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郁書香飄逸校園
每天放學后在校閱覽室閱讀半小時,,已經(jīng)成為大同小學學生的習慣。 (大同小學供圖)
寧德網(wǎng)消息 (閩東日報見習記者 龔鍵榮 陳莉莉)
今年3月以來,,為培養(yǎng)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的閱讀習慣,,壽寧在全縣8所中小學開展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試點工作,通過優(yōu)化環(huán)境,、引導閱讀,,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6月26日,,記者來到壽寧縣“書香校園”試點校——大同小學,,探尋這座校園的書香味。
營造書香氛圍
走進大同小學,,一座仿廊橋設計的鸞峰書苑引人注目,。去年以來,大同小學投入70余萬元新建了這座軟硬件設施齊備的現(xiàn)代化閱覽室,,現(xiàn)有藏書5萬冊,。
“我們制定了各班的圖書借閱時間表,由學生志愿者輔助專職圖書管理員的工作,,最大化發(fā)揮了校閱覽室的作用,。”大同小學校長郭成法說。
為建設富有書香氣息的校園文化,,大同小學從細節(jié)著手,,讓每一面墻壁都滲透經(jīng)典,讓每一間教室都飄逸書香,。
圖文并茂的勵志故事與經(jīng)典文化扮靚了校園文化墻,、教學樓樓道;
各班開設讀書角,,配備統(tǒng)一的書櫥,,結合教室布置,每個班級都精心設計了主題閱讀宣傳欄以展示讀書成果,;
學校充分利用師生訂閱的各種書籍,、報刊、雜志,,實現(xiàn)班級,、學生、教師之間的圖書資源共享……
郭成法認為,,閱讀是學生個體和諧發(fā)展,、生命成長的需要,要讓孩子們浸潤在書香文化中,,必須營造濃厚的人文氣息,。
培養(yǎng)閱讀習慣
校園是推廣閱讀的重要陣地,也是學生獲得閱讀指導的主要途徑,。為確保每位學生每日在校閱讀時間不少于1小時,,大同小學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開展“早讀,、午讀,、晚讀”。
每日上午與下午放學后的30分鐘,,分別是大同小學的午讀,、晚讀時間,各班會按照時間表組織學生進入校閱覽室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
此外,,所有班級在每周都會開設一節(jié)閱讀課,,課型分為課前推薦課、讀中指導課,、讀后交流課,。
大同小學教研室副主任、語文教師吳延玉告訴記者,,閱讀課并不僅是教師的單向指導,,也會鼓勵學生之間交流讀書心得體會,讓閱讀興趣在輕松的氛圍中互相感染,。吳延玉說:“有些‘調(diào)皮’的學生會把剛讀完的書拿來考老師,,有些書我們沒看過,還真被考倒了,。”
據(jù)郭成法介紹,,大同小學的許多學生是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他們普遍缺乏來自家長的督促和教育,,而“書香校園”活動的開展補齊了孩子們在閱讀方面的短板。
師生共享書趣
小學各年級甚至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閱讀能力相差較大,,顯然不能以一套標準來評價學生們的閱讀效果,為此,大同小學通過設置特色作業(yè),、豐富評價手段,、組織競賽活動來兼顧孩子們的個性化發(fā)展。
學校統(tǒng)一設計了閱讀作業(yè)紙,,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鼓勵學生以書寫,、手繪等形式完成“好詞佳句”“好書推介”“閱讀感悟”等特色作業(yè),。
“一年級的學生以閱讀繪本、注音讀本為主,,重點在啟發(fā)他們的想象力,;二年級開始布置特色作業(yè),鼓勵他們以自己的視角找出好詞佳句,;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可以自主推介自己看過的好書,,書寫閱讀感悟。”吳延玉說,,對于孩子們的閱讀成果,,老師不是在批改而是在欣賞他們的作業(yè)。
此外,,大同小學還通過評選優(yōu)秀特色作業(yè),、組織閱讀在線測評,、開展“書香班級”“月度之星”“讀書小報設計”評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作興趣,,提高綜合素養(yǎng)。
據(jù)悉,,壽寧縣正在積極創(chuàng)建“讀滿腹文章、寫一手好字”的“兩香校園”,。目前,,“書香校園”試點工作已在8所中小學全面展開,“墨香校園”建設活動預計將于下半年啟動,。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