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車企年報 :“尖子生”一輛賺5萬元!
進入五月份,,各大上市車企的去年年報全部出爐,。市場最關注的“八卦”來了——中國車企哪個最能賺錢,?哪個單車利潤最高?誰看起來賺了不少但其實“外強中干”,?記者在24家上市整車企業(yè)的年報中留意到,,上汽集團依然是中國車企的“龍頭企業(yè)”,但廣汽集團和吉利集團成為了自主品牌中的“尖子生”,,表現耀眼,。除此之外,商用車領域賺錢能力讓人“跌破眼鏡”,,部分乘用車企業(yè)深陷虧損泥潭,。
中國車企盈利能力參差不齊
上汽集團依然是“龍頭”
記者留意到,上汽集團依然是國內車企中的“龍頭”企業(yè),,2017年,,上汽集團在產銷規(guī)模、營收,、利潤等幾項“大指標”上蟬聯寶座,,而且營收和銷量也遠超前十車企的總數。年報顯示,,上汽集團以8706.39億元位居國內車企營業(yè)收入第一,,同比增長15.10%,是國內最賺錢的汽車集團,,凈利潤為344.1億元,,同比增長7.51%,凈利潤率是3.95%,。2017年上汽集團營收是位列第二的北汽的6倍之多,且占據到了整個上市車企營收的一半,,第2名到第24名車企的營業(yè)收入相加,,總和也才9962.48億元。
不容忽視的是,,得益于產品銷量的增長,,中國重汽、吉利汽車,、廣汽集團等幾家車企的營收增長也非常搶眼,。其中吉利汽車2017年營收為927.61億元,同比增長73%,,凈利潤為106.34億元,,同比增長108%;廣汽集團2017年營收為715.75億元,,同比增長44.84%,,凈利潤為107.86億元,,同比增長71.53%。
廣汽和吉利成為自主品牌“尖子生”
在凈利潤規(guī)模方面,,雖然上汽以344.1億元將其他公司遠遠扔在后面,。但東風集團股份、廣汽集團和吉利汽車都實現了百億級別的凈利潤,。最為突出的是吉利和廣汽,,不僅營收增幅喜人,在凈利潤額上也位居前列,。廣汽集團以15.07%的凈利潤率成為國內汽車行業(yè)整車上市公司中利潤率最高的車企,。廣汽七成以上的利潤增幅得益于自主板塊,旗下自主品牌“傳祺”強勢拉動增長,,是當之無愧的優(yōu)秀自主品牌的“尖子生”典范,。同樣的,吉利更是風頭十足,,不談李書福一系列的收購行為,,近年吉利在產品、營銷方面的發(fā)力,,讓吉利去年利潤同比增長108%至106.34億元,,利潤呈爆發(fā)式增長。
反觀此前靠SUV大火的長城汽車,,去年由于營銷開支增長,、研發(fā)投入擴大和哈弗銷量滑坡,利潤腰斬,??梢哉f,論英雄還看今朝,。吉利和廣汽等“尖子生”,,誰能更持久地向上攀升,將決定誰是更優(yōu)秀的自主企業(yè)代表,。
商用車盈利能力上升明顯
商用車領域的盈利能力更不容小覷,。在2017年上市車企凈利潤增幅方面,金龍汽車實現了扭虧為盈,,達到4.7億元,,致使凈利潤同比達到166.64%;中國車企中,,凈利潤增幅排名第四也是屬于商用車板塊的中國重汽,,凈利潤同比增長114.63%至8.97億元。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表示,,在國家經濟“穩(wěn)中有升”,、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基建工程投資不斷增加的宏觀背景下,工程車市場容量持續(xù)擴大,,公路貨運穩(wěn)定增長,,同時受新版GB1589標準實施、“9.21治超”以及更加嚴格的環(huán)保政策等方面的影響,,重卡市場出現了爆發(fā)式增長,。中國重汽成為這一市場中較為出色的代表。
不過,,國內車企盈利能力參差不齊,,部分車企陷入虧損的泥沼,主要集中在乘用車板塊,。如北汽,、長城、江淮,、江鈴等幾家因銷量大幅腰斬因素導致利潤同比下滑,。較為嚴重的是海馬汽車凈利潤下滑532%至虧損9.94億元;而墊底的一汽夏利因夏利品牌停產被雪藏等因素“跌跌不休”,,2017年更是巨虧16.41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1100%。
