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陰云悄悄襲亞洲 多國出現感染病例
環(huán)球時報 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月前就拉響應對“寨卡”病毒的全球性警報,。雖然寨卡疫情的高發(fā)區(qū)目前仍局限在美洲多國,但醫(yī)學界無法排除其向外擴散的可能性,。27日,,韓國確診了該國第二例寨卡病例,引發(fā)亞洲媒體高度關注,。菲律賓,、越南、老撾和泰國等國最近相繼出現寨卡病毒攜帶者,。面對可能引發(fā)的疫情,,有輿論表示擔憂:亞洲人口密集,能否免遭厄運,?
寨卡病毒對一般人來說沒有嚴重影響,,但對孕婦來說是一大威脅,,美國研究證實,,這種病毒卻是導致胎兒小頭癥的元兇。韓聯(lián)社27日說,,衛(wèi)生部門證實,,該國一名20歲男子寨卡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今年4月10日到14日期間,,這名男子赴菲律賓旅行,,回國后出現類似流感的癥狀,。截至目前,,韓國已出現兩起寨卡確診病例,。上月22日,一名43歲男子成為韓國首例感染者,。這名男子此前赴巴西旅游,出現發(fā)燒,、皮疹和肌肉酸痛等癥狀,,回國后被隔離治療。
韓國并不是唯一出現寨卡病例的亞洲國家,。上月31日,,越南一名64歲女性病毒檢測呈陽性,成為該國第一個感染者,。越南衛(wèi)生部表示,,這名女性來自海濱城市芽莊,曾出現發(fā)燒,、頭痛和腿部皮疹等癥狀,。與此同時,另一名33歲女子也被查出帶毒,。這名女子來自胡志明市,,此前曾出現皮疹、結膜炎等癥狀,,并感到身體疲勞,。更糟糕的是,她被確診時還懷著兩個月的身孕,。媒體說,,這兩名患者目前“病情穩(wěn)定”,她們的親友中并未出現新病例,。
菲律賓此前也出現寨卡感染病例,,但被感染的不是菲律賓人,而是一名美國女游客,。這名女游客此前曾在菲律賓逗留一個月,,回國前一周出現不適癥狀,很快被確診,。對于這名患者的染病途徑,,菲律賓當局尚不可知。這是菲律賓近4年來出現的首例寨卡病例:2012年,,菲律賓一名15歲少年感染寨卡病毒,,不到一個月時間就痊愈。今年3月初,老撾也確診國內首例寨卡病例,。
事實上,,對于一些亞洲國家,寨卡病毒并不陌生,。早在美洲疫情暴發(fā)前,,一些亞洲國家就出現過感染病例?!度毡緯r報》說,,日本出現過4起病例,,其中3例發(fā)生在2013年到2014年間,,這些患者曾赴泰國或法屬波利尼西亞旅行。只有一例發(fā)生在美洲疫情暴發(fā)后,。4起病例均是在國外感染的,。
泰國是亞洲受寨卡病毒影響比較嚴重的國家,。今年2月初,泰國確診“首例”寨卡病例,,患者是一名22歲男子,。但媒體報道說,如果從2012年算起,,泰國已先后出現過9起病例,。此外,,印尼、馬來西亞和柬埔寨也在歷史不同時期出現過寨卡病例,。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說,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東南亞地區(qū)的情況表示過憂慮,,認為這一地區(qū)的國家存在滋生疫情的隱患。自上世紀50年代起,,亞洲多國發(fā)現零星的寨卡病例,,但當時并未引起重視。熱帶季風氣候,、逐漸增多的喧囂市區(qū),以及當局對垃圾廢料的疏于管理,為蚊蟲繁殖構建“理想場所”,,而寨卡的主要傳播途徑正是蚊子叮咬。韓國疾病管理本部28日稱,,以濟州島和南部地區(qū)為中心,,日前采集寨卡病毒傳播媒介——埃及伊蚊的成蟲及幼蟲,,結果在8個地區(qū)發(fā)現98只伊蚊卵及幼蟲,,所幸伊蚊沒有感染寨卡病毒,。
目前,,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已經強化疫情預防措施,,如增加檢測手段,、消除蚊蟲滋生場所、強化醫(yī)院管理,、引入更嚴格的隔離規(guī)定等。一名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專業(yè)人士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現在不必談寨卡色變,,平時注意衛(wèi)生、消滅蚊蟲,,特殊人群注重防護,,夏天不意味寨卡病毒蔓延,。 【環(huán)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陸南希 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 高文宇】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