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榮:支教助力學生放飛夢想
趣味化學實驗課
寧德網(wǎng)消息(林穎 徐容花 文/圖)
用充足的準備
減少“非專業(yè)”缺失
2月12日,,一支名為“柘枝謠”的寒假義務支教實踐團抵達柘榮,,到柘榮縣第三中學為七至九年級的學生進行為期一周的愛心支教活動。這支愛心團隊是由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qū)27名福建籍大學生組成的團隊,,成員涉及6個學院在內(nèi)的16個專業(yè),,是一支學術專業(yè)全面的實踐支教服務團隊。
據(jù)“柘枝謠”實踐團隊長楊旺坤介紹,,他和團隊里另一名成員同為柘榮人,,為了回報母校,自2016年11月開始,,他們便開始著手準備這次支教活動,,對包括前期籌備、教學模式研究,、后期輔導等在內(nèi)的整個支教內(nèi)容都做了詳細規(guī)劃,。團隊主要以教學輔助,、獨立授課及開講座等課內(nèi)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支教,因此,,團隊成員選擇前期階段與學生們一同聽課上課,,感受在校教師教學模式與講課方法,,從而總結自己的教學方式,,為后期的獨立授課教學提前做好準備。“經(jīng)過前期聽課,,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班級學生在課堂中比較被動,回答問題不積極,,而另一個班級則相反等現(xiàn)象,,像這類情況,我們在后期上課時就會適當改變一下教學方法以及提問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實踐團成員郭心瑤說道。除了日常授課,,實踐團隊還在一個多月前挑選了幾名成員,,為學生們精心籌備了多場別開生面的每日講座和趣味課堂,內(nèi)容包含電子元件的介紹和簡易VR工具的制作,、“走進奧運”,、單片機與機器人先進科學技術、實時政局,、歷史問題講座以及“黑面包”,、銀鏡反應化學實驗等,吸引了許多學生前來聽講,,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發(fā)掘了同學們自身的興趣愛好,,深受同學們的歡迎,。“這些哥哥姐姐教了我們很多東西,以前我們對大學都沒什么概念,,現(xiàn)在大學讓我們有了學習的目標和動力,,我們對學習可有干勁了,為此,,我們班級的QQ群還改名為‘我們的目標-大連理工大學’了呢,。”初三(五)班的游同學說。
用心盡力科學施教
短期支教也能出成效
對于短期支教,,有人認為形式大于主義,,由于時間有限,,能夠教授的內(nèi)容也并不多。針對這一說法,,楊旺坤告訴筆者,,“我覺得支教最大的意義并不是教給了孩子們多少知識,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們對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促進他們與老師、學校的交流,,讓學生們可以在原有的條件下獲得學習的進步,。我想對孩子們來說,他們最需要的不是支教大學生帶去的知識,,而是希望,,經(jīng)過這次支教,我更加堅信這一點,。另外,,個人態(tài)度也很重要,由于是短期支教,,我們大家都產(chǎn)生了一個共識,,就是必須更用心、更努力才能有所成效,,所以,,成員們每天都在做功課,互相之間開會,、交流,、學習、總結一天的活動內(nèi)容,,以提高和改進自身,。”據(jù)楊旺坤介紹,這次支教,,他們團隊的兩位小伙伴潘彥蓉和雷孝廷還在課余時間對同學們展開了心理輔導和學業(yè)技巧的指導,,其中有一位同學因身體等原因,使得原本成績優(yōu)異的她,,開始擔心成績并且對未來專業(yè)選擇感到困惑,。了解到她對經(jīng)濟學和管理學比較感興趣等基本情況后,潘彥蓉便私下里找她聊天談心,,并用自己身邊真實的故事去勉勵她,、引導她,讓她認識到身體的問題并不能阻礙求知的腳步,。經(jīng)過積極的引導,,該同學的學習熱情有了明顯的提高,。此外,曾經(jīng)課堂上一些違紀現(xiàn)象比較嚴重的學生,,經(jīng)過溝通交流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
“雖說他們這是實踐活動,但也是一個奉獻的過程,,有人說短期支教可能會打亂學校老師原有的教學計劃,,我個人不這么認為。相反的,,他們的到來不僅讓學生們從中得到快樂和成長,,也給我們教師隊伍注入一些新鮮活力,還讓我們這些長期以來固定化教學的老師有所收獲,,所以我覺得還是很好的。”說起“柘枝謠”,,柘榮縣第三中學的老師肯定地說道,。
隨著愛心支教實踐活動結束時間的臨近,“柘枝謠”實踐團的27名成員也到了該和同學們告別的時候,。臨走前,,他們?yōu)閷W校捐贈了圖書角,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并與各自班級的學生們一起拍照留念……“這次支教,,孩子們帶給了我們滿滿的驚喜、意外和感動,,我們學到了很多,,也獲得了很多,看到同學們的點滴變化,,我想他們應該也是一樣的,,回校以后,我們會在校內(nèi)進行宣講,,讓更多的人知道柘榮,,了解柘榮,讓我們的‘支教活動’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地延續(xù)下去,。”郭心瑤說,。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