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视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酒店_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_国产成人精品久久56_亚洲欧美高清国产a_精品无码视频观看_高清色黄毛片一级毛片_亚洲欧美日韩少妇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2020婷婷激情五月_91久久老熟妇仑乱一区_性感jk美女裸体自慰网站,色五月丁香色,FREE性CHINESE熟女HD,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

首頁 新聞頻道 寧德新聞

閩東之光 | 鄭承東:一艘船的古縣霞浦(完整版)

2022-05-22 10:55 來源:閩東日報 新寧德客戶端

(一)

這個故事要回到四五千年前,。空間的跨度可能要有萬里海域,。

那時,,位處北方的舜得到堯的認可與禪讓,成為上古部落聯(lián)盟首領,,在山西永濟建立了虞國,。而位處南方金色海岸線的閩地就已經(jīng)在大禹分天下為九州時,,被分在了揚州,。

那時的閩人稱為古閩族人。當然,,這個故事的開始時間也只能說是某年某月某一天,,一群群生活在海邊的古閩族人或許因為戰(zhàn)爭、饑荒而投奔大海,。他們駕著獨木舟向著浩翰的太平洋出發(fā),,在隨波逐流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個如珍珠般散落在南太平洋中的島嶼,,于是他們棄舟上岸,,做了異鄉(xiāng)人。后來,,這些小島被人們稱為波利尼西亞島群,。而這群異鄉(xiāng)人也被后人稱為南島語族人。

霞浦縣博物館 圖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造獨木舟的技術與航海技能被南島語族完整地繼承了下來,。2010年11月19日,6名南島語族后人駕著獨木舟從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出發(fā),,歷經(jīng)四個月,、1.6萬海里的航程,,沿著先祖從中國東南沿海遷徙至太平洋諸島嶼的航線,登陸福州,,開始了他們的“尋根之旅”,。

四五千年的漂泊,那只獨木舟投奔怒海,,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勇敢劃行,,這不僅要有高超的航海技術,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內(nèi)心都有著向海而生的最原始的沖動,。

如今這只獨木舟漂洋過海來看“你”,,只為尋找內(nèi)心那份最久遠而溫暖的鄉(xiāng)愁。

霞浦縣博物館 圖

而“你”在哪里呢,?

歷史的真相從來都是后人來說,。我們只能去求索溯源那只“獨木舟”源于何方,但歷史真相或許永遠都是謎——

2006年,,發(fā)掘福建霞浦黃瓜山貝丘遺址的中美兩國考古專家一致確認,,從霞浦黃瓜山貝丘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制品等文物制作的方法,、生產(chǎn)工藝,、母語語系等考證上看,南島語族源于中國東南沿海,。

人間四月天的霞浦,,黃瓜山腳下的東吾洋是最懷春的季節(jié)。天是藍的,,海是碧的,,山坡上的花草望著海也是隨風曼妙。

霞浦縣博物館 圖

公元前二千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年前的春天,,那片海也是這般的春光瀲滟。

那時的閩東沿海地區(qū)曾廣為流傳一句民諺:“浮閩東,,沉東京”,,而閩東沿海村落多以嶼、洲,、浦,、埕等命名,說明過去這些地方還沉沒在海中或瀕臨海洋,。在經(jīng)歷了三次“滄海桑田”的巨大變遷后,,到了距今四五千年前,東海海平面又緩慢下降,陸地又相對上升,,海平面下降到現(xiàn)在的位置標高,。隨著海平面的平穩(wěn),溫潤的氣候也隨之有序輪轉,,令各種海生物在淺海,、灘涂與澳口悄然滋長,傍海的山脈也是草木茂盛,,動物繁衍,。

于是,山珍海味的誘惑令黃瓜山的先民選擇在了海拔80至100米,、依山傍海的山頭上擇水而居,。

所謂居者有其屋。堯舜禹時期,,中國已經(jīng)進入父系氏族的晚期,,以家庭或家族為單元的黃瓜山先民其實已經(jīng)告別穴居,而可以有組織筑建干欄式建筑,。

霞浦縣博物館 圖

從黃瓜山發(fā)掘出的兩組柱洞遺跡中,,我們可以勾畫出這樣建房場景:先民們在平地上鑿洞打樁,并在木樁上架上大小龍骨框架,,作為承托地板懸空的基座,,再用草泥填實了樹皮茅草或竹條板塊構筑的圍墻。這兩層的干欄式的建筑,,其下層飼養(yǎng)家畜,,上層住人,防潮濕與野獸蟲蛇,。干欄式建筑成了遠古時代南方地區(qū)的標配建筑,。

有了家居可以延長壽命,,有了家庭便有了父者之權,,有了家族更有了長老之威。以家庭或家族為單元,,以父者或長者之威權,,不僅可以有效組織防御野生動物群體的侵襲,更可以合理分工每天的勞作:或出海捕撈,、或在沙灘撿拾貝螺,,或在山間采摘野果。當然,,每天勞作的漁獲或果實更可以得到公平公正地分配,。

那是人類混沌初開的日子,每天都是新發(fā)現(xiàn)。

霞浦縣博物館 圖

舜上任后,,他喜歡燒陶的愛好依然初心不改,。同樣,生活在閩地的古閩族也在那個時期進入了絢麗的彩陶時代,。彼時,,面朝東吾洋的黃瓜山的先民們,也開始學會了用彩陶制作紡輪,、網(wǎng)墜,、釣墜、支墊,、支腳和陶缽,、陶盆、陶釜,、陶罐等,。尤其是用彩陶紡輪撮制麻線結網(wǎng),再配以彩陶網(wǎng)墜,、釣墜,,用漁網(wǎng)捕撈魚獲的器具已經(jīng)具備,技能也已經(jīng)嫻熟,。但有了網(wǎng),,還必須要有可以出海的舟。閩東盛產(chǎn)樟木,。黃瓜山的先民們從山上砍下樟木,,再用石錛鑿制成獨木舟。有了舟,、網(wǎng),,出海捕撈魚類也成了可能。

