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踐行初心使命的時代號角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zhàn)脫貧攻堅 專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黨近百年的歷史證明,這個初心和使命一直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打響了脫貧攻堅戰(zhàn),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就是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的時代號角,。
一
1944年6月至10月,,陜甘寧邊區(qū)接待了一個中外記者參觀團,這是我們黨自土地革命戰(zhàn)爭以來,,繼斯諾,、史沫特萊等來訪之后,在根據地接待的規(guī)模最大的中外記者參觀團,。當隨團的美聯社記者史坦因問毛澤東同志“你以什么權利在這里指導政府和軍隊”時,,毛澤東同志答:“靠人民的信任,,靠當前在我們新民主主義的各級政府之下的八千六百萬人民的信任。”
人民為什么如此信任共產黨,?因為他們從無數次的親身經歷中感受到:只有共產黨才真正地“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這一方面”,。其中的土地革命,無疑是根據地人民最難以忘懷的一件事情,。
中國曾長期是一個農業(yè)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民問題主要是土地問題,。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得以堅持和發(fā)展,主要就是因為黨緊緊依靠農民,,在農村建立了根據地,,并在根據地內深入開展了土地革命。
1927年召開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土地革命很快在海陸豐,、井岡山、閩西,、贛南等根據地開展起來。不久,,又拓展到贛東北,、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贛,、瓊崖、右江和陜甘等根據地,。在這些地方,,廣大農民在土地革命中取得了“他們唯一熱望的土地所有權”。共產黨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這個事實,,使農民迅速分清了國共兩黨和兩個政權的優(yōu)劣,。廣大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的翻身,,又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支持革命,、投身革命的熱情。僅湘鄂贛根據地,,從1930年9月到1931年3月的半年間,,參加紅軍的翻身農民就達3萬多人。在土地問題上經歷了以減租減息為主要特點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之后,,不拘一格解決土地問題的全國解放戰(zhàn)爭時期到來了,。1946年5月,,中共中央發(fā)布“五四指示”。1947年7—9月,,全國土地會議在西柏坡召開,,《中國土地法大綱》制定并實施,解放區(qū)的廣大農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的熱潮,。到1948年秋,,解放區(qū)基本消滅了封建的生產關系,1億左右的農民從地主和舊式富農那里獲得3.7億畝土地,。在“參軍保田”的口號下,,青壯年農民潮水般涌入人民軍隊。在解放戰(zhàn)爭中,,參軍的農民在華北有近百萬,,在山東有59萬,在東北有160萬,。“得人心者,,得新中國”,這就是歷史的結論,。
實際上,,早在1936年,毛澤東同志在陜北的窯洞里就說過:“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中國”“誰能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在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指出:“有了土地改革這個勝利,,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勝利。”共產黨人在嚴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堅持推行土地改革的實踐印證了一個道理:“江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二
歷史行進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中國大地春潮涌動,。這年11月,,在借地喚起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啟發(fā)下,安徽有些地方的基層干部和農民沖破舊體制的限制,,自發(fā)地采取了包干到組和包產到戶的做法,。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村18戶農民的創(chuàng)造叫做“包干到戶”,即“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個辦法簡便易行,最受農民歡迎,。由于“雙包責任制”的實行,,許多生產隊和農戶實現了“一季翻身”“一年翻身”。但也有一些人對此或說三道四,,或顧慮重重,。在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鮮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態(tài)度,。他對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說:“不要爭論,,你就這么干下去就行了,就實事求是干下去,。”對于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的發(fā)展,,鄧小平同志明確地說:“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我們總的方向是發(fā)展集體經濟,。實行包產到戶的地方,,經濟的主體現在也還是生產隊。這些地方將來會怎么樣呢,?可以肯定,,只要生產發(fā)展了,農村的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fā)展了,,低水平的集體化就會發(fā)展到高水平的集體化,,集體經濟不鞏固的也會鞏固起來。”鄧小平同志的表態(tài),,對于打破思想僵化,、推動改革全面深入開展發(fā)揮了關鍵作用。隨后,,中央陸續(xù)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yè)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和198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包產到戶“沒有什么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目前實行的各種責任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動下,實行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的生產隊迅速增多起來,,由1980年占全國生產隊的50%上升到1982年6月的86.7%,。正是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做法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進而拉開了改革開放這一新的歷史時期的序幕,。
改革作為第二次革命,又一次從農村開局,。首先作出貢獻和得到實惠的,,依然是中國農民。而給他們帶來這實惠的,除了自己的辛勤勞作,,是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總結的一個思想:“我們的一切政策是否符合發(fā)展生產力的需要,,就是要看這種政策能否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是提出并踐行這一思想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給農民群眾以堅定的支持,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正是“雙包”責任制的落實,,使農民“集沒有少趕,戲沒有少看,,糧沒有少打,,錢沒有少得”。一個物質利益,,一個自主權,,有了這兩條,8億農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能充分發(fā)揮出來,,成為發(fā)展生產的巨大力量,。1988年與1978年相比,平均每個農村勞動力創(chuàng)造的農村社會總產值增長1.8倍,,平均每年增長10.9%,;每個農業(yè)勞動力創(chuàng)造的農業(yè)總產值增長65.1%,平均每年增長5.1%,。這10年農村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幅度大于從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后來,鄧小平同志在對這段歷程進行總結時說:“我們的改革和開放是從經濟方面開始的,,首先又是從農村開始的,。為什么要從農村開始呢?因為農村人口占我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農村不穩(wěn)定,,整個政治局勢就不穩(wěn)定,農民沒有擺脫貧困,,就是我國沒有擺脫貧困,。”中國共產黨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再次證明了一個道理:“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
