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海岸?藍色霞浦 | 劉翠嬋:霞浦佳人
1,、濱海小縣美女輩出
霞浦,,閩東沿海的一個小縣,,沒有太大名氣,。但是初到霞浦的人,,每每驚訝于霞浦的海鮮,。原汁原味的海鮮總會在第一時間迷倒外鄉(xiāng)人的味蕾:還有這么鮮的海味??!品嘗完美食,,上街走走,他們在視覺上又有了收獲:這里的女子長得清清爽爽,,天生麗質(zhì),。莫非這里盛產(chǎn)美食之外還盛產(chǎn)美女?南來北往的外鄉(xiāng)人和不斷離開故土的霞浦女子,,在有意無意之間,,為霞浦營造了一個“美女之鄉(xiāng)”的稱謂。有意思的是,,霞浦當?shù)厝瞬]有覺得自己旗下的女子有多美,,聽到夸獎之聲,不免忐忑和羞赧,。事實上,,霞浦大可以坦然接受“美女之鄉(xiāng)”的稱呼,。
在霞浦民間,流行著一句俗語:“涵江荔枝粒粒紅,,洪江女子不用挑,。”涵江和洪江是霞浦沿海的兩個漁村,,涵江盛產(chǎn)晚熟荔枝,,是我國緯度最北的荔枝產(chǎn)地;而洪江,,則是曾獲福建省“首席模特”,、第9屆中國模特之星大賽季軍的洪琪兒的家鄉(xiāng)。這句俗語從何時流傳開來己無從考證,,但它至少印證了一個事實,,這里的美女和荔枝一樣,扎堆產(chǎn),,是出了名的,,是水靈靈的。
在一位外省詩人的筆下,,霞浦美女是這樣的:一個叫霞浦的地方/讓每一個在場的人/心旌搖蕩/……幾小時的車程有點遙遠/請問身邊的這些人/有沒有霞浦的姑娘/即使是霞浦附近的/也好?。娙嗣罟P有夸張的成分,但霞浦姑娘的美具有群體優(yōu)勢卻是無可置疑的,。
霞浦美女用一個“水”字就可以形容,,水一樣柔潤的容顏,水一樣柔美的身姿,,水一樣清澈的氣息,。因為孕育她們的就是“水”,長成“出水芙蓉”,,也算是“水到渠成”,,只是,你不要驚訝,,這“水”,,是藍的。
2,、 秀麗山水孕育美女
從某種意義上說,,霞浦美女是海的女兒。都說海邊不出美女,,海風粗糲,,再天生麗質(zhì)也難抵日日吹刮,但霞浦的海對這方土地上的女子似乎特別眷顧。關于霞浦海邊出美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在霞浦東沖半島中部的葛洪山麓,,有一塊奇石,終日海風拂拭,,光亮無比,,酷似鏡子,女子在它跟前一照,,就會亮麗無比,,附近村莊的女子,經(jīng)常上山照一照,,果真越照越美,。“美人鏡”一說不脛而走,,十里八鄉(xiāng)的女子蜂擁而至,,長此以往,“美女”就像種子一樣在海邊播撒,,生生不息,。其實葛洪山,,還是道教名山,,相傳葛洪在山上潛心修煉,種茶品茗煉丹,,修得養(yǎng)生駐顏之術,,在海邊村落流傳,,其中不乏養(yǎng)顏秘笈。
當然這僅僅是傳說,,海的女兒們成為美女,,自有其成長的飲食、氣候,、地理,、環(huán)境、人文等多方面因素,。霞浦,,是福建省海域面積最大、海岸線最長,、淺海灘涂最廣,、島嶼和港口最多的沿海縣份,。404公里長的海岸線逶迤多姿,,104萬畝灘涂披彩流金,,196個島嶼星羅棋布,700多種海洋生物暢游其中,。霞浦海鮮聲名遠播,,普通人家三餐不離海鮮,魚米之鄉(xiāng)的稱謂由來已久,。千百年來,,品種繁多、營養(yǎng)豐富的海鮮,,養(yǎng)育了一撥又一撥美女,。
