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丨阮以敏:冬天里的一“籠”火
小時候,老家山村的冬天特別長,,特別冷,。
立冬過后,農(nóng)作物收成完畢,,田野空空如也,。傍晚時分太陽下山,,一陣陣冷風襲面,,有點刺骨,,農(nóng)人說:“霜風起了!”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果然,,屋面瓦片上像撒了鹽,,原野也裹上一層淡淡的銀裝,田中的稻桿蒂被霜凍得齊刷刷像衛(wèi)兵列陣,,在晨光下愈發(fā)挺拔,。小溪的邊沿也結(jié)了冰,村東頭的井口,,反倒是冒出來了些許暖氣,,在晨風中裊裊升騰。若是雨后初晴遇霜,,瓦檐上的冰凌長長短短,造型優(yōu)美,,玲瓏剔透,,敲幾根下來,可以玩到全部融化,,有時候把它當冰棒舔上幾口,,凍得滿嘴麻木。田野土壤里地下水結(jié)冰膨脹,,把凍住的地表頂起,,長出絲狀冰花或者條狀冰柱,一團一團如蘑菇花般拔地怒發(fā),,一腳一腳踩下去,,嘎吱嘎吱作響,煞是好聽,,顧不得細看大自然如此精美杰作,。稻田里的冰結(jié)得很厚,輕輕地用腳試試可行,,小伙伴們都來走幾步,,也有掉水里的,只能回家接受“嚴刑拷打”,。
農(nóng)村人家家戶戶都備有御寒的火籠,,外筐采用傳統(tǒng)竹編技藝編制而成,里面放一塊瓷碗裝炭火,,上面覆蓋一層草木灰保溫,,火籠口再罩上一個鐵絲蓋,以防不小心燙傷手腳,。一個火籠,,就像一輪太陽,還可以提著行走,,溫暖了整個冬天,。不過,,并非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火籠,沒有木炭供不起,,多是兄弟姐妹共有,。大戶人家有祖?zhèn)麇a器火籠,很精致很金貴,,也讓人很羨慕,。堂叔娶了個浙江金華女人,按金華地方風俗結(jié)婚陪嫁火籠,,當時只覺得這火籠五顏六色太好看了,,都忘了去看新娘子漂不漂亮。現(xiàn)在想,,應(yīng)該是脫胎漆器的,。也才知道,給出嫁的女兒送一對精制的火籠,,寓意火種帶到新家,,香火不斷,日子過得紅火,。家有小小孩的,,都備有大火籠,俗稱“火籠母”,,那是烘尿布,、圍裙的,畢竟小小孩只懂得吃了拉,、拉了吃,,每天用量很大,陰雨天根本不夠用,。但于我們卻是很享受,,因為“火籠母”很大,火也大,,可以圍成一圈,,呵著氣,伸著凍得發(fā)紫的小手烘烤,。那長凍瘡的遇熱奇癢,,抓撓破了都出血了。那流著鼻涕的被熱得也有點兒收攏,,不用再一直不停地往回吸,。火籠外筐旁邊掛有一副銀叉叫“火箸”,,那是上等人家才有,,用來翻動火籠里的炭火,,還可以夾火籠子里的烤豆。我們不敢拿家里的筷子,,都是折兩根小枝椏當作筷子使用,。上課時常常聽到有誰火籠里豆子爆開的聲音,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強咽下貪婪的口水,,又期待著這個“誰”被老師臭罵批評。遺憾的是很少,,山村老師對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是見多不怪,。假如豆子爆開飛遠了,就會被他人撿了快速吃掉,。家中沒有豆子的,,就抓一把稻谷藏在口袋,不時抓一小撮撒在火籠里,,爆米花開了,彈起來跳到地上,,趕緊撿起來塞進嘴里,,那顧得上衛(wèi)生不衛(wèi)生,不然就被別人撿了,。村里人規(guī)矩,,火籠子里的是私產(chǎn),不可侵犯,,掉地上的,,可以共有。有道是:黃金落地,,拾來就是,。所謂“拾來就是”,就是說,,我撿來的,,就是我的。雖不合法理,,但卻從小告誡我們:做事要小心,,不可丟三落四。
