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木雕——指尖流轉(zhuǎn)下的那一抹神韻
寧德網(wǎng)消息(黃璐 鄭雨桐)5月,,木雕匠人鄭懷清迎來了許多返鄉(xiāng)的顧客,。他們或多或少都會買一些木雕作為伴手禮,,送給外地的親友。
手工木雕作為我國傳統(tǒng)雕刻藝術(shù)之一,,以精湛的工藝,、惟妙惟肖的工藝形象聞名于世。由于各地的名俗,、文化和資源條件及工藝不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流派,。寧德木雕之多,、工藝之精,都令人贊嘆,。
成品之路 精雕細琢
來到蕉城“清藝木雕”,,未進門便看到木雕匠人鄭懷清正襟危坐,專注著手里的雕活兒,,而對于我們的到來,,他竟絲毫未察。
加上鄭懷清,,店里總共兩名員工。所有的木雕藝品都出自他們之手,。大到牌匾,、幾桌,小到佛像,、擺件,。在鄭懷清看來,,這些都是他的寶貝。
“木雕是樁費時間的活兒,,木料的選擇往往是最基礎最重要的,。”鄭懷清介紹道,“樟木自帶香味兒,,木質(zhì)較硬,,雕刻出來的成品更細一些。而杉木質(zhì)地柔軟,,抗腐蝕性也比較強,。除非客人有特定的要求,不然一般都選用這兩種木料,。”
“最考驗木雕技藝的非刀功莫屬了,。”鄭懷清的操作臺上擺放著大大小小不下40把刻刀。“別看這些刻刀的造型都差不多,,真正使用起來便會發(fā)現(xiàn)每一把刻刀的功能都是不可替代的,。”說罷,他便繼續(xù)未完成的半成品雕刻,,邊雕邊意味深長道,,“木雕的刀功就好比書法繪畫中的筆觸,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才能達到爐火純青,。”在鄭懷清眼里,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魅力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
鄭懷清的木雕,,融入了很多花鳥蟲魚,、歷史故事、傳說神話等元素,。這些意念中的圖像經(jīng)過匠人之手,,體現(xiàn)在木質(zhì)材料上,形成富含思想和品味的圖案,。憑著一把把小小的刻刀,,將圖案一刀刀地雕刻在木材上,木雕工藝如此之難,,由此可見一斑,。
學徒之路 鍥而不舍
和許多木匠不一樣,鄭懷清的祖祖輩輩沒有一個是干木匠的。之所以選擇這一行,,主要還是因為喜歡,。
30歲出頭的他,入行已經(jīng)12個年頭,。“我18歲就跟隨師傅學習木雕,,21歲出師,如今開店也有五六年了,。”據(jù)鄭懷清回憶,,他上學的時候常常經(jīng)過海濱路,每次總要跑去看別人怎么雕刻,,刻刀與木料產(chǎn)生的物理反應使他流連忘返,,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那時候?qū)δ镜襁€沒有很深的概念,,只知道自己很喜歡,,很想學。”
“值得慶幸的是,,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時,,不僅沒有得到勸阻,反而獲得了大家的支持,。”于是,,鄭懷清便踏上了他的學徒之路。俗話說,,“三年徒弟,,四年伙計”,這就是對木雕技藝功底之描繪,。
設計圖案,、打胚、修光,、打磨,、噴漆上色……每道工序都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圓刀,、平刀,、斜刀、玉婉刀,、中鋼刀,、三角刀……每一把刻刀都鐫刻著自己的故事。
除了對每把刻刀最基本的認識,,當時的木雕和美術(shù),、書法是捆綁在一起的,。不像現(xiàn)在,可以直接用電腦進行掃描,。而設計圖案是完成雕刻作品的第一步,它的優(yōu)劣直接關(guān)系到一件作品的成敗,,因此在設計每件作品的時候都要經(jīng)過反復構(gòu)思,。沒有任何美術(shù)、書法基礎的鄭懷清只能靠自己一點點地摸索,、積累,,到后來慢慢上手。
完成設計圖案后,,下一步便是打胚,。“木雕最重要的一個步驟便是打胚。胚的好壞往往決定著所雕之物有沒有承載靈魂,。學會了打胚,,后面的學習難度就不算一回事兒了。”鄭懷清表示,,學習打胚的過程是枯燥而辛苦的,,刻、鑿,、鏟,、鉆、斧,、刨等技法,,更是一樣也少不了。“其實當時有打算要放棄,,但是又不想半途而廢,,畢竟喜歡了就要堅持。”沒日沒夜地操練,,精益求精的學習態(tài)度,,成就了現(xiàn)在匠心獨運的木雕大師。
從修光到打磨,,是一個由粗轉(zhuǎn)細的過程,。“隨著木雕的線條一點一點變清晰,木雕本身也就越來越立體,。”鄭懷清說這是一場富有美的盛宴,,直到完成上色,美得也愈發(fā)絢爛,。一個完整的木雕藝品,,不僅僅是結(jié)果讓人耳目一新,,過程更是使人為之震撼。
傳承之路 任重道遠
這些年,,鄭懷清也帶過不少徒弟,,不過能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
“木雕是個精細活,,沒有一定的耐力是走不了多遠的,。且木雕沒有那么精致優(yōu)雅的工作環(huán)境,一旦雕刻起來,,總是木屑滿天飛,。”不過正是因為這樣的環(huán)境,才讓鄭懷清有滿滿的歸屬感,。
鄭懷清一心鉆研自己的手藝,,傳承的同時也追求創(chuàng)新,以便努力追趕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好留住這門老手藝,。
“寧德目前的木雕市場需求量并不大,木雕制品的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小,,關(guān)注傳統(tǒng)木雕工藝的人也不夠多,。加上木雕制作工藝復雜,純手工制作勞動強度大,,從而也導致制作木雕的匠人越來越少,。所以我們一直在花心思尋找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想將古老工藝與現(xiàn)代潮流元素相結(jié)合,,讓木雕更多地應用到生活中,。”
鄭懷清剛提出這個想法,便得到了同伴的回應,。一旦市場需求的口子打開了,,就完全不用擔心這門老手藝的流失。只不過說起來往往比較容易,,做起來便沒有這般簡單了,。
“還有一個顧慮就是擔心機器雕刻會同化了手工雕刻。為了圖方便而選擇機器雕刻的人不在少數(shù),。”鄭懷清認真雕刻著手里的擺件,,嚴肅而熟練,“不過機器雕刻現(xiàn)在還是沒辦法超越手工雕刻,。機器雕刻不比手工雕刻,,運刀的轉(zhuǎn)折、頓挫,、凹凸,、起伏包含的感情寄托是機器木雕所沒有的,。”
刀刀入目、熟練流暢,、線條清晰,、圖案生動,木雕,,從來都是一件無可復加的事,。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