霞浦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溫潤,,充足的光照,,豐沛的雨水,滋潤著霞浦的山川大地,,也把霞浦的女子滋潤得桃紅柳綠,。霞浦南面的東沖半島,像一個仙人的巨臂,,神氣地伸入大海,,攬回一灣海水,成了內(nèi)海的“東吾洋”和“官井洋”,,兩洋是少有的湖泊性海洋,,多少調(diào)和了海風的粗糲,對于生在海邊的女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上天的饋贈和垂青,。東沖半島裊裊娜娜探入大海,造就了曲曲折折的海岸線,,曲折度1∶10,為福建最曲折的海岸線,,它的曲折看似和美女沒有多少關系,其實不然,,曲折多姿的海岸線,,造就了霞浦瑰麗壯美的海洋風光。從來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灘涂上的日出日落,,沙海邊的潮漲潮平,岸礁上的鷗鳥翔集,,星光下的海風輕拂,,哪一樣不是美?經(jīng)年沉浸其中,又怎能不受濡染,?
3,、歷史文化滋養(yǎng)美女
如果僅有美貌,美女是不夠美的,。幸運的是,,借著悠久文化和歷史的熏陶,霞浦美女多了一份氣韻和內(nèi)涵,。
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霞浦始設溫麻縣,,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長溪縣,,公元1286年升縣為福寧州,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州為福寧府,,是福建省八府之一,。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留縣至今,素有“閩浙要沖”,、“魚米之鄉(xiāng)”,、“海濱鄒魯”的美譽,曾是閩東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1700多年的歷史積淀,,一旦散發(fā)醇香,,在某個女子身上停駐,就會像一個笑容,,綻放美貌之外的芬芳,,這樣的女子往往才貌雙全。
游壽,(1906-1994年)號介眉,戒微,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書法家,。
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兼中國人類學學會理事,黑龍江書法研究會副主席等職
民國時期“閩東四才女”中就有兩位是霞浦人,她們是游壽和丘堤,。前者后來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書法家,曾長期執(zhí)教于哈爾濱師范大學,,書法界“南肖北游”之說中“北游”說的就是游壽,。后者則是中國第一代最為激進、前衛(wèi)的才華橫溢的現(xiàn)代派女畫家,。在校讀書期間丘堤就被譽為“?;ā保瑢W們編了這樣的順口溜夸贊丘堤:“和芝胖得好,小平瘦得好,,莆生正正好,,三個不如碧珍(丘堤)好?!背赡曛蟮那鸬?,美麗如初,尤其是眉目間詩意的清澈,,總讓人難忘,。而她的才情,一點不遜于她的美貌,。曾留學日本的丘堤,,她的油畫《花》在1933年獲惟一的“決瀾社獎”,“決瀾社”是中國藝術史上第一個現(xiàn)代藝術社團,。她1956年設計的《采茶撲蝶》歌舞服裝,,獲全國舞蹈會演服裝設計大獎,作品現(xiàn)收藏于上海美術館,。
山水造就了地域,,地域承載著歷史,歷史塑造了人性,。霞浦,,也許真的是個該出美女的地方。悠久的歷史散發(fā)出濃厚的人文氣息在這片土地上綿延不絕,,而對女子的浸潤,,則會開出更加絢麗的花朵。日本高僧空海于公元804年隨日本第17次遣唐使船入唐,,海上遭遇臺風漂著霞浦赤岸,,停留41天后前往唐都長安訪學求法,學成歸國后成為傳播唐文化的杰出使者,。對于空海漂著地,,日方曾長期無法確定,正是才女游壽的考古論證才最終確定霞浦赤岸是空海遇難漂著地,。作為畬族聚居地,,少數(shù)民族文化和漢民族文化的互相融合,也使霞浦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元,,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史》的畬族歌王鐘學吉就是霞浦人,,畬族是善歌的民族,上山砍柴,,下地勞作,,茶余飯后,,談情說愛,都以歌言情詠志,。每年元宵節(jié),、三月三、九月九,,霞浦的畬村就會舉辦畬族歌會,,很多少數(shù)民族美女就會成為歌會的主角。如果天生麗質(zhì),,是美女的運氣,;如果腹有詩書,那就是美女的福氣了,。