1989年12月初,,省考古隊對黃瓜山遺址進行了首次科學發(fā)掘,,從遺存中發(fā)現(xiàn)了深海魚類骨骼標本,于是我們的眼前便浮現(xiàn)出一幅溫馨的畫面:每當漁舟唱晚,,黃瓜山的先民們披霞歸屋,,面海而餐,將從海上,、灘涂上捕撈,、撿拾的魚蝦、螺貝放進陶缽,,架在陶制的支架上礪石取火,,燒烤。于是,一頓頓白灼的海鮮美味便四季漫山飄溢……

霞浦縣博物館 圖

以舟為具,,向海而生,,混沌初開的黃瓜山先民們早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而能支撐這個道理的那只“獨木舟”終于在2013年初浮現(xiàn)于世——

2013年初,,在霞浦城郊的古縣村西側(也即葛洪山西側)屏風山山下海泥里,,挖出了一具樟木質(zhì)的圍形獨木舟,整木全長1106cm,。經(jīng)專家碳化測定,,距今已有1940年以上的歷史——

那是吟誦著“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漢唐時光,。由大唐再回溯至舜的彩陶時代,黃瓜山的歲月之舟已經(jīng)駛過了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南北朝與隋朝的時間之海,。荏苒之間,他們混沌初開,,學會了如何制作獨木舟,,懂得了怎樣駕駛獨木舟劃行于東吾洋的季風里。

霞浦縣博物館 圖

獨木舟的用料一般是樟木,、杉木,、楠木或松木。那時的閩東霞浦以鷲峰山脈直入東海,,層巒疊嶂間飛禽走獸繁殖,,山川溪澗密布,氣候濕潤植物茂盛,。而蔽日的原始森林,,又為制作舟楫提供了充沛的巨型原木,。

造舟的第一問:如何將適合造舟的巨型原木從山上運到岸邊,?或是利用滾桿原理,以撬棒滾動運輸,?;蛘咚\,將砍伐的巨型原木扔進山澗順流而下,放流至出???。向海而生的內(nèi)生動力,令黃瓜山先民們的智商被不斷的自我開發(fā),。

造舟的第二問:應是用什么工具將巨型原木劈削成舟型,?從屏風山獨木舟尾部明顯的人工鋸切痕跡推測,那時的黃瓜山先民們已經(jīng)可以使用斧頭削去樹皮和凸顯的樹結,,再將原木首尾劈削垂打成形,。而紛繁的樹枝則可以用鋸子鋸掉。

造舟第三問:先民們?nèi)绾巍柏谀緸橹邸??這是難度最大的部分,。從屏風山獨木舟槽內(nèi)塊狀炭灰殘存分析,當時考古結論是:那是人工焚燒后逐步挖去木炭形成凹槽時留下的,。于是我們可以復原這樣的刳舟場景:“刳”是剖開,、挖空的意思。由于樟木,、楠木大都質(zhì)地堅韌,,石錛刳木難度很大。黃瓜山的先民們便想了一個辦法:火烤再刳木,,即在一根樟木上,,除了刳部,余部皆敷濕泥,,后以火烤刳部,,成炭,即用石錛刳木,。終刳木成舟,。

有了獨木舟,先民們就可以跨越水域,,向著海之際,,天之涯再出發(fā)。

屏風山獨木舟是福建省目前發(fā)現(xiàn)體量最大的獨木舟,,在全國也極其罕見,。我們貼近它,不僅可以聞著它的“體味”,,洗耳聞聽到霞浦的先民們漁舟唱晚的勞動號子,,而且更可以感受到他們以舟為具,向海而生的膽量與氣魄,。為了生存,,他們可以漁舟唱晚,,更可以行舟苦海,浪跡天涯,。

當6名南島語族后人駕著獨木舟從南太平洋,,行舟萬里,來閩尋根的時候,,其實,,我更愿意相信,他們四五千年前投奔怒海的啟航地就是——霞浦,。但在考古界,,目前依然有諸多合理的推論與選項?;蛟S我們只有靜靜等待著,,在某一個黃昏,在某一段的黃金海岸線再有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以此證明,,我們閩東先民其實在新石器時代早已行舟萬里,向海而生……更加自信了與海洋對話的智慧與力量,。

我們可以這樣想象——

或春天的海,,自由穿梭于蔚藍;或夏日的洋,,駕馭搏擊于風浪,。與先民們?nèi)找娓邼q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相比,獨木舟已遠遠不能滿足黃瓜山的先民們內(nèi)心的渴望——

他們需要更高,、更寬,、更長以及更加安全、可以抗擊更大風浪的“舟”——那就是船,。

于是,,就在黃瓜山邊上,一個叫古縣的村莊進入了我們的視界,。

(二)

要講古縣與船的故事,,時間之海的關鍵節(jié)點有:先是三國時期在古縣設溫麻船屯,西晉時設溫麻縣,,接著就是東晉時的道教大腕葛洪來此煉丹修煉,,東晉末年孫恩盧循水軍余部被收編安置至此,由此帶來的水密隔艙技藝,,又令古縣造船技術突飛猛進,。

那我們還是先把古縣之船劃到距今1700多年前的東晉之海吧。

在東晉時,,出了部志怪小說集叫《神仙傳》,,記錄了92位仙人的神跡,。其中記載了一件很蹊蹺的事——

女仙麻姑有一次遇見道士王方平,,王問她年齡,,她卻說,也說不準自己的確切年齡,,只知道得道以來,,已親眼見過三次東海變?yōu)樘铮镉肿優(yōu)楹5淖兓?/p>

在這里,,我們無意將仙人們關于“東海三為桑田”說法作為科學的佐證,,但經(jīng)科學家們研究成果表明,東部沿海在遠古時期確實經(jīng)歷了三次“滄海桑田”的巨大變遷,。

你說,,這是一本怎樣的奇書?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因為發(fā)現(xiàn)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她在領獎的演講詞中提到,,實驗過程中受中國傳統(tǒng)藥書《肘后備急方》的啟發(fā),想到了低溫提純青蒿素的方法,,并最終獲得成功,。

你說,這又是一本怎樣的奇書,?