必須一提的是,,在24家上市整車公司里,,凈利率最高的桂冠竟是華晨汽車,雖然營業(yè)收入僅為53億元,,但凈利潤就達到了43.76億元,,凈利潤率為82.5%,幾乎是上汽集團的20倍,。不過別驚訝,,華晨汽車就是“躺著收錢”的典范,在華晨中國的年報中有這樣一句話“寶馬對集團純利貢獻由2016年的39.98億元增加31.0%至2017年52.38億元”,。別替華晨高興,合資品牌的強大也正凸顯華晨自主品牌的孱弱,,扣除寶馬貢獻的52.38億元純利潤,,囊括在上市公司里的華晨自主業(yè)務上的凈虧損達到了8.62億元,幾乎可以“媲美”海馬,。
客車單車利潤“完勝”乘用車
如果要評價一輛車企的產品是否具備強大的競爭力,,就要看單車營收和利潤。從去年上市車企的財報來看,,有的一輛車凈賺5萬元,,有的一輛車虧了6萬元,!記者留意到,去年單車營收最高的是客貨車和新能源車,。這點并不難理解,,一輛客車或一輛重卡的價格不便宜,動輒40萬~50萬元甚至更高,。單車利潤排在前十的車企當中,,大部分客車和重卡車企。
宇通客車霸占榜首,,賣一輛車凈賺4.66萬元,。注意,別以為盈利能力高的比亞迪為乘用車“爭光”了,,比亞迪是一家成功轉型的新能源代表車企,,去年拉動單車營收和利潤的恰恰是比亞迪的新能源巴士。如比亞迪在美國交付的K9電動公交車,,國內售價高達200萬元,,出口價格更貴,這就是比亞迪汽車在單車營收和利潤方面與客車企業(yè)和重卡企業(yè)不相上下的原因,。
在乘用車企業(yè)中,,吉利和廣汽的單車利潤“含金量”都很高。吉利的單車利潤高達8500元,,廣汽旗下單車利潤也有5400元,,屬于運營非常健康的企業(yè),不僅能賺錢能力,,企業(yè)實力也不容小覷,。排在榜單底部的也多是乘用車企業(yè),如江淮單車利潤低至800元,,海馬汽車單車利潤是負數,,賣一輛就虧7000元,一汽夏利賣一輛車要虧6萬元,!
【市場分析】今年汽車行業(yè)不容樂觀
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汽車業(yè)的企業(yè)數量依然在高速增長,2017年末有1.47萬個企業(yè),,虧損企業(yè)的數量也不斷增加,,2017年汽車制造業(yè)虧損的企業(yè)達到1850家,比2016年增加266家,。從24家上市車企的年報來看,,2017年汽車行業(yè)增勢總體放緩,而且分化逐漸明顯,。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指出,,2017年汽車行業(yè)的利潤表現一般,,主要是主營業(yè)務收入增長10.8%,但成本增長了11.4%,,形成較大的分化現象,。汽車行業(yè)管理費用增長也相對較低,銷售費用增長更是較2016年增長放緩,,成本上升壓力較大,,利潤率的優(yōu)勢地位下降。
再看今年第一季度市場,,跨國整車巨頭的利潤表現不容樂觀,,通用、現代等車企的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由于市場競爭加劇,、銷量下滑和內部產品結構調整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國內一些車企的表現也令人擔憂,,海馬汽車依然虧損不止,,一季度再虧損8638萬元。
受新能源補貼退坡等政策影響,,新能源龍頭企業(yè)比亞迪的凈利潤大幅下滑,,今年第一季凈利潤為1.02億元,同比下滑8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虧損3.29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4.46億元。業(yè)內人士認為,,2018年車企利潤表現都不容樂觀,。(文/圖/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莉)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