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評:拿曾子的“三面鏡子”照照自己如何,?
范伯義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向老師匯報自己為人處事的心得:“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就是曾子的三面鏡子,,關(guān)鍵詞“忠”“信”“習”,。
“謀”是為他人辦事,出謀劃策,;“忠”者,,中在心上,,指不偏不倚,忠誠盡力,。在我們國家,,黨政領(lǐng)導(dǎo)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要時刻把群眾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牢記權(quán)力的本質(zhì)是責任,,權(quán)力的本色是為民;從人民利益出發(fā),,用好人民賦予的權(quán)力,,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對黨,、國家、人民的忠誠,。
當然,,普通大眾為人做事,也要忠,,忠于職守,。我的堂叔是一所中學的門衛(wèi),一天交接班時,,他懷疑一個正要出校門的訪客是小偷,,因為他的褲子口袋鼓鼓囊囊的,還露出半部手機,,但又苦于沒有直接證據(jù),。
于是,他禮貌地攔住了那人,,問他是否丟了手機,?同時從門衛(wèi)室拿出一部手機(待失主認領(lǐng)的遺物)給客人認。那人做賊心虛,,趕緊伸手捂緊褲子口袋,,見露相后疾速逃離。
叔叔緊追不舍,,跑出近一公里遠才將小偷制服,,追回了5部手機,這些手機是學生們上體育課時,,放在操場的草地上,。在和小偷爭斗中,,叔叔傷了右手,,鮮血淋淋,。
事后問起堂叔為何如此賣力?這位老退伍軍人笑說:“食君祿,,忠其事,。”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我們也經(jīng)??吹揭恍┕珓?wù)人員辦事不力,吊兒郎當,,但挖墻角之類的本事卻大得很,,一有機會便“牽”走阿公的財物。這些人可謂不忠不義,,真真要拿曾子的鏡子,,好好照照自己,洗心革面,。
“為人謀而不忠乎,?”的最高境界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諸葛亮,、文天祥、岳飛等,,近現(xiàn)代的周恩來總理,,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無私地奉獻給祖國和人民,可謂大忠,。
但凡忠誠忠貞者,,一定言而有信。
是的,,人言為“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要是不誠信,真不知道他能干什么事,。
記得小時候,,祖母把自家養(yǎng)的豬和茶葉賣給客人,從未訂立什么契約,、合同(那時候的農(nóng)村也沒有合同),,僅憑雙方口頭約定,但從來沒有違約的,。
一年,,一位外地客人清明節(jié)前買走了兩只豬仔,,約好中秋還錢??墒堑搅四杲K還不見客人的身影,。父親說,那人恐怕要失約了,。祖母肯定地回答,,不會的。
到了除夕的前一天,,客人來還錢,,解釋說,家里走了火,,損失不小,,一時籌不到款,所以現(xiàn)在才還豬債,。祖母見人家可憐,,從還款中拿出10元,說是給小孩的過年紅包,。要知道,,那時候的10塊錢,相當于現(xiàn)在的好幾百元,。
現(xiàn)如今,,經(jīng)濟交往中的合同條款厚如一本書,密密麻麻的都是字,,看似無懈可擊,,可違約者如麻如粟。與朋友交,,止于防,,止于詐;“利”字當頭,,“信”也低頭,。
一個民族缺什么也不可以缺道德誠信,在信仰的荒原上,,民族脊梁是挺不起來的,!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拯救人心危機、信任危機,、信仰危機,,糾正扭曲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靈丹妙藥,。這也是筆者吁請人心不古的現(xiàn)代人常用曾子的“三面鏡子”照照自己,,找回失落信仰的題中之義。
最后,,我們談?wù)?ldquo;傳不習乎?”這里的“傳”指老師傳授的學問(做人做事的道理與原則),,“習”和《論語》首句“學而時習之”的“習”是一個意思,。可嘆的是千百年來,,大多數(shù)人誤讀它的意思,,膚淺地認為,習即“溫習”,。
習,,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實踐,,做學問不能停留在書本上,,紙上談兵,而要把所學知識應(yīng)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學以致用,。如陸游所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二是習慣,在成長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本領(lǐng),。“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對于官員來說,,黨紀國法方針政策,,便是要終生踐行的“傳”,比如,,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wù)”,,但少數(shù)官員貪贓枉法、為害一方,,成了“為人民幣服務(wù)”的貪官,。因此,“習”這一面鏡子尤為重要。
我們從近些年中落馬官員的仕途分析,,不少人在沒有違紀腐敗之前尚有所建樹,,也為老百姓做了些好事、實事,,但隨著職位的升遷,,權(quán)力的集中,忘了“舉而措之天下之民”的初心,,沾染了惡習,,在金錢、美色面前,,敗下陣來,,最終走向人民的對立面。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