而這兩本奇書的作者竟都同屬一個人——葛洪,,又號抱撲子。

葛洪是什么人,?《晉書》里說,,葛洪家住江蘇句容,是當時煉丹界,、醫(yī)學界的泰斗,。他的學問在江南是無人可比的,他的著作比班固和司馬遷的著作還多,。他也像當時的許多學問家一樣,,官場失意便轉而過著煉丹得道、采藥從醫(yī),、著書立說的生活,。葛洪道家思想的獨到之處在于,他認為,,只要為蒼生做好事,,自然就是神。葛洪提出,,服食金丹能成仙,,道德濟世也能成仙,,立志苦修同樣能成仙,“不廢民生之事”才是最好的修煉方法,。

東晉是他生長的年代,。那是一個道教與佛教一爭天下的時代。上至帝王宮廷,,士族巨室,,下至販夫走卒,世家拜仙信道的觀念已相沿成習,,而那些仙人道士更是醉心于修煉方法,。就是這樣一個大家,或許也像他叔叔——三國時期的名道士葛玄一樣,,欲與佛法一爭高下,,先后都南下拓展仙道樂土。

南下,,南下,。向著南方的黃金海岸線揚帆起航,向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樂土進發(fā),,登陸。

葛洪與他叔叔葛玄都曾經(jīng)去過同一個“洞天福地”:福建寧德地區(qū),,那時叫溫麻縣,。所管轄區(qū)域與曾經(jīng)的寧德地區(qū)行署相仿。葛玄是在三國時期,,到寧德霍童修煉,。那可是來自句容的道士向往的洞天福地。在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曾先后有11位著名道人到過霍童,,其中王緯玄、韓崇,、葛玄,、茅盈與陶弘景等都來自江蘇句容。位處吳國的句容與寧德(溫麻縣)關系之密切可見一斑,。

古縣村

葛洪則是在公元306年,,也就是他23歲始,受友人之托,,先后兩次從句容南下到廣州,,進而到道教名山羅浮山修煉?;蛟S就在兩次中的某一次,,葛洪便慕名來到他叔叔曾經(jīng)的修煉之地福建溫麻縣,。

溫麻的縣衙設在霞浦海邊一個村莊。這個村莊也因此得名:“古縣”,。

不知什么原因,,葛玄沒有像叔叔那樣,前往內(nèi)陸的霍童洞天福地去修煉,。葛洪一上岸,,或許已經(jīng)聽說古縣的后山盛產(chǎn)丹砂和中草藥,,或許為了更便捷的趕往下一個目的地羅浮山,,于是便就地在古縣可以眺海的后山選了個巖洞便修煉起來。那個巖洞后人叫“海眼洞”,。那座山,,原名高平山,后人也因此改名葛洪山,。

我在和大家講這個“古”的時候,,其實大家可能都有一個問題要問:這些道士們是怎么來到福建寧德地區(qū)的?

我認識古縣,,是因為共和國楷模孫麗美是這個村的村支書,。后來為了采訪孫麗美的事跡去了這個村莊,才知道古縣南方的那座靠山便是葛洪山,。

葛洪山

其實,,遠眺那山,確也如葛洪般坐擁煉丹,,由北及東,,面朝著東吾洋,而他的懷里則環(huán)拱著u型的港灣,,灣里有沙江鎮(zhèn),,沙江鎮(zhèn)里就有古縣村。這就是一個天然的港灣,。而山上有蒼天樹,,山下有港灣,在此造船,,便天造地設,。

如果在農(nóng)歷八月滿月的時辰走進這個港灣,綿長的海岸線盡頭是一輪的圓月掛著,,耳邊是嘩啦啦的漲潮聲,,觸景生情,會突然地想起梁啟超的一句話: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好一句“縱有千古,,橫有八荒,。”這句話用在古縣是再恰當不過了,。而縱橫之間,,緣于一艘船的溝聯(lián)而勾畫出海洋文明與農(nóng)耕文明交織的瑰麗畫卷,確也是古縣歷史最奇特的潑墨之處,。

古縣小景

譬如,,這些道士們之所以能來到福建寧德地區(qū),那也是緣于一艘船的通達,。

三國時期,,孫策率兵攻打浙江會稽,也就是紹興,,會稽太守王郎兵敗由海路逃往侯官,,也就是福州。孫策立即揮師追擊直至攻占侯官,,我們推測,,如此迅速的追擊戰(zhàn)背后肯定有一條雙方非常熟悉的海上交通線,而閩東正好處在這一交通線的中點,。因此,,當我們把眼光轉向閩東漫長的黃金海岸時,一個三國時期孫吳重要的制造戰(zhàn)船基地——“溫麻船屯”讓我們似乎找到了航跡,。三國時期,,水戰(zhàn)規(guī)模越來越大,建立強大的水軍成了三國紛爭取勝的關鍵,。于是,,設都江蘇建業(yè)(今南京)、統(tǒng)治江浙閩粵的孫吳政權在廣東番禺,、浙江溫州平陽倉南和福建霞浦溫麻港也就是沙江鎮(zhèn)古縣分別建立了造船工場,。據(jù)記載,當時的溫麻船屯已頗具規(guī)模,,一方面不斷有北方流放罪犯被遣送來造船,,另一方面,造船技術越來越高,,五板合成大船,、青桐大船等大形船艦的建造,不斷擴充著吳國龐大的船隊和軍事實力,成為當時吳國水軍強大的造船基地,。

有了這段歷史,,當時的江蘇句容茅山作為的道士活動中心,先后有道人南下福建寧德霍童山煉丹采藥便有了合理的背景性解釋,。那么他們乘船從句容出發(fā),,到達溫麻地,又在哪里上岸呢,?古縣有港灣,、碼頭,當然更重要的是:那時的南京建業(yè)與古縣之間,,已經(jīng)有了直航的船,,因此我們能不能做個合理的設想:或許古縣就是那些道士南下傳播道教文明的登陸地?

