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清:念好“三經” 履職為民
寧德網消息(張坤鈴)柘榮縣黃柏鄉(xiāng)高峰村,,坐落于崇山峻嶺深處,,村中修葺一新的民房,,錯落有致;田中藤蔓枝頭的瓜果,,清香誘人,,一幅欣欣向榮的新農村景象。村民們談起這些年的變化,,無不打心眼里感激縣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張錦清,。
念好致富“經”
張錦清是土生土長的高峰人,,記得第一次當選縣人大代表時,面對選民幾百雙信任的眼睛,,一向不善言辭的他,,對選民說道:“我這人大家都知道,不愛說話也不怎么會說話,,我向大家表個態(tài),,在我任期內一定帶領大家走出一條致富的路。”這是他對選民作出的承諾,。
十幾年來,,他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為了讓群眾早日致富,,兌現(xiàn)自己對選民的承諾,他先后打出了三張“牌”,。立足高山小氣候,,發(fā)展反季節(jié)蔬菜“高山蘿卜”,這是他打出的第一張“牌”,。從2004年開始,,他邀請專家實地考察,自己掏腰包買種子,,分發(fā)給鄉(xiāng)代表,、黨員試種,并義務幫助推銷產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高峰夏蘿卜”的名號打響了,。目前,全村每年種植“高山蘿卜”50多畝,,帶動群眾30多戶,;僅此一項群眾戶均可增收近1000元。抓住“閩東藥城”建設這一契機,,扶持發(fā)展中藥材產業(yè),,這是他打出的第二張“牌”。為了做強做大中藥材產業(yè),,他四處奔走聯(lián)系客商,,牽頭組織流轉拋荒土地300多畝,采取“村委+客商+農戶”模式,,先后引進黃梔子,、白術、板藍根等10多種藥材,;全村種植中藥材面積200多畝,,戶均年增收可達3000多元。放大資源稟賦,,開發(fā)小東山風景區(qū),,融入縣域旅游開發(fā)盤子,這是他打出的第三張“牌”,。為此,,他多方爭取資金,改善小東山基礎設施,,引導群眾開設農家樂等,,每年吸引游客1萬多人。
如今,,高峰村不僅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第十屆文明村鎮(zhèn),還一躍成為全縣的明星村,。張錦清也先后多次被評為縣“十佳村干”,,2013年5月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勞動模范”稱號,。
唱好民生“經”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村領頭雁,張錦清始終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每年年初他總會利用春節(jié)時間,,組織村民召開民生懇談會,將群眾“請”到家里,通過拉家常,,收集匯總群眾民生需求,。
2011年以來,他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積極爭取資金,,拓寬硬化了村級公路,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2014年,,他抓住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契機,爭取上級資金90多萬元,,改造了農村飲水工程,,鋪設了下水管道,安裝了街道LED路燈,,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2015年,他又爭取到“幸福工程”項目,,解決村中孤寡,、留守老人居有定所問題……這一樁樁一件件好事實事,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16年,村里一位考生考上了大學,,但因家境貧寒,,家長和考生想放棄上大學的機會,他聽說后,,到縣里幫助該考生爭取到“陽光助學金”,,又發(fā)動村里外出村賢籌措,剩下不足部分自己幫助墊付,。這么多年來,,他先后資助過10余名貧困大學生,幫助這些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大代表為民履職的擔當與責任,。
履好代表“經”
他心里明白,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更是一份無言的信任。為了讓自己更好履職,他認真系統(tǒng)地學習了有關法律法規(guī)等知識,,并四處學習請教,。同時,他積極主動參與縣,、鄉(xiāng)人大組織的調研視察等活動,,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作為基層代表,,在日常密切與群眾聯(lián)系中,,他十分了解群眾的訴求和期盼。為此,,連續(xù)五屆擔任柘榮縣人大代表的張錦清,,先后在縣人代會上提出了有關民生方面的建議30多條,其中,,鎮(zhèn)鎮(zhèn)有干線,、游樸紀念館建設、發(fā)展高山特色產業(yè)等10多條建議被縣人代會采用并付諸實施,。
張錦清始終不忘代表身份,,牢記為民初心,用履職盡責抒寫代表作為,,用實際成效彰顯人大代表形象,。
責任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