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大仙”的愛心馬拉松
——記國網(wǎng)寧德供電公司員工葉德奕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歷史,。總書記來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畫棟,,院落干凈整潔,,植物生機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興,??倳浾f:“這里環(huán)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形態(tài),,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家里最困難的時候,,葉大姐到街邊擺攤賣鞋衣帽補貼家用,,家中四處堆(掛)著待賣商品。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9/1453170674978.jpg img/water1.png -
這間不足20平米的房間,,并排擺了兩張床,,“大通鋪”是這家子的最深記憶,。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9/1453170709636.jpg img/water1.png -
從葉新亮(右)記事起,父親葉德奕就經(jīng)常往家里領(lǐng)回小朋友,。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9/1453170734866.jpg img/water1.png -
資助過的孩子總給葉德奕寄書信,。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9/1453170753465.jpg img/water1.png -
24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9/1453170778236.jpg img/water1.png -
葉德奕(左二)為周寧縣李墩鎮(zhèn)黃埔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水果。 ? ? 魏培全 攝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9/1453170804258.jpg img/water1.png -
葉德奕(左一)護送孩子們上學,。 ?魏培全 攝?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9/1453170848899.jpg img/water1.png -
為救災(zāi)演出架設(shè)線路,。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9/1453170883214.jpg img/water1.png
寧德網(wǎng)消息 1月18日,國網(wǎng)寧德供電公司員工葉德奕榮獲“中國網(wǎng)事·感動2015”年度十大網(wǎng)絡(luò)人物稱號,。一名普通的電網(wǎng)工人用善良的堅守和無私的奉獻,,溫暖了冬日里的人心。
葉德奕,,一名普通電力搶修工人,,酷愛長跑、熱心助人,。就是這樣一位步履匆匆,、沉默寡言的漢子背后卻隱藏著感人的故事。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誠信,、責任,、創(chuàng)新、奉獻”的國網(wǎng)核心價值觀,,詮釋著寧德供電企業(yè)文化的內(nèi)涵,。
“赤腳大仙”的秘密
在同事們眼里,葉德奕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電工,,只知他平日里酷愛長跑,是全國最大的業(yè)余跑步組織——“跑吧”的成員,,經(jīng)常參加馬拉松比賽,。因為他喜歡赤腳長跑的原因,大家還送他“赤腳大仙”的綽號,。
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大家因為他沸騰了……
2008年5月,“赤腳大仙”葉德奕作為國網(wǎng)寧德供電公司的唯一一名代表,,被推選為奧運火炬手,。可面對筆者的提問,,不善言辭的他總是支支吾吾,,詞不達意。為了更好地了解葉師傅的日常生活,,也為單位工會搜集一些員工資料,,同事小林決定上葉德奕家走一趟,。哪知在與對方交談的過程中,小林意外發(fā)現(xiàn)房間半掩的抽屜里竟堆著不少匯款單和感謝信,,拉開抽屜仔細一瞧,,匯款單疊了好幾沓,單據(jù)時間從1992年跨越至2008年,,金額從幾十元到6千多元不等,。