霞浦的海洋文明也因為“門泊東吳萬里船”而更充盈豐潤,。無論是三國魏晉南北朝的道教眾仙南下煉丹,,或大唐赤岸空?;貧w東瀛,,古時宗教的沐雨櫛風早已通過文明之船令霞浦在“蠻荒之地”中豐姿獨立,而提前進入文明的時代,,更令千年霞浦有了一份與眾不同的從容與定力,。

那么,古縣“門泊東吳萬里船”的“船”說該從何講起呢,?

古縣村北城門

我去古縣的時候,,雖是早春二月,帶著腥味的海風吹來,,其實還是冷的,。一下車,便看見一座古城垛夾雜于新老村街之間,。村民說,,那是古縣的北城門,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城垛用大鵝卵石砌成,,草長在石縫間隨風飄著。城門有三四米寬,,2米多高,。從城門往里走,似乎是一種穿越,。一條一米多寬的鵝卵石巷往南延伸,,兩邊的青磚、石屋大都長著青苔與碎花。那古建都有些年份了,,早已無人居住,。交錯的古巷似乎有意要讓我們迷失在斑駁的歲月里。而時不時遇見的殘垣古城墻,,那上面長著參天老榕,,粗壯的樹根盤踞著城垛。村民就在這老城根下聚集閑聊,。這些似乎是歷史的斷片刻意安排在古巷轉角,,叫人邂逅遇見,令人有些恍惚——偶一回眸,,斜陽古巷,,歲月已老……

陪同的老村支書說,這條老街其實就是古縣城遺址,。按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由溫麻船屯設立溫麻縣計算,,這些古縣城遺址已經(jīng)有1730多年的歷史。溫麻古縣是閩東地區(qū)最早設立的縣治,,也就是說,,古縣是閩東地區(qū)最古老的縣治遺存。關于古縣人的老祖宗,,老支書說,,村民大都姓孫,是三國時期孫吳政權的后裔,。其中他還說了個名字:孫恩,。說孫恩是教孫家人造船的老祖宗,尤其是他教的水密隔艙技藝到現(xiàn)在還受用,。

網(wǎng)絡圖

孫恩,,是什么人?

孫恩(,?―公元402年),,是東晉五斗米道道士和起義軍首領。 按陳寅恪說法:“孫恩世居南方,,與其他南來下層北人一樣,,經(jīng)過土斷,已變成南方的低下階級”,。孫恩一家是永嘉南渡時的世族,,居住地是浙江的會稽。公元399年,,孫恩起兵反晉,,余眾由孫恩妹夫盧循領導,,史稱“孫恩盧循之亂”。公元402年3月,,孫恩進攻臨海失敗,,跳海自殺。

后來,,在我們的閩東沿海便出現(xiàn)了一個奇異的族群——他們常年居住在船上,,隨時移徙。這部分族群,,以前稱之為:曲蹄,。我們現(xiàn)在則稱之為:疍民。當然,,同時還有一部分則結兼廬海畔,,變身為漁民,或造船工,。

其實,,他們都是“孫恩盧循之亂”的水軍后代。孫恩跳海自殺后,,孫恩盧循余部一部潰散到江浙,、閩粵沿海一帶,以船為家,,成為“疍民”,。而大部則被福建官方收編,他們建造的船艦和技術工匠全部留在了東南沿海,,加入福建造船和溫麻船屯的行列,溫麻船屯的造船技術水平也隨之提升,。按沈約所著《宋書》,,卷一,武帝紀一記載,,這些水軍既擅長水戰(zhàn),,又是造船的能工巧匠。他們建造的“八艚艦”的船舶,,“起四層,,高十二丈”,并將船艙分割成九個艙室,。因此,,“八艚艦”也就是一種具有水密隔艙形式的艦船,被認為是水密隔艙的鼻祖,。福船就是在此基礎上發(fā)明了具有水密隔艙結構的遠航的海船,,此即福建船。

網(wǎng)絡圖

后來,溫麻船屯也因此改進了造船技術,,開始建造福船的另一類型——民用商船:頭尖尾高,,當中平闊,沖波送浪的帆船“了鳥船”?,F(xiàn)在霞浦漁民所用的具有水密隔艙結構,、底尖面闊、首尾昂張的船型就是福船,。福建數(shù)百年的造船歷史也因為有了福船而傲立中華滄海,。

有了這樣的歷史背景,“孫恩盧循之亂”的水軍后代在兵敗后被收編遷居到古縣,,加入溫麻船屯,,造船為生,也不是沒有可能,。而古縣附近的蕉城漳灣鎮(zhèn)至今保存了福船的水密隔艙技藝,,恰是彼時溫麻船屯或溫麻縣的隸屬范圍。至于孫恩與盧循是否到古縣“戰(zhàn)斗”過,,已無從稽考,。

講古至今,我們也還只是將古縣之船劃到東晉之海,。再往前劃,,我們便可以依稀看見西晉“太康之治”的曇花一現(xiàn),聞到三國長江之上赤壁之戰(zhàn)的滾滾硝煙……

(三)

我們還是乘著時間之船從東晉回溯,。

往歷史的深處倒片,跨過衣冠南渡,、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和八王之亂的滿目瘡痍,來到西晉最初的好時光——太康之治,。因為,,這關乎溫麻船屯的傳承與溫麻縣的設置。

公元279年,,司馬懿的后人司馬炎率20萬西晉軍隊沿江東下,,直撲東吳都城建業(yè),,也就是南京,。東吳守軍,在長江巫峽釘下長十余丈的鐵錐,,還在江面狹窄處用粗大的鐵鏈封鎖江面,。晉水軍在船上載了無數(shù)根數(shù)丈長的火炬,,放入江中,順流而下,,遇鐵錐鐵鏈處,,熊熊烈火便把鐵鏈燒斷。就這樣,,晉軍勢如破竹,,直搗建業(yè)。

東吳的最后之王孫皓出降,,東吳滅亡,。

那時的司馬炎已經(jīng)開啟了西晉,稱晉武帝,,說他運籌帷幄,,“談笑間,檣櫓灰飛湮滅”也不為過,。

司馬炎一稱帝,,便把目標便對準了位于長江下游的東吳政權。因此,,他整整用了10年時間,,在長江上游的益州訓練水軍,建造戰(zhàn)船,。

公元280年,,司馬炎把吳國的孫皓政權滅了,烽火八十年的三國也沒了,,中國一統(tǒng),。意氣風發(fā)的司馬炎也想勵精圖治,便以洛陽為中心,,力施良政,,百姓免遭生靈涂炭之苦,國家初興,。因為取年號太康,所以史稱“太康之治”,。

