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步入攻堅期
從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來看,我國樓市從嚴調控的主基調沒有改變,,但與去年相比調控重點有所不同,,今年將成為房地產長效機制取得突破的關鍵一年,。
自2016年三季度末本輪調控開始以來,可以清晰地看到,,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會議各類文件,,都在嚴格執(zhí)行著“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的總思路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總定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予以延續(xù)。換言之,,我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將保持很好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
一方面,近期,,住建部提出抓好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出臺了放松部分非核心區(qū)域限購、放松高層次人才限購,、支持改善型需求住房購買等舉措,,其實就是因城施策、差別化調控的體現,,旨在讓調控效果更為精準,。
另一方面,“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貫穿始終,,一再表明了國家遏制投機炒房的決心。特別是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最近的官方表態(tài)來看,,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將繼續(xù)保持高壓態(tài)勢,,短期難以看到放松跡象。
不過,,考慮到三四線城市商品住宅去庫存已取得明顯成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繼續(xù)把“因城施策去庫存”作為工作重點,而是提出“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具體舉措包括啟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繼續(xù)實行差別化調控,,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等。這一轉變意味著今年房地產調控的方向發(fā)生了變化,。
其一,,盡管去庫存不是全國的重點,但正如2017年年底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工作會議所要求的,,庫存仍然較多的部分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要繼續(xù)做好去庫存工作,。梳理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fā)現,不少省份列出了房地產去庫存的具體目標,。
其二,,據統(tǒng)計,2015年至2017年,,我國棚戶區(qū)分別開工601萬套,、606萬套和609萬套,超額完成了既定的1800萬套的目標,。按照計劃,,今后三年將再改造各類棚戶區(qū)1500萬套。今年要新開工580萬套,,相比過去三年每年約600萬套的規(guī)模只是小幅下降,,這將對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繼續(xù)形成支撐。
其三,,租購并舉有望成為今年重頭戲,。十九大之前,多個城市已著手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把“租”放在“購”的前面,,凸顯了租賃市場的重要性。今年以來,,各地陸續(xù)出臺“租購并舉”相關舉措,。可以預見,,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S)等住房租賃市場的各類業(yè)態(tài),將迎來較大的發(fā)展契機,。
綜合來看,,本輪房地產調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保持政策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的基礎上,在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的基礎上,,今后的調控手段和調控目標會有微調。未來,,如果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產長效機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如果廣大人民群眾還沒能得到安居宜居,放松房地產調控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