夜來冰冷的床鋪很難躺下,,特別是光著的腳實在無法往下伸,。稻草墊、草席都很冰冷,,棉被也是硬邦邦的不暖和,,哪還有什么棉被墊床,,連一條鋪床的線毯都沒有。睡覺時常常是連外衣也不脫,,這樣可以暖和點,。有個火籠是很幸福的,可以把被窩烘得熱乎乎,。冬夜讀書,,腳踩火籠,也是渾身上下暖烘烘,。鄉(xiāng)人說:一個火籠等于一件棉襖,。那時候兄弟姐妹多,半夜里父母忘了拿走火籠,,常常有把火籠踢翻的,,弄得一床都是草木灰,甚至被燙傷,。也有人家釀成火災(zāi)的,,那是炭火加太多了。洗澡前,,母親會先把內(nèi)衣放在火籠上烤一烤,,穿上不冰冷。有的老奶奶可以把火籠夾在雙腿中間,,邊走邊打掃大院公共衛(wèi)生,。也曾試著學學,終究技不如人,,把火籠打翻在地,。后來有了葡萄糖玻璃瓶子、塑料熱水袋,,裝上開水暖手暖床就安全多了,,可以抱著入睡,還可以捂在冰冷有點麻木的臉上熱熱,,好舒服,。
傳說有臥床不起的有錢老人家,準備了一袋銅錢,,每天來換火籠的人都可以摸到一塊銅錢,,于是有很多晚輩爭著搶著來換火籠里的炭火。我也很期待,,可惜都沒有機會,,家族里老人們都很健康。也有老人家叫小孩子另一頭睡,,當火籠暖腳,,說是:小孩屁股三把火,!每日里都在蹦蹦跳跳的小孩子,充滿活力,,確實是暖烘烘的,。但也有封建迷信的人家,說老人家會吸走小孩子的陽氣,,不愿意讓小孩子跟祖輩一起睡,。聽說舊時代有一位窮人,只有一床三斤破棉被,,睡前都是脫光了站在床前凍一會兒,,冷得瑟瑟發(fā)抖,然后上床蓋上破棉被,,就暖和多了,。
最高興的是大人們農(nóng)忙結(jié)束,閑暇之余燒一堆火,,圍在一起,,或坐或站,烤火“講趴”,,雖談不上“圍爐夜話”那般高雅,,常是粗俗不堪的段子,但確確實實輕松自在,,是農(nóng)家之樂。有火烤,,有故事聽,,還不要跟著大人上山、下田勞動,,可謂我們童年的幸福時光,。鄉(xiāng)里人常罵人道:箍屎楻都有得看?這“屎楻”即農(nóng)村裝屎尿的大木桶,,屎楻漏了,,要用新竹篾重新箍緊,舊竹篾和壞掉的板有臭味,,不能拿回家燒火做飯,,只能放在屋外燒成灰做肥料,圍一圈人一邊烤火,,一邊看箍屎楻,,還真是常有的事,也不管有無臭味,。平日里小孩子是不能玩火的,,一方面是沒有木柴燒,,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怕釀成火災(zāi),大人不許,。農(nóng)民在田里燒稻桿做肥料,,堆成高高的草垛后點火,我們興高采烈圍著,,到半夜都舍不得回去,。能拿幾個番薯放到草垛里燒烤,第二天從稻草灰里挖出來熱乎乎品嘗,,那便是人世間最甜美佳肴,。
剛當教師那會兒,所在學??可较?,冬天里教室門口都要九點多鐘才能見到太陽。穿一件草綠色棉軍大衣,,手還是凍得張不開捏粉筆,,時常也是抱個火籠到班上,先在火籠上烤烤再板書,。于是我也時常把學生帶到室外,,抬一塊黑板,帶上椅子,,在有太陽的后操場上課,,羨煞其他班的學生。
后來電熱毯風行一時,,睡前插上電源,,先把床鋪捂熱。但睡著過于干燥,,且存在安全隱患,,就被淘汰了。曾有女同學教了一招,,用電吹風把床鋪吹熱,,上床睡覺還真確實管用。現(xiàn)如今的空調(diào)當然方便多了,,而且床上是毛絨絨的床單,、被套,何懼寒冬,?于是乎也大言道: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時代變遷,全球氣候變暖,家鄉(xiāng)現(xiàn)在很難得見到零度以下天氣,。社會進步,,科技發(fā)達,人民富裕,,保暖設(shè)備不斷更新?lián)Q代,。那火籠,早已進入歷史博物館,,只留下深深淺淺的回憶,。而那冬天里的一“籠”火,始終溫暖著我們的童年,。
注:本文首發(fā)于2021年第三期《福建鄉(xiāng)土》,。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來源:福建鄉(xiāng)土 阮以敏
編輯:秋鳳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