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區(qū)霍童法庭:“三夜”機制奏響農村和諧曲
與群眾促膝相談,。
深入群眾家中,,為群眾講解借款問題,。
寧德網(wǎng)消息(李加進 文/圖)山村的夜晚,,安靜祥和,。夜晚本該是下班休息的時間,,可是在蕉城區(qū)霍童鎮(zhèn)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每個月都會抽出幾個晚上的時間進村,,為村民普法,,調解鄰里糾紛,聽取村民心聲,將司法服務搬進群眾家里,。他們用獨具特色的“夜調糾紛,、夜談普法、夜訪民聲”的“三夜”工作機制,,為村民提供司法服務,,奏響了農村和諧曲。
入戶夜調化糾紛
蕉城,,雖地處東南沿海,,但仍有部分鄉(xiāng)鎮(zhèn)位于內陸山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以農業(yè)為主,。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各種利益沖突也日益凸顯,加之村民法律意識的欠缺,,由此引發(fā)了許多關系村民生產(chǎn)生活的矛盾與紛爭,,給農村社會和諧穩(wěn)定造成了不利影響。
2007年以來,,蕉城區(qū)霍童人民法庭從“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入手,,與轄區(qū)鄉(xiāng)鎮(zhèn)綜治辦、公安,、司法等部門以及鎮(zhèn),、村兩級人民調解組織建立起矛盾糾紛多元調解工作機制,改變各家以往“單打獨斗”的工作方式,,發(fā)揮各自職能優(yōu)勢,,相互配合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力爭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
據(jù)了解,,該法庭利用夜晚群眾休息在家,視案情與有關部門聯(lián)合到山村舉辦“糾紛夜調會”,,夜晚上門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調解不用說法言法語,不拘于形式,,拉近了與群眾的心理距離,,及時促成矛盾的化解。
30年前,,霍童鎮(zhèn)鄭厝村的老鄭夫婦因未生育子女,,便收養(yǎng)了剛出生3天的鄭明忠(化名),撫養(yǎng)其成長,、娶妻,、生子,,但鄭明忠結婚3年便離了婚,撇下孩子給二老照顧,,自己外出務工不問家事,。
2013年1月,70歲高齡的老鄭傷心絕望之余,,一紙訴狀要求解除收養(yǎng)關系,。眼看春節(jié)將至,不及時處理矛盾將直接影響老人的生活,,法官決定立即上門調解,。
法庭工作人員召集了村干部和人民調解員走進了老鄭家“夜調”。法官從法律和道德倫理上講明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血濃于水”的親情關系,,雙方之間的誤會,、隔閡在相互諒解中逐漸消除,最終雙方自愿維持收養(yǎng)關系,,鄭明忠表示承擔相應的家庭義務,。
像老鄭一樣享受到法庭一步到位服務的例子很多。2012年以來,,該法庭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500余件,,其中,當庭立案率達100%,,實現(xiàn)了無一起超審限案件,、無一起申訴、抗訴案件,,無一起上訪,、鬧訪案件。
進村夜談促普法
近日,,筆者跟隨著霍童法庭工作人員前往赤溪鎮(zhèn)黃田村開展普法工作。當晚7時,,工作人員掛好橫幅,、調好投影設備,“法律夜談會”正式開始,,村委樓會議室40多個座位被坐得滿滿當當,。
霍童人民法庭副庭長鐘巧燕點擊鼠標逐頁打開由漫畫圖片和文字組成的普法課件,依次向村民們介紹民間借貸相關常識及法律規(guī)定,。其間,,鐘巧燕還列舉群眾身邊發(fā)生的典型案例,時不時與村民開展互動,,現(xiàn)場氣氛輕松活躍,。
“‘夜談會’既可以提高群眾的法治意識,,也可以幫助村委會增強依法治村的能力,村民間的一些小糾紛通過我們村委會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法律夜談會結束后,,村民們有感而發(fā)。
受山區(qū)閉塞的地緣因素以及傳統(tǒng)農耕生活習俗的影響,,在蕉城區(qū)許多偏僻山村,,群眾受教育程度還普遍不高,對法律知識更是知之甚少,。當糾紛發(fā)生時,,他們往往不了解如何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護,。
普法工作,,法律專業(yè)性強,內容涉及面廣,,體系繁多,,農村老百姓要學還真不容易,怎么辦,?霍童人民法庭根據(jù)轄區(qū)常見的或某個時期,、某個區(qū)域多發(fā)的案件類型,利用夜晚群眾空閑時間,,采取舉辦“法律夜談會”的形式,,到山村開展有針對性的普法宣教。
據(jù)介紹,,由于山村辦公條件有限,,“法律夜談會”往往不拘場地,無論是村委樓的庭院,、會議室或者農村學校,,擺上座椅板凳就地開講,與群眾零距離互動,。另外,,“法律夜談會”還注重講地方方言,并結合一些群眾身邊發(fā)生的典型案例來“現(xiàn)身說法”,,盡量讓群眾聽得懂又用得上,。
近年來,霍童人民法庭“夜談”普法50多場次,,參加群眾達6000余人次,。從土地使用權聊到民間借貸,從婚姻家庭繼承談到人身損害賠償,,從證據(jù)的收集保存說到訴訟維權,,只要法律熱點集中在哪里,,夜談普法就延伸到哪里。村民們的法律意識提高了,,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增強了,,民間糾紛案件也逐年減少,有效地促進了當?shù)厣鐣伟簿C合治理工作,。
民意夜訪暖人心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僅僅“坐堂辦案”已不足以讓法院全面充分地了解案件情況,嚴肅的法庭氣氛也不易讓性格較為內斂的山村群眾打開心扉,,在法庭上自由充分地表述他們的想法,。民意溝通缺乏順暢有效的渠道,導致一些案件案結事未了,。
如何深入了解民意,?霍童人民法庭的法官們脫下法袍、走出法庭,,開始“人隨案走,,服務靠前”的巡回審判司法實踐。遇到即受理即審理的案件,,大樹下,、弄堂里、田間地頭,,法庭開庭不拘場地,、法庭審案不拘形式。這些平民化的一舉一動,,迅速拉近了法官與群眾心理上的距離,。
老鄭是霍童鎮(zhèn)鄭厝村村民,在湖頭村幫工做房屋外墻粉刷時,,不慎從二樓摔下,,腰椎受傷,落下九級傷殘,。去年7月,,案件經(jīng)法庭審理,判決房屋所有人老謝賠償老鄭各項損失5萬余元,,另一第三人賠償3萬余元。
但是判決生效后,,老謝卻遲遲不履行判決,,無奈之下老鄭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法院相關人員詳細了解老謝的情況后,,到他家里“夜訪”,, 通過促膝長談,,老謝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面對老謝的疑惑,,法院工作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說理工作:“老謝,,你蓋房子時有沒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老謝,,你有沒有對老鄭的施工資質進行審查,?”……最后,在工作人員的分析下,,老謝明白了自己的過錯,,當場和老鄭達成了執(zhí)行和解,老謝向親戚借款2萬元先予賠付,,余款逐步付清,。
“如果群眾的心結、法結沒有被解開,,采取強制執(zhí)行不但行不通,,還會傷害群眾的感情。”林亦霖介紹說,,“通過這次‘夜訪’,,不僅平息了老謝的怨氣,而且有效促進了矛盾化解,、案件執(zhí)行,。”
事實上,很多民,、商事案件,,如果能夠通過調解解決問題,對于當事人來說,,降低了訴訟成本,;對于法院來說,也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更重要的是,,通過調解解決矛盾和爭端,相對來說,,能更多地避免當事人的情緒對立,,促進社會和諧。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