那時司馬家族何等的威風,,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父子三人是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游戲高手,,而他們的后代司馬炎篡奪了大魏政權,,建立了西晉,令司馬家族走上了權力的巔峰,。

但加上東晉,,晉朝也只有150多年的歷史,,好時光其實只有司馬炎剛一統(tǒng)中國的開頭幾年,那就是曇花一現(xiàn)的“太康之治”,。

司馬炎執(zhí)政到公元290年,,也就駕鶴西去了。在這十年里,,不僅西晉皇室腐朽,,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nèi)遷,,而且司馬炎也驕奢淫逸起來。因此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就滅了西晉,。但不管怎么說,開頭幾年,, 司馬炎還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這里面,不僅包含了對東吳政權溫麻船屯的承繼,,而且還在此基礎上設置了“溫麻縣”,,這可是閩東地區(qū)最早的行政縣治。

司馬炎發(fā)跡來自內(nèi)陸,,為什么他對“船”情有獨鐘呢,?

司馬炎靠水軍滅了東吳的。所以,,為了統(tǒng)治東南,,他深知水軍與船的生死攸關。滅吳后,,司馬炎自然把東吳的全部郡,、州、縣并入晉朝版圖,。而東吳政權的造船基地自然也在他“太康之治”的范圍,。

司馬炎依然保留了前朝的溫麻船屯。東吳政權遺留下相當數(shù)量的工匠和屯兵也可以繼續(xù)在這里建造船只,。

就在晉太康三年,,也就是他一統(tǒng)中國的第二年,即公元282年,,司馬炎對東南方一隅行政區(qū)域進行了重新劃分,,也是意味深長。

在東吳時期,, 閩屬揚州,,設郡建安郡,,治所設在現(xiàn)在的建甌一帶,轄區(qū)仿現(xiàn)在的福建省,。為了掌督造船,,東吳政權便于公元269年,在建安郡侯官縣設立“典船校尉”一職,,都尉營設在福州開元寺東直巷,,號船塢。又在境內(nèi)霞浦古縣設立溫麻船屯,,從事造船,。也就是說,東吳時期的古縣溫麻船屯屬建安郡侯官縣管轄范圍,。

到了三國末期,,東吳政權又以“屯田”之名向閩東至浙南沿海地區(qū)加派兵丁,造船基地不斷擴張,。造船基地為何以“溫麻船屯”命名,?只因當時從閩江口至浙江甌江流域溫州一帶統(tǒng)稱“溫麻”。

按現(xiàn)在說法,,溫麻船屯屬垂直管理,,直屬中央,屬國家造船廠,。典船校尉系重要崗位,,由君王直派。

西晉的行政區(qū)域區(qū)劃沿襲了兩漢及三國,。設州郡縣鄉(xiāng)亭五級,。公元282年,司馬炎從原建安郡轄區(qū)范圍重新劃出閩東,、南,,新設晉安郡管轄。又在溫麻船屯的基礎上,,在古縣設立了溫麻縣,。也就是說,司馬炎將原先的建安郡一分為二,,新設了晉安郡和溫麻縣,。

有一個問題來了:溫麻船屯依然直屬晉安郡的典船校尉管轄。為什么又要在溫麻船屯設立處新設溫麻縣,,按現(xiàn)在說法,叫加強行政管理?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已經(jīng)泯滅在歷史的浩渺煙波中,。但從新設溫麻縣的管轄范圍或許可看出一絲端倪——

溫麻縣治在今霞浦縣洪山山麓的古縣,,轄境東北至浙江省蒼南縣境內(nèi)的水頭,北面至壽寧與泰順交界處,,西北至松溪,、政和兩縣境內(nèi)各一部分,西邊至蕉城區(qū)約三分之二區(qū)域,,西南面至羅源與閩侯邊界,,南面至連江縣與馬尾區(qū)交界處。另有一個說法:是不含福安,、壽寧及蕉城東北部區(qū)域,,說這個區(qū)域是比溫麻縣設置時間更早的羅江縣(三國東吳時期設立)區(qū)域。

我們說司馬炎對閩行政區(qū)域的重新調(diào)整意味深長,,從這版圖中,,就可以看出:溫麻縣管轄的沿海一線有:霞浦、福安,、福鼎,、羅源、連江與蕉城大部,,這六個區(qū)域黃金海岸線,,水深澳多,港汊密布,,是建設港口與造船場的天然之選,。而山區(qū)一線有:蒼南、泰順,、政和,、松溪、壽寧及蕉城山區(qū)一部等,,這六個區(qū)域都處于鷲峰山脈,,森林廣袤,巨木蒼天,。中國古代造船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優(yōu)中選優(yōu),常常用到的木材種類有: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樟木和楠木等。這些木材在這六個區(qū)域皆伐而不盡,。尤其是澗溪密布,,條條歸東海,,這就為從深山放排,運至溫麻船屯開辟了通道,。

溫麻船屯主管造船業(yè)務,,溫麻縣則充分利用行政管轄資源,為造船所需的木料,、物料等提供強大的后勤保障,。“太康之治”如此經(jīng)營中國東南方黃金海岸線,,真是精妙算計了封建帝制下中央垂直管理與地方行政管理“1+1=3”的宏圖之略,。

一條船促成了溫麻縣的設立,令閩東從此進入農(nóng)耕文明的縣治時代——如果這個推論可以成立的話,,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以造船業(yè)為代表的中國海洋文明直接孵化了閩東早期農(nóng)耕文明的標志——縣治時代的到來,。

那么,東吳的造船業(yè)到底有多高水平,?以至于司馬炎不僅為此保留了溫麻船屯,,而且還專設溫麻縣予以保障?

