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屏南:特色民俗鬧端午 尋味古韻別樣濃
圖為村中長輩給游客點吉祥雄黃印?!×窒悴省z
粽葉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又是一年端午時。6月14日,,福建寧德市屏南縣代溪鎮(zhèn)康里村舉辦端午民俗文化節(jié),,吸引遠近游客前來觀看、體驗傳統(tǒng)的古楚端午習俗,,近距離感受閩東獨有的端午文化,。
圖為巧妙編織的“百索”?!×窒悴?攝
康里,,古稱長安,后改翠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屬楚國地,。在這偏僻的大山里,仍保留著如車身,、粽祭等較為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習俗,。活動伊始,,廣場上舞龍迎賓,,村口的長輩們給游客點吉祥雄黃?。幌锏纼?,家家插艾蒿,,戶戶掛菖蒲,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端午氣息,。
祭祀大典現(xiàn)場,,由八仙、書童,、道士等數(shù)個方陣組成的祭祀隊伍,,有的護送屈原神像,有的挑晝簍,、持幡旗,、揮龍旗,有的奏古樂,、誦《離騷》,,行經古街、宗祠,、門閭,,環(huán)湖行至祭祀臺,并舉行祭祀典禮,。
圖為游客掛許愿牌祈福,。 林香彩 攝
無粽不成端午,,在包粽子攤點上,,折粽葉、裝糯米,、放餡料,、裹緊扎繩,橫包,、秤砣粽,、長尾鴿等各式各樣的粽子,在大家的手中誕生,;悠揚婉轉的山歌,、韻味綿綿的北路戲、輕盈優(yōu)美的舞蹈等民俗盛宴,,令游客流連忘返,,還可免費穿著傳統(tǒng)漢服、戲服在村中穿行,,體驗一把“穿越”,。
康里村還有系香囊、包紅蛋,、編百索和轉車身等習俗,。一根根玻璃絲在心靈手巧的康里人手中輾轉,,巧妙地編織成多姿多彩的“百索”:蝦、花,、青蛙,、蝴蝶,裝紅蛋的紅色網兜……勾起許多游客的童年回憶,。
圖為祭祀典禮?!×窒悴?攝
轉車身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項目了,。紅頭繩的一頭系在孩子的腰上,一聲令下,,孩子使勁轉身,,老人手持剪刀,適時剪斷,,剪掉的這一段歸小孩,,俗稱“車身”。孩子纏繞的紅頭繩越多,,意味著今后的生活更加吉祥如意,。
“真的就是小時候的感覺,自從搬到城里,,已經有十多年沒有感受到這么濃厚的過節(jié)氣氛了,。”家住寧德市的鄭女士,祖輩也是康里人,,此次特意提前一天回到老家,,過一個“有味道”的端午節(jié)。
近年來,,康里村積極傳承和發(fā)揚當?shù)貍鹘y(tǒng)民俗文化特色,,留住鄉(xiāng)村的“根與魂”,連續(xù)多年組織舉辦康里村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各類傳統(tǒng)民俗文化節(jié)日,、兩岸大學生傳統(tǒng)建筑調研夏令營、中美文化交流公益支教夏令營等活動,,展現(xiàn)“保護中求傳承,,創(chuàng)新中求發(fā)展”的活力康里。(甘葉斌 林香彩)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