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師”:從長征勇士到合成勁旅
——近觀陸軍第65集團軍某機步旅合成營建設實踐
陸軍第六十五集團軍某機步旅組織官兵進行實爆課目訓練(二〇一六年三月十七日攝),。
新華社 發(fā)
寧德網
新華社消息(記者 梅世雄 梅常偉 袁全) 陸軍第65集團軍某機步旅的前身是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2013年12月,,正當部隊準備迎接建師80周年時,新的時代變革不期而至——部隊由摩步師改為機步旅,,開始了探索合成營建設的步伐,。
兩年多來,他們經歷了什么,?收獲了什么,?合成營建得如何?帶著一連串問號,,記者走進了這座威名遠播的部隊,。
結緣合成營
今年32歲的鄢俊,已是合成營營長,。職務前加上“合成”二字,,意味著相比傳統(tǒng)機步旅的營長,他的手里掌握了十余個兵種,、數十種專業(yè),,是后者的數倍之多。
與傳統(tǒng)的單一兵種營相比,,合成營集裝甲步兵,、炮兵,、偵察兵,、通信兵、工兵等諸多兵種于一體,,反應快,、火力猛、信息化程度高,,具備一定獨立作戰(zhàn)能力,,更適應信息化戰(zhàn)爭快節(jié)奏、高強度的特點,。
“當前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在進行合成營建設探索,。”鄢俊說,不管在其他國家,,還是在我國,,合成營都是陸軍調整轉型的方向之一。
2011年,,集團軍組織研究合成營先遣攻擊行動,,演練任務交給了這支部隊。受領任務后,,部隊抽調了幾個連隊組成合成營,,由師副參謀長擔任營長,。
由于是臨時“拼湊”,再加上信息系統(tǒng)尚未實現(xiàn)完全互聯(lián)互通,,那次演習中,,部隊在互相配合上出了不少亂子:擔負主攻的連隊已到達“敵”前沿,但負責破障的工兵分隊卻遲遲未到,;穿插分隊早已到達指定地域,,但助攻分隊卻遲遲不能發(fā)起攻擊……
“盡管問題不少,但大家還是看到了合成營的威力,。”彼時,,劉長安還擔任副師長,但合成營將各兵種攥指成拳,,攻堅勢如破竹,、守固穩(wěn)如泰山的作戰(zhàn)效能讓他驚嘆不已。部隊由師改旅,,開始正式探索合成營建設,,劉長安成為首任旅長。
“這是一種全新的部隊形態(tài),,與之相對應,,戰(zhàn)備、訓練,、管理,、作戰(zhàn)、保障等方方面面全都跟著變,。”劉長安說,。
責任編輯: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