家里母雞剛下的蛋是舍不得自己吃的,細心放在籃子里保存著,,以待遠客來時泡上一碗蛋茶迎客,,家徒四壁可,待客不周不可,。
老家有些地方喚“茶”為“茶米”,。“柴米油鹽醬醋茶”中茶雖是最后一味,,卻是可以獨立于三餐之外存在的一種味道,。不是食物,又有食物的秉性,,當(dāng)它和食物或別的味道相融時,,沒有誰輕誰重,沒有喧賓奪主,,也沒有風(fēng)生水起,,它是長久的日常里溫?zé)帷⒂H切和不疾不徐的部分,,艱辛跋涉或有苦難言,,都成茶水一味淡淡流香?!暗安琛薄安葑巡琛焙汀拔鐣r茶”里就有各種況味的沉淀與留存,。
外婆最愛喝茉莉花茶,少時在福州喝了有香氣的茶,,之后就再也沒有愛上其他品類的茶了,。大半生漂泊,從福州到海島,,到臺灣,,再好的茶她都喝不出好,茉莉花香釀出來的茶,如戒不掉的好酒,。從大陸輾轉(zhuǎn)寄到臺灣的茉莉花茶,,平日里大方的外婆總是“藏”得很緊,輕易不送人,。她“小氣”地擔(dān)心想喝的時候斷了茶,。茉莉花,兒時的花,,家鄉(xiāng)的氣息似乎都在不曾消減的花香里,。
很多時候,茶斷了可以,,斷不了的是茶外的人與事,。
來源:福建日報
文字:劉翠嬋
編輯:陳娥
審核:林翠慧 林珺
責(zé)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