東吳有個叫萬震的太守,,編纂了一本《南州異物志》,,專為東吳百工記。其中記東吳之大型船只:“長二十余丈,,高出水三二丈,,望之如閣道,載六百人,,物出萬解,。”

東吳造船業(yè)如此鼎盛,,到了西晉又遇“太康之治”,,溫麻船屯得到格外恩澤盡顯自然。

但“太康之治”僅是曇花一現(xiàn),,對于溫麻船屯的精妙算計也因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而漸漸脫離了原有的軌道。那些遺留下來的謫犯,、技工與勞工偏于東南一隅,,遠離戰(zhàn)亂,為了生存,,漸漸改變了溫麻船屯的官辦性質(zhì),。他們利用建造軍用船艦的先進技術,開始制造民用帆船與商船。這又開創(chuàng)了閩地民間造船業(yè)新時代的來臨,。

滄海桑田可以抹去一切,。可以叫你暗淡,。可以叫你輝煌,??梢越心沆乓部梢越心懔藷o蹤影,。當我們開始驀然回首時,,其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寂寥最叫人刻骨銘心。如今重游古縣,,難覓當年,。從那些謎一般的古巷石縫間,我仿佛可以聽到微風絲絲地憑吊——

那些操著北方口音的謫徒與士兵抬著巨木,、喊著勞動號子,,成群結隊從這海岸走過,那些本地的船工與苦力三五成群肩挑手提著造船器具,,滿身飄著桐油香從這古巷走過,,那些人流攢動的廣袤灘涂船場排列如陣,叮叮當當?shù)目宠徛暣似鸨朔?,在古縣上空久飄不散,。

而東吾洋上,已經(jīng)造好的巨型船艦正列陣起錨,,向著北方,,向著歷史的深處,向著赤壁之戰(zhàn)的滾滾硝煙破浪揚帆……

(四)

1912年4月14日晚,,泰坦尼克號在大西洋不幸與冰山相撞沉沒,。經(jīng)過事后調(diào)查分析,其右舷前部水線以下的相鄰五個水密隔艙室破損進水,,超出了不沉性設計的要求,。

這里所說的關鍵詞就是“水密隔艙”技術。中國的水密隔艙技術在18世紀傳入歐洲后,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泰坦尼克號游輪便設有16個水密隔艙,。但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其使用的水密隔艙板材和鉚釘冷脆性強,,導致鋼材的韌性不足,,在巨大的水壓下,造成最為關鍵的鍋爐艙水密隔墻破裂,導致海水蔓延,,也是加劇沉船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水密隔艙”技術是否過硬已經(jīng)關乎一艘船的生存,。東晉末年孫恩盧循水軍殘部散落閩沿海溫麻船屯,,他們帶來的“八槽艦”技術,實際上就是水密隔艙技術的緣起,。而再往前回溯,,西晉的溫麻五會船或許就是它們的鼻祖。

乘上西晉的時間之船,,我們繼續(xù)再往回倒片,,越過被司馬炎滅掉的東吳最后之王孫皓,去會會他的前任,,也就是他的叔叔——東吳政權的最后一絲曙光——孫休,。因為,我們只知道“典船校尉”是孫皓所設,,卻少人知溫麻船屯其實在孫休時已經(jīng)存在,。

孫休是什么人?

他是東吳大帝孫權的第六個孩子,,也是東吳政權的第三個皇帝,。在此之前,他的年幼的弟弟孫亮繼承了皇位,。但孫亮一上臺,,托孤大臣諸葛恪不知韜晦,被宗室孫峻所殺,。此后孫峻與其兄弟孫綝把持朝政,,孫峻去世后,孫綝獨攬大權,,最后直接將孫亮廢黜,。孫綝寄信與孫休,孫休三讓而受,。公元258年,,孫休登基,由此開啟了這位東吳瑯琊王的皇帝生涯,。那年,,他23歲。

孫休年少老成,,城府很深,。他意外得位封王,,卻并沒有炫耀拉風。孫綝把孫休送上皇位后,,坐擁丞相之位,,囂張跋扈,直至酒后胡言,,意欲篡位,。孫休聽到這些后,不僅給了孫綝豐厚的賞賜,,還殺了稟告孫綝想要謀反的人,。待時機成熟之時,孫休即以設宴之名,,將孫綝誅殺于宮中,還立刻下詔,,孫綝余黨一概不問罪,。穩(wěn)定朝政。

就是這樣一個孫休,,也與溫麻船屯,、與古縣之“船”也有了霧里看花的邂逅。

“溫麻”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種說法:“溫”作“甌”解,,指今之甌江流域,也就是今天浙東南的溫州市,?!奥椤笔恰靶U”字音?!端?jīng)注》有蠻氏城,,改為麻氏城。溫麻,,應當為溫蠻之地,。古代閩東屬南蠻之地,為避“蠻”之諱,,而稱溫麻,。溫麻,應指浙東南與閩東之范疇,。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溫”與“甌”二字音義不可相通?!皽芈椤笨勺鳎簻睾椭U地解,,即專指閩東地,。

1984年10月,福建省考古隊在古縣村發(fā)掘一座東吳古墓時,,出土了印有“永安六年六月卅日吉乍”和“永安溫麻”字樣的楔形墓磚,。墓磚上有銘文,顯示這是有一定身份的人之墓,。

“永安”是孫休的年號,。那么,這些孫休時代的有身份之人是否與溫麻船屯有關嗎,?

