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心,,更要責任心
寧德網(wǎng)評(蘭夢)元宵已過,筆者走訪了部分機關單位,,多數(shù)干部員工已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可少數(shù)人簽個到,,露下臉就不知所蹤了,,還有的雖然端坐辦公室,卻吊兒郎當,,依然沉醉在節(jié)日的閑散氛圍中,,提不起精神。
長假后重返崗位,,遲遲未能進入工作狀態(tài)的,,被人們戲稱為“節(jié)日綜合征”,。此類癥狀表面上上班打不起精神,深層次的原因是少數(shù)干部職工缺乏起碼的責任心,。
“為官避事平生恥”,。在習近平同志看來,“擔當”二字重千鈞,。2010年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時,,他就強調(diào)“看一個領導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沒有責任感,,有沒有擔當精神”,。在中華民族延續(xù)發(fā)展征程中,這一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春秋》的“責備賢者”,,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史,一枝一葉總關情”,,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及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等等,,都無不深刻地表達了入仕為民的責任擔當。
唐代大文豪白居易在縣尉任上,,悉知百姓“家田輸稅盡”,、拾穗“充饑腸”時,禁不住生出“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的自責,。千百年以來,像白居易,、范仲淹這樣,,做官念念是為天下蒼生著想的,“人民把他捧得很高很高”,。
據(jù)史料記載,,明朝萬歷年間,宰相張居正推行“考成法”,,按此法規(guī)定,,萬歷三年(1575年)查出“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巡撫,、巡按官員54名。其中鳳陽巡撫王宗沐,,巡按張更化,,廣東巡按張守約、浙江巡按肖廩,,沒有按期完成朝庭下達的任務量被罰停俸三個月,。而朱元璋在位期間,全國有七成官員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離開崗位,,丟了飯碗,。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古代公務員沒有鐵飯碗可端,,而“工作穩(wěn)定,旱澇保收,、拿鐵飯碗” 的現(xiàn)代公務員,,更沒有理由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因為包括平頭老百姓在內(nèi)的納稅人才是大小官員真正的“衣食父母”,。
《論語》中記載孔子與學生子路的對話,,可謂精彩絕倫。子路問老師,,怎樣才能做一個稱職的領導干部,?老師回答:“先之,勞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身先士卒,、沖鋒在前,這樣的公仆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但子路還覺得不夠,,繼續(xù)請教。于是老師又說,,為官者除了上述義務與責任外,,還要不知疲倦地默默奉獻。像周公那樣“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
夫子的教誨,是每一位黨員干部的鏡子啊,。一年之計在于春,,今年也是“十三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任重道遠。希望黨員干部趕緊收起懶散之心,,盡職盡責,,經(jīng)世濟民,無愧于人民公仆的道義,。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