“葉師傅啊,你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怎么給省內(nèi)省外這么多人匯錢吶?”雖然知道葉德奕有副熱心腸,,但數(shù)額龐大的匯款單一下抖落在跟前,同事小林還是不由一驚,。葉德奕解釋說,,自己小時候得過病,是靠親友的幫助才渡過難關(guān)的,,所以參加工作后,,就想著回饋社會。這些匯款單里的對象,,都是他在電視或報紙上看到的,,覺得需要幫助的貧困學子。這些受助的孩子,,小則七,、八歲,大則已考入大學,。
葉德奕的捐助一直在持續(xù),,如今他還在陸續(xù)給貧困學子匯款。據(jù)了解,,這24年,,他已先后花了十多萬元,資助了省內(nèi)外的20多個貧困學生,。
“我讀大學四年,,葉大哥每月給我寄生活費,教我怎樣做人,,這份恩情,,我一輩子也不能忘!”何振明是葉師傅捐助的學生之一,2015年春節(jié),,畢業(yè)后在深圳成家立業(yè)的何振明還特地寄了一個洗腳盆給葉德奕,,并在信中不停叮囑葉德奕多多照顧自己。
孩子們的“大家長”
上個世紀90年代,九年義務(wù)教育還未在全國范圍內(nèi)普及,,葉德奕一家住在父親單位分配的宿舍樓里,。“就是那種兩室一廳的老房子,面積不過60,、70平方米吧,。”葉師傅的妻子葉美梅回憶,那時葉德奕看到有上不起學的娃娃,,就會帶回家來住,,小小的房間里,兩張木床拼在一起,,大伙就蓋一條被褥擠著睡,。
葉美梅說,生活上擁擠不算苦,,最難熬的是每當9月娃娃們開學時,,大筆學費讓夫妻倆愁眉不展。“我自己也是苦出身的,,對老公收養(yǎng)孩子的行為也很理解,。但是德奕心太軟了,只要一看到需要幫忙的人,,他就不好意思拒絕,,最多的時候同時領(lǐng)回11個孩子。家里住不下了,,只好到鄰居家里租房,,每個月近1/4的工資就花在租房上,哪里還有錢交學費,。”
“當時德奕的工資不到1000元,,我自己只是個環(huán)衛(wèi)工人,每月只有300元的收入,,可小學一學年的學費是800元,,幾個娃娃加起來就是幾千元。”葉美梅嘆了口氣,,“我自己沒讀過一天書,總不能讓孩子沒文化吧,。我就想著能不能到學校找老師求求情,,可站在空蕩蕩的校園里,我的眼淚就刷刷地掉下來了,,我們就是跪著,,也得讓孩子上學!”
二十多年來,免費吃住在葉德奕家的孩子就達80多人,這群受助的孩子,,很多在葉師傅家一住就是八,、九年,毛毛便是其中之一,。這位臉上總是掛著調(diào)皮笑容的小女孩是家里的活躍分子,,然而10年前與葉德奕初見時,她瘦得像只小猴子,。“因為父母經(jīng)商失敗,,把毛毛丟給姥姥撫養(yǎng),我看到她吃了上頓沒下頓,,就走了2個多小時的山路把她接回家,。”葉德奕回憶道。
如今,,毛毛長高了,,也更開朗了,“葉德奕就是我爸啊,。”筆者問起葉師傅時,,毛毛忽閃著大眼睛撇了撇嘴笑道。正值青春期的她顯得有些小叛逆,,當葉師傅批評她時,,她也會在家里耍耍脾氣。
電話永遠是“熱線”
周寧縣很多人都收到過一張小小的名片,,上面印著葉德奕十多年來從未變更過的手機號,。每當家里電出了問題,這個號碼就成了大家的“救星”,。“可能大伙都習慣了吧,,直接打德奕的電話更直接,也更方便,,他就是個踏實的人,。”周寧縣獅城鎮(zhèn)東園社區(qū)書記謝朝概說道。
二十多年來,,他與客戶近如親人,,從未受到一次投訴。踏實,、本分地用雙手守護客戶的光明,。2014年被評為“全國五一勞動獎?wù)?rdquo;獲得者,2015年4月28日,,他在人民大會堂接過了“全國勞動模范”的獎?wù)隆?/p>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兢兢業(yè)業(yè)、工作20多年來一天假也不舍得請的“勞模”,卻在2008年的一天,,向單位遞交了15天的請假單,。
原來,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fā)生地震,,消息傳來,葉德奕第一時間捐款為同胞送去愛心,。那段時間,,葉德奕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盯著電視了解災(zāi)區(qū)救援情況,。“大家都為災(zāi)區(qū)獻一份力,,我也要做點事。”老葉坐不住了,,決定加入志愿者隊伍,,奔赴災(zāi)區(qū)盡己所能。知道此去危險,,他瞞了領(lǐng)導(dǎo),,也瞞了妻子。
回顧15個日日夜夜,,老葉坦言自己在鬼門關(guān)前走了一遭,。