實際上,,從公元196年,也就是建安元年東吳政權第一次對閩地用兵開始,,閩地就成為東吳政權重要的造船基地,。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孫吳政權為占有閩地,,曾五次對閩地用兵,。第一次用兵,是在建安元年(196年),,由孫權的哥哥孫策主導,,孫氏勢力因此到達閩江下游。

福船內(nèi)部構造

東吳的軍隊到了閩地才發(fā)現(xiàn),,閩越人山行水處,,以船為車,以楫為馬,,是他們生活的常態(tài),,而建造能抗風破浪、適于遠航的舟船以通行南北,,自是不在話下,。在東漢時,這條海路還是南方的貢道,,從越南中北部的地方政府前往中央王朝的交通都是經(jīng)過福州再北上轉運,。

從那時起,東吳政權就把福建建設成重要的水師基地,,一直把所謂“公私苛亂者,,悉投于此”,意思是說,,把犯人和家屬都流放到這里,,和閩越能工巧匠一起造船,。

到了孫休上臺后的第三年,公元260年,,也就是永安三年,,孫休在建甌建立建安郡,一統(tǒng)閩地,,宣告對福建的“文治”時代開始,。其中一個重要舉措便是在侯官創(chuàng)立:曲郍都尉、又稱曲那都尉,,負責管理水路交通和率領刑徒造船,。

船型設計圖

我們是否就可以據(jù)此說,溫麻船屯也是在公元260年就設立了,,因為無從稽考,,所以都沒有理由說:有或沒有。

但印有“永安六年六月卅日吉乍”和“永安溫麻”字樣的楔形墓磚在古縣的發(fā)現(xiàn),,至少可以證明,,早在孫休或更早時期,古縣(溫麻)這里已經(jīng)有官員在此工作和生活,,并安葬于此?;蛟S他們就是督造管理造船的官員,?

溫麻船屯的設立時間也因此有了爭議:或設立于公元260年孫休時期或者更早,或設立于公元269年孫皓時期,。

更因為“溫麻地”的范圍之廣,,對于溫麻縣及溫麻船屯的設立地點也有了爭議:除了古縣之說,還有連江之說,。

能支撐溫麻縣就在霞浦說的最早史料是:南宋淳熙九年(1183年)福州知府梁克家主纂的《三山志》:“擢秀里,。齊永明元年置,舊號建福,,在溫麻縣背洪嶺之北面,,黃沙之南……自隋廢溫麻,唐析置長溪,,尋省西鎮(zhèn),。長安中既再置縣,景云二年遂移建寺在縣城東(寺碑云:邑既遷來,,寺亦隨至),,改號建善?!?/p>

其中能支撐古縣說的:一是明弘治《八閩通志》記載:“溫麻,,晉以溫麻船屯置縣,,因名?!绷?,清代學者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晉太康三年,析侯官縣溫麻船屯置溫麻縣,,屬晉安郡,,蓋治于此。隋開皇九年廢,,唐改置溫麻縣于今連江縣境,,而以廢縣地置長溪縣?!?/p>

最明確告知的是清朝陳夢雷的《古今圖書集成》:“晉太康三年析置溫麻縣,,屬晉安郡,以溫麻船屯此,,即今古縣地”,。

《古跡考》更指明了溫麻船屯的具體地點位置:“今稱古縣。船塢山腰盡南坳處,?!?/p>

歷史正因為有了太多的謎,也才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三國以致晉,,在這一段充滿殺伐的血霧挽歌里,同樣也飄溢著一絲“東臨碣石,,以觀滄?!钡暮狼榕c浪漫。桃園結義,,孕育了全體華人俠肝義膽的價值觀,,成為全球華人的共同圖騰。而在東吳水軍立國,,向海而生挽歌里,,我們能聽出他們開疆拓土,愈敗愈奮的倔強哀鳴,。

來到古縣時,,那段血脈噴張的歷史早已被滄海桑田所掩埋。福寧灣與東吾洋雖然還擁圍著古縣,,但海退潮汐的濤聲似乎與古縣漸行漸遠,。而溫麻船屯偉岸的背影似乎也已經(jīng)模糊在那條寂寥的村巷、斑駁的古建與孫氏后裔依稀的叨敘中,。

溫麻的船,,你在哪里,?

福船模型

赤壁之戰(zhàn)時用的船主要是江湖用的戰(zhàn)船,制造地在柴桑,,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市,,或金陵,亦即南京等地,。

溫麻的船是吳國進入天下三分的穩(wěn)定期后開始出現(xiàn),。而向南拓展的海船船廠,其中之一應就在溫麻縣的大致范圍,。

東吳政權之所以選定古縣作為溫麻船屯造船基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境內(nèi)周邊多山,,物產(chǎn)豐富,,盛產(chǎn)古代造船所需要的木材、鐵器,、桐油,、蠣灰、生漆和藤,、棕,、麻等等原材料。

而那時所造的船大都是東吳水軍所需的戰(zhàn)船——溫麻五會,。

“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

從遠古時期的筏子,,新石器時代的刳木為舟、三千年前的商代三板船直至溫麻五會,。人類用了近一萬年時間才促進了海上運輸工具的變革。戰(zhàn)爭的形態(tài)也由之延伸到了江湖河海,,隨著水戰(zhàn)愈加慘烈,,也刺激了人類造船水平的提高。

史籍中有明確記載的水戰(zhàn)發(fā)生春秋時期,,也就是公元前549年,。《左傳》記載:“魯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夏,,楚子為舟師以伐吳,。”杜注:“舟師,,水軍,。”可見那時大規(guī)模的船戰(zhàn)已登上戰(zhàn)爭舞臺,。當時地處長江中游的楚國,、太湖流域的吳國,、錢塘江流域的越國和濟水流域的齊國都非常重視發(fā)展戰(zhàn)艦,建設舟師,,水軍的力量以這四國最為強大,,船戰(zhàn)也常常在這四個國家之間發(fā)生。后來閩越被東吳滅,,兩支水上力量強強聯(lián)手,,自然令東吳的水軍與造船技術獨占鰲頭。

東吳的水軍規(guī)模十分龐大,,最巔峰時船艦有5000多艘,,縱橫海內(nèi)外。那時的東吳在廣東番禺,、浙江橫嶼和閩東溫麻設了三大國家造船基地,。最有名的當屬溫麻船屯建造的溫麻五合船。船的橫斷面由五塊巨型長木板組合一起,,“會五板以為船”,,故也叫五會。

溫麻船初期是用來打水戰(zhàn)的,。首先要求的是快速,。所以,溫麻船最大的特點就是令中式帆船別開生面,。最多時,,多桅桿上連張五帆,可以利用斜移帆面到合適的角度,,帆面各自迎風,。風帆鼓蕩,助力航行,。

