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深耕田園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
寧德網(wǎng)(吳蘇梅)7月9日,,走進植被茂密的壽寧縣犀溪鎮(zhèn)際坑村墘坪自然村的田園里,,只見一排排檳榔芋撐著“大傘”迎風招展。而在另外一片山頭,,碧綠的稻田郁郁蔥蔥,。
在茂密的檳榔芋林里,魏成福與鄧乾英夫婦正和兩個兒子在施肥,、除草,。毒辣的陽光下,四人不一會兒就全身濕透,,雖辛苦,,但他們卻感到分外滿足。
“村里人都說我們傻,,不去附近的工廠上班每個月拿現(xiàn)錢,,要在這里開荒種田。我卻覺得,,種田自由自在,實現(xiàn)幸福生活也不在話下,。”鄧乾英樂呵呵地說,。
今天57歲的鄧乾英因長期在田地勞作,臉蛋呈現(xiàn)健康的小麥色,。60多年前,,因田地少找不到別的出路,,鄧乾英的公公帶著一家人投靠親戚搬到松溪縣打拼。鄧乾英與魏成福成婚后長年靠種植芋頭和水稻維持生計,。22年前,,看到家鄉(xiāng)發(fā)展得越來越好,,一家人便搬回了老家,。今后要做些什么營生呢,?他們發(fā)現(xiàn)村里人喜歡到附近工廠上班,,而離村較遠的一片片山田卻被拋荒,糧食都需要到商店購買,。
“到工廠上班受約束,,還不如干老本行,直接賣糧食,。”他們從村民手里流轉(zhuǎn)了50畝水田種植優(yōu)質(zhì)水稻,。因種的大米口感好,,供不應求,,就連福安,、泰順的村民聞訊都趕來購買,。
辛勤勞動,還需要機械幫忙提高效率,。期間,,他們利用國家農(nóng)機補助政策購買了2臺收割機,、4臺微耕機,、1臺碾米機,。除了用于種植和收割自家水稻外,,還為周邊村民服務,每天可賺300元,。靠著每年在田園深耕賺的10來萬元,,夫妻二人蓋了新房,。
四年前,,鄧乾英夫婦決定擴大種植規(guī)模,流轉(zhuǎn)了墘坪自然村60多畝長滿蘆葦?shù)膾伝奶?。在持續(xù)一年多的時間里,,夫妻二人,都“泡”在荒田里,,開挖蘆葦,,平整土地,。
今年初,,夫妻二人想雙管齊下,,利用山地種點別的,。他們與松溪縣芋頭商簽訂了收購協(xié)議,,由收購商提供檳榔芋種苗、有機肥,、藥水和技術(shù)指導,并約定收購保護價每公斤不低于3元,。有了收購協(xié)議,,夫妻二人信心十足,,將連片的60畝山地種上檳榔芋,,30畝水田仍然種水稻,。
“種芋頭每畝收入有3000元至4000元,,而種水稻一畝只有1500元左右。雖然種芋頭收入可以翻番,但做人要講誠信,,許多顧客就是愛吃我家的種的大米,,不能讓他們失望,。”鄧乾英說,。
看著長勢良好的檳榔芋,,鄧乾英估算今年芋頭收入將達18萬元,。同村的四五個村民看到鄧乾英一家干得風風火火,紛紛趕來取經(jīng),。鄧乾英傾囊相授,、知無不言,,動員他們加入芋頭種植隊伍。
“種芋頭有定單,,不愁賣,,只要勤勞肯干,深耕田園實現(xiàn)小康生活也不在話下,。”鄧乾英信心十足地說,。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