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地,,遇見《詩經》里的“甘棠”
1
指樹名
即棠梨,,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北方部分地區(qū),南方地區(qū)有少量引種,。
2
指詩篇名
《詩經·甘棠》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闭俨ㄕ俟┘]是周文王姬昌之子,,他的采邑在召地。在召地一個村莊的路口,,有一棵甘棠樹,。召公經常在樹下辦理公務,他處理事務公平公正,,深得百姓認可,。因此,甘棠具有“德政”“清廉”的意思,。
目前,,全國以甘棠命名的地方有100多處,而閩東境內就有4處,。一是福安市甘棠鎮(zhèn),;二是福安市甘棠港;三是屏南縣甘棠鄉(xiāng),;四是霞浦縣溪南鎮(zhèn)甘棠村,。
福安甘棠鎮(zhèn)
史稱三塘。明嘉靖年間,,時任知縣盧仲佃率民在此圍筑土堡,。堡圍筑建成后,有林,、鄭,、陳、蘇,、朱,、金等24姓人家進城定居。此后,,林家遷居斗南村,,稱為南塘;朱,、金,、鄭三家遷于塘堤中部,,稱為官塘,;陳、蘇、鄭圍塘于江邊,,稱為外塘,?!叭痢比烁心畋R仲佃的筑城恩德,,在城內建立盧公生祠,并將官塘改名為甘棠,。一是因為福安方言甘棠與官塘諧音,;二是有“見棠思召”德政之義,用以紀念開基者,。
甘棠文化底蘊深厚,,先后有13人中進士,當地重教興學,、樂善公益也逐漸成為甘棠的風尚,。甘棠稱鎮(zhèn)始于1913年,為自治性質的集鎮(zhèn),。1933年,,曾志、任鐵峰等人率領貧農團,、紅帶會舉行“甘棠暴動”,深刻影響了閩東革命的歷史進程,。
屏南甘棠鄉(xiāng)
王審知入閩,,授屏南張睦三品印緩,參贊政務,。時逢戰(zhàn)亂,,張睦能雍容下士,招來海外客商,,商賈愿與往來貿易,。黃歧港有巨石,有礙舟楫通行,,張睦使人鑿之,,一夕大雷雨擊開港石,人皆以為張睦德政之所致也,,其港遂曰甘棠港,。
張睦為屏南張氏先祖,為追思祖德,,張氏后人把奠居地取名甘棠村,。1984年9月,成立甘棠鄉(xiāng)人民政府。甘棠鄉(xiāng)交通便捷,、物產豐富,、人杰地靈,是清名將甘國寶和戍邊烈士陳祥榕的故鄉(xiāng),。
福安甘棠港
福安甘棠港在黃崎鎮(zhèn)(今福安市下白石鎮(zhèn)),,舊名黃崎港,在雙巖之前,,與六印江相聯(lián)接,。《福寧州志》載:有巨石,,立波間,,多覆舟。王審知禱海神,,轟石,。唐昭宗賜號:“甘棠”。
甘棠港自開港以來,,屹立于天風海濤的黃崎,,憑借天然的地理優(yōu)勢,它最早把目光投向了遼闊深邃的海洋,。今日的甘棠港,,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擁有大型輪胎吊以及堆場,、倉庫等設施,。
霞浦甘棠村
該村翁氏于明代避倭患從福清遷至福寧南門外官塘,迄今四百多年,;甘棠村薛氏于清代后期從福安遷此,。此前甘棠村名除稱官塘外,未見其他記載,。甘棠村名的變遷是清代晚期的事,。
溪南鎮(zhèn)甘棠村三面環(huán)山一面向海,不知何時起,,該村山上生長著許多的棠梨樹,,每年春天時節(jié),滿山遍野的棠梨花令人贊嘆,。訪村中故老,,甘棠村名大概由此而來。
甘棠之風傳千古,,甘棠遺愛潤閩東,。春光明媚,,鶯飛草長,站在霞浦縣溪南鎮(zhèn)甘棠村,,仰望后山,,佇立久久。希望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能看到甘棠樹繁花滿枝頭的樣子,。
來源:福建紀檢監(jiān)察
編輯:陳娥
審核:林翠慧 林珺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