溫麻船還要求高大,。這是因為古代海上水戰(zhàn)往往都是短兵相接,水兵從高大的船艦跳到低矮的船艦格斗,,顯得主動,。因此,溫麻船都要高大,,船身長達50余米,,寬達7米,高達10米,,可以裝載60至70人,,或者載物近百噸。艙內(nèi)設置多層船體,艙底設有隔板,,放置軍需物資,,或許這就是水密隔艙的雛形。中層運載水兵,,上層是指揮所與水手船工,。激戰(zhàn)時,上層的指揮官居高臨下,,便于指揮,。

當然,古時的水戰(zhàn)或海戰(zhàn),,并不像近現(xiàn)代,,有一定距離的火炮、導彈的相互對射,。那時的水戰(zhàn)都是相互對撞,,貼身肉搏,因此敵對雙方都在比誰的船頭更堅挺,,都配有堅硬的沖擊裝置,。溫麻船的特點是,造船的木質(zhì)都是用“豫章楠”等上好的硬木,,再用榫頭密集連接,,所以極為牢固。船首更是尖銳,,便于沖擊對撞,。尾部要寬,有利對撞時的穩(wěn)定性,。兩頭上翹,,首尾高昂,艙內(nèi)寬敞,。為了防撞擊,,船舷造為弧形,兩舷都有護板加持,,并插上斧鉞槍戟。因此古時水戰(zhàn)大都上演船毀人亡或同歸于盡的慘劇,。

但我走在古縣的古巷里,,尋覓著那些船夫、水手和造船的工匠古銅色的臉龐,,或早已一江春水向東流———

溫麻的船,,你在哪里?或者他們已經(jīng)遁形于腳下的這片熱土,。

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古縣村村民就在這片熱土下,,不斷挖出了殘缺的青銅劍、大量造船用的雜木和箭簇,、長劍,、銅帶勾、銅臿等青銅器,??脊艑<彝茢啵@里很可能就是溫麻船屯的一個大型造船廠或者是差役們的居住地,。

防漏技術與船板與船板之間的聯(lián)結技術的使用是溫麻造船的關鍵,。如今這兩項技術還有遺存嗎?

離古縣一個多小時海路的蕉城漳灣造船廠,,應也屬于當時溫麻船屯的范疇,。就在這里,至今還保留著溫麻時期的膠合防漏技術與鐵釘?shù)氖褂谩┯突夷z合,,就是用熟桐油加海蠣売灰(石灰)加麻絲或竹絲加松木屑膠合船板縫隙,。其次是鐵釘?shù)氖褂茫欧Q鎘釘,,也稱“螞蝗釘”,,造船匠們榫接釘合,通過鐵制構件和鐵釘聯(lián)結船板,,使得木材結構之間連接更加牢固,。

福船解剖圖

“水密隔艙”是中國古代造船工藝的一項重大發(fā)明。從東晉末期孫恩盧循殘部帶來“八槽艦”造船技術,,水密隔艙技藝在溫麻船屯一路繁衍,。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在漳灣造船廠依然還可以看到這項技術應用:

——用隔艙板將船體嚴密分隔成若干個互不連通的艙室,。當船只發(fā)生觸礁等事故時,,船艙不會整體進水,不致沉沒,。

——船上分艙,,不同種類的貨物可以放在不同的隔艙里,便于裝卸和管理貨物,。

——艙板跟船殼板緊密連結,,起到了加固船體的作用,不但增加了船舶整體的橫向強度,,而且取代了加設肋骨的步驟,,使造船工藝簡化。

“福寧號”仿古福船側面

這項看似簡單的技術,卻整整領先于西方1000多年,。直到15至16世紀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先驅(qū)使用的帆船還僅是沒有水密隔艙板的大通艙船體,。公元1795,,英國的本瑟姆受英國皇家海軍的委托,設計并且制造了六艘新型的船只,,西方才引進了中國的水密隔艙結構,。本瑟姆夫人在為丈夫所寫的傳記中指出:"這不是本瑟姆將軍的發(fā)明,他自己曾經(jīng)公開地說過,,'這是今天的中國人,,一如古代的中國人所實行的'。"

至今無論是排水量數(shù)十萬噸的油輪,、航空母艦,,還是潛入深海的核潛艇,其內(nèi)部仍采用的是水密隔艙結構,。

2008年,,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0年,,該項遺產(chǎn)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福寧號”

2019年2月22日,漳灣造船廠采用水密隔艙技術制造的亞洲最大的仿古大福船“福寧號”在寧德漳灣順利下水,。

從八艚艦到了鳥船再到福船,,當我們把古縣的滄桑放進三國的畫框時,循著那段歷史,,溫麻船屯造船技術能乘風破浪,,傳承至今,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那段血脈噴張歷史的張力與脈動,。直至唐宋元明,,福船作為帆船航海時期最優(yōu)秀的船型之一,縱橫大海數(shù)千年,,造就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

《山海經(jīng)》說:“閩在海中?!边@里的海,,指的是“岐海”,,即我國東南沿海海灣、海峽、海島,。生活在“?!敝械墓趴h霞浦人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舟船文化——

漁村文化博物館

在古縣所在鄉(xiāng)鎮(zhèn)——沙江鎮(zhèn),有一個漁村文化博物館,。一個叫曾俊凱沙江人用了近20年的時間,,去收搜集和搶救那些即將消逝的傳統(tǒng)造船工藝,自己動手制作了數(shù)十種傳統(tǒng)船舶模型,。

在霞浦博物館,,踏舟尋船。那些黃瓜山的彩陶,、屛風山的獨木舟和古縣的千年石碑,、沉木斜陽晚照,仿佛都在訴說著人類數(shù)千年生命的敗退與重生,。

從古縣出發(fā),,我們不能忽視溫麻船曾經(jīng)開疆拓土、向海而生的榮耀,,更不能忘記無數(shù)代能工巧匠在凄風苦雨中堅守的匠工精神,。 (完)

來源:閩東日報 新寧德客戶端

文章:鄭承東

編輯:陳娥

圖片:資料來源網(wǎng)絡

責任編輯:陳娥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wǎng)簡介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寧德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wǎng)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