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扶貧篇(3)
“他幾乎跑遍了閩東的山山水水”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路子明確了,關鍵在于行動,。正如《擺脫貧困·為官一場,,造福一方》寫道:“馬克思說過:‘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我不主張多提口號,,提倡行動至上……腳踏實地干出成效來,。”
時任《閩東日報》社總編輯王紹據(jù)回憶——
沒想到,這么多年后,,習總書記還能一眼認出我來,。
2016年2月19日上午,習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人民網(wǎng)演播室,,與福鼎市磻溪鎮(zhèn)赤溪村村民視頻連線,,我們就這樣再見面了??倳泴ξ艺f:“記得當年我們共同下鄉(xiāng)的情況,。”
正是因為赤溪,我對習總書記的扶貧情懷有著更深刻的感受,。
1984年,,我還只是福鼎縣委報道組的一員,把赤溪村的貧窮落后寫成一篇讀者來信,,《人民日報》頭版給刊登出來了。后來《閩東報》(現(xiàn)為《閩東日報》)復刊,,我擔任總編輯,。
就像連線時習總書記說的那樣,當時我們下鄉(xiāng)還是比較深入的,。那個時候,,為了閩東及早擺脫貧困,習書記幾乎跑遍了閩東的山山水水,,真可以說是不辭勞苦,、不遺余力。
閩東路況差,,大家擠在一部老爺車上,,上下顛簸,有時下車后都直不起腰。車到不了的地方,,就步行,,走的是荊棘密布的鄉(xiāng)間小道,暑天里走,,雨天里走,,走得汗流浹背,腳板起泡,。
盡管過程辛苦,、任務繁重,但成效還是顯著的,。1990年,,他離開閩東到福州赴任時,《人民日報》恰好有一篇報道:閩東脫離貧困線,。他只用2年的時間,,就讓閩東基本擺脫了貧困,擁有了溫飽,。他以實際行動給全體干部與群眾樹立了最好的榜樣,,也由此獲得了閩東人民的衷心愛戴。
對扶貧,,他是認定目標,,身體力行,鍥而不舍,,矢志不移,。
我還記得1998年4月陪同當時已是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到霞浦調研連家船民搬遷的一幕。
那時還沒到夏天,,但天氣已經(jīng)有點熱了,,我們進到一艘連家船上,船艙高一米左右,,很局促,。我是少數(shù)跟他上船的人之一,待了十幾分鐘就開始冒汗,。習書記個子高大,,他穿的長袖襯衫濕透了,還是耐心問完所有問題,,那絕不是客套的寒暄,。
這種深入基層、持之以恒的作風,,并沒有因為他工作地點的變化和職務的升遷而變化,。他當了總書記后,,到湖南考察,有湘西十八洞村之行,,他一貫是這樣做的,。也正是因此,他才能清楚基層情況,,了解百姓心聲,,對擺脫貧困的路徑,才能越來越清晰,。
“他說忘記老區(qū)蘇區(qū),,就是忘本”
全省基本實現(xiàn)小康后,習近平一再強調要牢固樹立扶貧開發(fā)長期作戰(zhàn)的思想,,著重解決剩余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特別是對發(fā)展仍然滯后的老區(qū)蘇區(qū),一定要動真情,、生激情,,實實在在為他們辦點實事、好事,。
時任省老區(qū)辦主任吳連田回憶——
福建是著名老區(qū),。習近平經(jīng)常跟我們講:“忘記老區(qū)和蘇區(qū),就是忘本,。”“飲水思源,,勿忘老區(qū)。”“多到老區(qū)村走走,。”
他語重心長,,更言行一致。他先后19次到閩西,,看望老紅軍和軍烈屬,,推動老區(qū)加快發(fā)展。
1999年,,在習近平的推動下,,省委、省政府決定在2年內基本解決老區(qū)建制村的“五通” (通路,、通飲用水,、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工程)問題,并且將其列為2000年省委和省政府15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那兩年,,全省投入“五通”建設的資金達4.6億多元,。其中,1999年投入3.48億元,,是有史以來“五通”建設資金投入最多,、力度最強、規(guī)模最大的一年,。
到2000年底,,全省近3000個老區(qū)建制村“五通”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其后2年又進行了完善提高,。這項為民辦實事的“德政工程”在老區(qū)人民心中樹起豐碑,。
龍巖市新羅區(qū)東肖鎮(zhèn)鄧厝村村民,就是在習近平的關心下喝上了“放心水”,。
新羅區(qū)是原中央蘇區(qū),,鄧厝村是老一輩革命家、國務院原副總理鄧子恢的家鄉(xiāng),。由于種種原因,,直到1999年底,村里還沒有通自來水,。當時村民只能從山上接山泉水,,一下雨,水就變得渾濁,,大家都盼著早點用上自來水,。
1999年11月27日,時任代省長習近平專程到鄧厝村看望慰問革命烈屬,、“五老”人員,,并詢問村民有什么困難,大家就向他匯報了水的問題,。他馬上說:“老區(qū)當年為革命作出了很大犧牲,,出了很多烈士,有困難我們黨和政府要全力解決!”
當時在村里,,習近平就和龍巖市有關部門商量,,拍板支持鄧厝村30萬元,包括通水10萬元,、小額貸款10萬元,、發(fā)展筍業(yè)4萬元、硬化通往鄧子恢故居的道路4萬元等,。
第二年7月,,鄧厝全村300多戶家家喝上了自來水。村里還打了一口機井,,修了一座蓄水池,,解決了農田灌溉等用水困難,。
習近平時刻把老區(qū)放在心上。2002年10月10日,,從福建調任浙江的前一天晚上,,他還特意邀請省老促會的許集美、黃扆禹,、茅苓等3位老同志到他辦公室座談,、話別,征求對老區(qū)工作的建議,,可見他對老區(qū)的感情多么真摯,、多么厚重。
2014年11月來福建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牽掛著福建老區(qū)群眾,。
他說:“福建山區(qū)多、老區(qū)多,,當年蘇區(qū)老區(qū)人民為了革命和新中國的成立不惜流血犧牲,,今天這些地區(qū)有的還比較貧困,要通過領導聯(lián)系,、山海協(xié)作,、對口幫扶,加快科學扶貧和精準扶貧,,辦好教育,、就業(yè)、醫(y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實事,,支持和幫助貧困地區(qū)和貧困群眾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決不能讓一個蘇區(qū)老區(qū)掉隊,。”
作為一個“老區(qū)人”,,總書記對老區(qū)的深厚感情,我銘記在心,。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