丘堤(1906-1958),,中國第一代最為激進、前衛(wèi)的才華橫溢的現(xiàn)代派女畫家,。
1949年擔任全國美術工作者協(xié)會上海分會委員,1956年為全國美協(xié)會員,,并任中央工藝美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4、 霞浦美女 聲名遠播
霞浦現(xiàn)在最出名的美女就是洪琪兒,。1.77米的高挑身材,,氣質(zhì)高雅,性格淳樸率真,。在酒店迎賓小姐的崗位上被發(fā)現(xiàn)后,,她先后獲得福建省“十佳模特”、福建首屆“車界麗人”最佳潛力獎,、中國國際(福州)“汽車形象小姐十佳”等稱號,,而在2002年獲得中國模特之星大賽季軍、中國十佳模特,、中國模特之星大賽最佳氣質(zhì)獎,,則使洪琪兒完成了從鄰家女孩到T臺名模的蛻變。直到現(xiàn)在她所奪取的獎項還是福建省迄今為止在全國模特比賽中的最高獎項,,改寫了福建無名模的歷史,。除了洪琪兒,薛可心,、陳銀杏也是兩位通過比賽進入人們視野的霞浦美女,。薛可心,2004年獲得中國首屆攝影模特大賽總決賽季軍,,在第55屆世界小姐中國總決賽福建選拔賽中,,獲得最佳氣質(zhì)獎,。陳銀杏在2005年度環(huán)球小姐中國(北京)賽區(qū)總決賽中獲最佳新人獎。陳銀杏畢業(yè)于湖北省襄樊學院外語專業(yè),,在中學和大學時代,,陳銀杏就已經(jīng)開始展露出文藝才華,曾擔任CCTV希望之星英語演講比賽鄂西北賽區(qū)主持人,。首度參加大型比賽的她就以驕人的實力力壓群芳,,同時還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
閩劇界,,素有無“霞”不成團之稱
霞浦美女聲名遠播,,成了福州、溫州等大中城市星級酒店,、高檔賓館心儀的對象,,紛紛“搜羅”霞浦美女,美麗的迎賓小姐在門口一站,,似乎就會招來很多人氣,、財氣。而年輕一代的美女也更喜歡背著行囊闖天下走四方,,輾轉(zhuǎn)各地的美女閩劇演員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福建閩劇界,素有“無霞不成團”一說,。閩劇是省劇,,發(fā)源于福州,但是至今活躍在全省各地的百多個民間閩劇團,,幾乎每個團里都有霞浦演員,,尤以女演員居多,理由之一是扮相好,。美女洪琪兒的故鄉(xiāng)洪江在80年代初,,一個小小村莊竟可以組建5個戲班。清渺月色中,,美麗的村姑們,,水袖輕揮,明眸流轉(zhuǎn),,唱腔柔婉,,似乎夜色也會被迷醉。曾獲得福建省戲劇會演優(yōu)秀演員獎,、長沙民間藝術節(jié)“映山紅”獎一等獎,,被戲迷譽為閩劇“茅威濤”的明星林閩錦,年演出500多場的她,,就是從霞浦漁村漁洋里走出來的,。霞浦在外演出的閩劇演員達2000多人,,霞浦美女在一場場演出中聲譽日隆。民間劇團的演員們一年在外演出收入可觀,,成為當?shù)剞r(nóng)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
來源:2007年《深圳特區(qū)報》報道 劉翠嬋
編輯:秋鳳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