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評:工匠精神之業(yè)精于勤
閩東歇后語“三年未殺豬——失屠”,,講的是即便像屠豬這樣普通的手藝,若長時間未宰殺也就荒廢了。“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同樣表達此意,。
好友李大夫是著名的肝膽專家,,在擔任三甲醫(yī)院主要領導期間,,也堅持上手術臺,一是讓精湛的醫(yī)術服務于病患,;二是傳幫帶,,手把手教授更多新人;三是在手術中自我升華,,使醫(yī)技臻于完美,。
李醫(yī)生經常用外科鼻祖裘法祖的名言“術不近仙者不可為醫(yī)”來勉勵自己,因為要掌握治病救人的“仙術”,,唯一的方法是勤學苦練,,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古今中外的巨匠無一不是靠勤奮努力、持之以恒,、千錘百煉而功成名就的,。大發(fā)明家愛迪生說:“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
很多年前,,一位美國商人到我們村訂購工程斧,,當時能說外語的人鳳毛麟角,而陪同美商的中方翻譯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讓人心生羨慕,。
晚餐時,我詢問那位翻譯畢業(yè)于哪所外語學校,?他笑答:“只是省外貿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負責接待外賓,壓根兒未上過大學,,外語是工作期間跟洋人學的,。起初,,也是鸚鵡學舌,但我較勤快,,久而久之便熟能生巧了,。”
古人講,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那位翻譯用親身經歷證明給我們看:想擁有精湛的技藝,高明的師傅固然重要,,但自己更有“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磨練與堅持,。
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遇到外國語名校畢業(yè)的高材生,由于缺乏外語使用交流環(huán)境,,日常又疏于溫習鞏固,,久而久之,所學專業(yè)還給了老師,,聽讀寫能力尚不如中學生,。
也許有人存疑業(yè)精于勤,是的,,勤奮未必都能成就行家里手,、一代名匠,但好吃懶做,、眼高手低絕對與能工巧匠無緣,。筆者在《工匠精神之細節(jié)之美》一文中提到的那位空調機安裝師,雖然算不上大匠,、巨匠,,但在寧德地區(qū)小有名氣,找他安裝修理空調的客戶絡繹不絕,,于己于人豈不都好,。
時下滋生一種高不成、低不就,,啃老獨身,、渾渾噩噩活著的“躺平”族,這些人對諸如“吃苦耐勞,、技不壓身”的傳統美德嗤之以鼻,,更不可能去建功立業(yè)。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有一技之長,便可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yè),,哪怕是出租車司機,、快遞員、面包師,、修理工,,總有機會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懶散躺平是沒有盼頭的,。
莊子說過,,瞎子和聾子,只是外在生理上的缺陷,,可知識技藝上的瞎子和聾子是無可救藥的,,尤其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故而,,圣者總結認為:“無學不術謂之貧”,。
試問,一個身心健康的人,,誰愿意甘于平庸貧困一無所成,?那么,請時常告誡自己: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這里的“業(yè)”不僅是術業(yè)、學業(yè),,也指職業(yè),、事業(yè)。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作者:端木秀
編輯:劉寧芬
審核:藍青 林珺
責任編輯:劉寧芬
(原標題:寧德時評:工匠精神之業(yè)精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