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支教隊壽寧下黨支教見聞
留守山里娃 快樂過暑假
圖文并茂的繪本課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見習記者 繆星 攝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學生傅培清在教孩子們讀繪本。 韓芝 攝
寧德網消息(記者 張文奎)7月25日傍晚時分,,來自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支教隊的幾位大學生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來到壽寧縣下黨鄉(xiāng)后壟村的王麗芳家里,原來王麗芳因為弟弟生病,,要照顧弟弟三天沒來參加夏令營,。支教隊的隊員們擔心她,帶著繪本來到麗芳家,。繼去年到下黨鄉(xiāng)支教后,,該學院師生牽掛這里的孩子,今年7月18日再次來到該鄉(xiāng)開展支教活動,。
下黨中學校長黃清春說,,從2015年起下黨中學改成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制學校后,下黨鄉(xiāng)遠近村莊的226名學生都在這里上學,。“這幾年,,我們學校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下,先后投入了200多萬元改善基礎設施,,班班通了網絡,,有了電腦,校風校貌得到極大改善,。但受制于自然客觀條件,,軟件配套一直沒跟上。特別是到了暑假,,很多留守兒童怎么過成了學校老師頭疼的問題,。沒有家長管,又沒老師教,,不僅浪費了暑期,,還存在安全隱患。”黃清春說道,。
正是基于這樣的緣由,,支教隊選擇了下黨鄉(xiāng),而下黨鄉(xiāng)的留守兒童們也選擇了支教隊的大學生們,。這種雙向選擇源于支教隊師生在教學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和教材上的用心,。
“傳統(tǒng)支教局限于師生二元對立的模式,,這就等于孩子們的暑期還要上課,扼殺了孩子們玩的天性,,效果也不好,。因此,我們采用了暑期閱讀夏令營的方式,,以圖畫繪本為教材,,讓孩子們在玩中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和樂趣。”該支教隊帶隊老師,、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思政教學部副主任陳歷說道,。
吳俊楠,本是個頑皮的孩子,,父母在外務工,,一到暑假更是在山里頭撒開了玩。在支教隊的悉心引導下,,他成了班里頭最愛看書的學生之一,,每看完一本繪本,他都向支教隊的隊員們索要新的讀本,。
這種變化是可喜的,,年齡小的孩子能連續(xù)聽完三個繪本故事,年齡大的經常能自覺到圖書角找書看,。很多孩子甚至廢寢忘食,,跑回家扒拉一口午飯,就趕回學??磿?。
教育的力量在山間生根發(fā)芽。后壟村的王麗芳小朋友,,每天走二十五分鐘的山路趕來參加夏令營活動,,她聽說老師要上石頭畫的課,自發(fā)為老師提來一袋石頭,。
為了讓支教達到良好的效果,,支教隊的學生們在層層選拔后,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培訓,。期間,,集美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專業(yè)教授巨東紅、廈門市思明區(qū)檳榔小學副校長呂珈臻等專家做了專業(yè)的崗前培訓,。
良好的支教成果不僅來自于細心和專業(yè),,更多來自于不忘初心的堅守,還對大山孩子的一份人文情懷。每次問孩子們?yōu)槭裁床换丶?,回答總是?ldquo;家里沒人,,不好玩。”這樣的回答,,讓支教隊有了義不容辭的理由,。
過完暑假就是大三學生的李進明是壽寧人,這是他第二次到下黨鄉(xiāng)支教,,小時候就是留守兒童的他,,對下黨鄉(xiāng)的孩子們更多了一份感同深受的體驗。“我們小時候暑假其實是最難熬的,,沒地方去,,也找不到父母,只能每天看著山里的日出日落,,數著日子早點過去。”
兒時的遺憾讓李進明在支教中得到了彌補,,“看著孩子們都開開心心學到知識,,也讓自己的青春更有意義,我們不是付出,,恰恰是收獲,。”李進明說道。
原來,,今年到下黨鄉(xiāng)支教,,學生王凱就認出了他,在手工藝課上還畫了大猩猩頭像送給李進明,。“去年,,我的代號是猩猩老師,沒想到孩子們都記得,,這是我收到最有意義的一份禮物,。”李進明說道。
支教隊的付出,,村民們也看在眼里,,記在心頭。“去年食堂所有的柴火都是村民們準備的,,今年我們要向村民們買,,他們硬是不收錢。”陳歷說道,。
來自安徽安慶的何蒙蒙,,曾經也是一名留守兒童,她深刻體會到教育對于鄉(xiāng)村兒童的意義。她說:“眼下,,精準扶貧在全國推進,,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盡己所能,。校祖陳嘉庚傾其所有辦學的精神至今鼓舞著我們,,支教的時間很短,但它的意義卻是可以傳承的,。明年我們還會來,,畢業(yè)后,讓學弟學妹們繼續(xù)來,。”
責任編輯:吳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