三
“永遠的掛念”,,不是說說而已,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用行動體現出來的。這行動不是三個五個,,而是千個萬個,;這時間不是三年五年,而是連續(xù)近百年,。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百年的歷史已經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領導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翻身得解放。現在,,我們黨領導廣大農民‘脫貧困,、奔小康’,就是要讓廣大農民過上好日子,。”把這“翻身得解放”和“過上好日子”的樸素愿望緊緊連在一起的,,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持續(xù)奮斗,,我國已穩(wěn)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了小康,當前正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一個標志性指標,。”為了實現這個標志性指標,,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進行了新的奮斗,,精準發(fā)力、苦干實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脫貧攻堅目標接近完成。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fā)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xù)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已有601個摘帽,179個正在進行退出檢查,,未摘帽縣還有52個,,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
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13年至2019年,,832個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長9.7%,比同期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個百分點,。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
貧困地區(qū)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衛(wèi)生室和村醫(yī),,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深度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8%,,960多萬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搬遷擺脫了困境。
與此同時,,貧困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明顯加快,,貧困治理能力明顯提升。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也意味著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幫助這么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政治優(yōu)勢,。
為了進一步做好脫貧攻堅最后一年的工作,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3月6日召開的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成就,深入分析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面臨的困難挑戰(zhàn),,并就加強黨的領導,、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工作艱苦卓絕,,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斗,,奪取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yè),!”
沖刺脫貧攻堅最后一程的沖鋒號已經吹響,,習近平總書記從初心和使命的高度對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進行動員,凸顯了這場攻堅戰(zhàn)的政治含量,,給脫貧攻堅的決戰(zhàn)注入了強大動力,。
四
土地和農民是打開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一把鑰匙,也是理解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一條捷徑,。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正是幫助農民解決土地問題,使農民把“命根子”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人民才迅速認識并接受了中國共產黨,,進而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地跟著黨鬧革命,打出了一個人民共和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先是下放生產自主權,解決農民群眾的溫飽問題,,進而穩(wěn)定解決奔小康問題,,使中國人民迅速認識并接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義無反顧地跟黨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干出了一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的人民共和國,;進入新時代,黨正在領導人民通過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這使中國人民進一步加深了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認識,,從而更加信心滿懷地跟黨走上強國之路。
“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常存心中的一句古語,也是共產黨人的共同心聲,。我們黨對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和維護轉化而來的是人民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的鼎力支持,,對人民政權的傾心呵護;黨有了長期執(zhí)政的條件,,又可以更好地實現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沒有政權可以奪取政權、有了政權能夠鞏固政權的根本原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可以展望,,不要多久,我們就將以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果實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再奮斗30年,我們定會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的驕人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還會為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yè)而繼續(xù)奮斗。這個過程沒有終結,,奮斗便不會停止,。照亮這漫漫征程的,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而其核心要義便是:人民至上,!
(作者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23日 09 版)
責任編輯:湯少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