2008年的6月10日上午7點,阿壩州指揮部通知,,要求抽2個人去一個點找失蹤的直升飛機,。葉德奕心想自己經(jīng)常長跑,在體能上比較有優(yōu)勢,,于是主動請纓,。樂山供電局的援建隊員們?yōu)槿~德奕準備了干糧和水,幫他檢查安全措施,,并反復(fù)叮囑他一定要小心,,務(wù)必在下午4點前趕回。
途中,,同行的公安局隊友說前方?jīng)]有手機信號,,讓大家盡快給家人發(fā)條短信,因為誰也不知道,,前進的途中會發(fā)生什么情況,。葉德奕當時不敢給家人發(fā)短信,擔心萬一真出了什么事,,妻子可能撐不住,想了半天,給在福州最要好的朋友發(fā)了一條短信說:“如果活著走出來,,會報平安,,如果沒有,請找個合適的機會告訴我的家人”,。
傍晚5點多,,天越來越黑,在亂石堆中行走,,異常艱難,。此時,幾顆巨大的石頭滾落在葉德奕身后一米處,,隨即轟隆隆滾入山谷,。“魂都嚇丟了,安全回到指揮部后,,我多吃了好幾碗面,。”葉德奕回憶說。
除卻汶川地震救災(zāi),,2010年西南地區(qū)干旱,,葉德奕積極聯(lián)系馬拉松跑友向災(zāi)區(qū)小學捐贈了5千瓶水;玉樹地震,他捐款2千元;聞訊甘肅舟曲泥石流,,葉德奕又請了年休假只身趕赴舟曲災(zāi)區(qū),,吃住在工地,幫忙搜尋遇難者遺體,、搬運橋梁鐵架,、清理道路淤泥、重建舟曲電網(wǎng),,一干就是6天7夜,。
據(jù)了解,作為一名注冊志愿者,,葉德奕開展志愿服務(wù)超過7000個小時,,2012年,他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志愿者”,。
“我會堅持跑下去”
“這些年來,,我最對不住的還是我的妻子。”提到在身后默默操持的妻子葉美梅,,葉師傅愧疚自己這么多年沒給對方買一件新衣,。
“家里住著我父親、姑姑,、岳父,、伯父四個老人,,外加領(lǐng)回來的孩子,最多的時候同時住著16口人,。”葉德奕說,,16口人16張嘴,為了照顧老人孩子的生活,,這位從梅洋村里走出的樸實女子每天4點多就摸黑起床準備早飯了,。“沒有她,我是無論如何也支撐不到今天的,。”葉師傅的話語里滿是感激,,“我倆的工資加起來不過4、5千,,為了讓大家都過得好一些,,美梅每一分錢都得計劃著花,種菜,、養(yǎng)雞鴨,、兔子,還賣過服裝,,這么多年卻沒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是我對不住她啊。”
“有啥對不住的,,他就是個悶葫蘆,。”當把丈夫葉德奕的愧疚轉(zhuǎn)述給葉美梅時,葉大姐不由噗嗤一笑,,“家里特別難熬的時候,,我也和他吵過架,可每次一有爭執(zhí),,他就悶頭往外跑,,你連跟他爭的機會都沒有,過一會兒,,等他想通了以后,,又會主動回來和你講道理,他就是這么一個人兒,。”
如今,,葉師傅和葉大姐的獨子葉新亮成年了,從小時候的不理解,,到如今對父親的支持,,小葉感慨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很多。“我從記事起,,就經(jīng)??吹轿野滞依镱I(lǐng)回很多小朋友,,當時還小,不懂事,,經(jīng)常欺負他們,。后來當了兵,現(xiàn)在也參加工作了,,慢慢理解父母的做法,我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幫弟弟妹妹們過生日呢!”小葉笑著說,。
看到兒子逐漸長大成熟,,葉師傅在欣慰的同時,也藏著一絲虧欠,。“兒子長大了,,也交了女朋友。但家里住的人太多,,每個月的工資基本都開銷了,,錢是真的攢不下來了,如果兒子結(jié)婚,,恐怕……”葉師傅頓了頓嗓,。
“這么多年幫了好些人,有沒想過什么時候歇一歇?”
“照現(xiàn)在的情況,,可能也幫不了更多了,。但如果別人真的需要我?guī)椭乙膊蝗绦牟还?,我會堅持下去?rdquo;
長達二十多年的助人路上,,不止一次有人勸他放棄,但在人生的馬拉松賽上,,葉德奕從不知道什么叫做放棄,。
德不孤,必有鄰,。葉德奕的愛心正是國網(wǎng)寧德供電公司“誠信,、責任、創(chuàng)新,、奉獻”核心價值觀的有力踐行,。如今在國網(wǎng)寧德供電公司,專門成立了“葉德奕黨員服務(wù)隊”和“葉德奕愛心基金”,,葉德奕的同事們自發(fā)成立了“葉德奕服務(wù)志愿隊”,,用每個人不同的特長,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讓愛心持續(xù)溫暖!
責任編輯: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