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石林的旅游“錢”景
新華社蘭州9月9日電 題:黃河石林的旅游“錢”景
新華社記者高敬、劉詩平,、張玉潔
“黃河倒流生龍灣,,七分峻險育石林。飲馬溝里景色美,,覓得友人醉忘歸……”這首歌唱的就是位于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中泉鎮(zhèn)龍灣村的黃河石林,。
黃河滾滾東流,卻在這里拐了個彎兒,,出現(xiàn)河水由東向西“倒流”的景觀,。岸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出一片奇跡,,成就了怪石林立的黃河石林,。
近年來,當(dāng)?shù)叵麓髿饬χ卫睃S河水患,,并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fā)展旅游業(yè),。公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游客一年比一年多,,黃河石林的旅游“錢”景越來越光明,。
“你看,這塊石頭像不像一個漂亮的孔雀,?”“那邊的石頭被稱為十二生肖呢,!”當(dāng)?shù)卮迕窳_維杰帶著記者深入飲馬溝大峽谷。
傍晚時分,,夕陽下的黃河石林更增加了幾分神秘色彩,。這片以黃色砂礫巖為主的石林群,占地約10平方公里,,形成于兩百多萬年前,。因為獨特的自然景觀,這里成為多部影視劇拍攝的取景地,。
沿著飲馬溝大峽谷慢慢深入,,不時遇到這里特殊的交通工具——“驢的”,。一頭小毛驢,套上個帶棚子的平板車,,成為游客深入大峽谷游玩的重要交通工具,。
龍灣村被群山環(huán)抱,如同坐在盆底,。驢車在過去是當(dāng)?shù)卮迕癯鲂械慕煌üぞ摺,,F(xiàn)在當(dāng)?shù)卮罅Πl(fā)展旅游,游客可以坐著“驢的”看石林,,體驗當(dāng)?shù)卦鷳B(tài)的文化,,村民也由此增加了收入。
據(jù)了解,,“驢的”都?xì)w當(dāng)?shù)卮迕袼?,景區(qū)只負(fù)責(zé)統(tǒng)一管理。趕上旅游旺季,,全村300多輛“驢的”,,一天下來每輛車都能接待三四撥游客,村民一天收入可達(dá)200多元,。
在村口的碼頭,,幾位游客正在聽導(dǎo)游介紹羊皮筏子的制作工藝。
羊皮筏子是黃河沿岸保留下來的傳統(tǒng)擺渡工具,,十幾張整張的羊皮吹滿氣,,跟小竹筏子扎在一起。如今,,這項文化遺產(chǎn)也成為游客首選的旅游體驗項目,,更成為龍灣村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游客坐著羊皮筏子黃河漂流時,,既能有新鮮刺激的體驗,,欣賞黃河兩岸的美景,也能對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龍灣村的一家農(nóng)家樂,,記者見到了從鄰村過來打工的包能琴。
“以前家里就是種田,,種點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一家5口人全靠著五六畝地生活,。”她說,。這幾年,龍灣村旅游發(fā)展快,她就來這邊打工,,一個月收入能有3000多元呢,!
“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羅維杰說,,龍灣村500多戶人家,以前也是靠種田為生,,村民想出村,,只能靠人力或者毛驢馱著才能翻過大山。守著黃河,,卻又屢遭水患,。2012年,黃河來水量大,,村里五分之一的農(nóng)田都被淹了,。
近幾年,當(dāng)?shù)叵群笮拚?900米堤防,,整治900米護岸,。治理后的堤岸如今成了濱河大道,是黃河石林旅游環(huán)線的一部分,。
“今年汛期水量比2012年還大,,但修整后的黃河大堤啥事都沒有!”黃河石林景區(qū)管理委員會經(jīng)營管理科科長李文寶說,。
為了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業(yè)態(tài),當(dāng)?shù)厝ツ陣L試在景區(qū)周邊開發(fā)了冬季滑雪場等項目,,今年還嘗試跟周邊的旅游景區(qū)進(jìn)行聯(lián)動,,開通旅游專線。
李文寶介紹,,去年,,景區(qū)游客達(dá)到178萬人次,同比增長了兩成多,。今年游客數(shù)量繼續(xù)增長,,不光吸引了陜西、青海,、寧夏等地的游客,,廣東、福建甚至港澳臺地區(qū)來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時至金秋,,龍灣村的蘋果即將成熟,紅彤彤的果子掛滿枝頭。龍灣村百姓的生活正如這紅蘋果一樣紅紅火火,、“錢”景動人,!
責(zé)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