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黨碑坑村——古村曾現(xiàn)50戶人家同住一屋奇觀
八卦形鵝卵石。
古老的窗花,。
寧德網(wǎng)消息(吳加元/圖)欣聞壽寧下黨碑坑村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昨日,,筆者走進大山深處,,踏訪碑坑村。
足踩石路,,漫步小橋,,穿行古巷,,彷如時光倒流。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鄉(xiāng)村畫卷,。
碑坑村因土地肥沃,,舊稱肥坑。傳說村人會飛,,又稱飛坑,。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在村中樹立壽寧縣界碑,此后就稱碑坑,。
11座民居超百年
碑坑村富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距下黨鄉(xiāng)3公里,海拔520米,,西北部與浙江省慶元縣西溪交界,。兩條溪把村莊隔成三塊,形似品字,。村里的三座橋梁錯落有序地分布著,,如同畫家的三枚印章,使村莊呈“品”字狀,,民房就依山傍水建在這三個拆分的“口”上,。不論是沈氏宗祠、吳氏祠堂,,還是民房,,都是南方特有的傳統(tǒng)土木兩層結構,基本清一色的圓柱方椽,,由外向內依次設天井,、正廳、后廳,、兩翼廂房,,每幢民宅都有中門、側門,。據(jù)該村主任介紹,,目前保留下來的民居有60多座,有11座超過百年,。民國期間有座房屋占地面積達2300多平方米,,設4個大廳和4個天井,內住50多戶人家,如今這幢房屋已成歷史,,不過其遺址大門前仍保存著八卦形鵝卵石地面,,十分精致。
碑坑兩姓聚居
碑坑村沈,、吳兩姓聚族而居,。南宋紹興元年(1130年)沈姓由浙江省云和縣遷入;宋景炎元年(1276年)吳姓由浙江省舉水入贅沈姓,。橫臥村尾那座造型別致古韻盎然的“八字”撐架拱橋,,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6年),為下黨鄉(xiāng)最古老的一座木厝橋,,訖今已愈三百多年,,橋長23米、寬6米,,橋屋之上又有左,、中、右三閣歇山式屋頂,。每閣高出的屋頂由多層斗拱和木架層支撐,,結構精巧而復雜。幾百年來,,它也是這里的滄桑世事,、榮辱興衰的歷史見證者。
更為欣喜的是碑坑村列入了2017年“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愿碑坑人在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或許通過不斷的發(fā)掘與保護,,有一天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村落會煥發(fā)新的光彩。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