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之光 | 陳健:《海錯圖》與霞浦
《海錯圖》與霞浦:陳秀靜

《海錯圖》與霞浦

近年,,一部繪于明未清初的海洋生物圖譜及其衍生的海洋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風(fēng)靡國內(nèi),,這就是清朝聶璜所著的《海錯圖》。這部劃時代的海洋博物學(xué)巨著,,世人多不知道是在霞浦完成的,。《海錯圖》四冊,,繪制了336種海洋生物,,是中國和東方第一部彩色的海洋生物圖譜,, 被譽(yù)為繼《山海經(jīng)》之后我國博物學(xué)圖譜的又一巨制,。成為乾隆皇帝置于案頭的賞閱之寶,稱它“滿足了自己對大海的想象”,。2014年,,故宮博物院以《清宮海錯圖》書名,出版了保存在北京故宮的其中三冊(另一冊1949年被國民黨政府帶到臺灣,,現(xiàn)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之后,中國博物雜志副主編張辰亮出版了三冊解讀該書的《海錯圖筆記》,,各冊印行數(shù)十萬冊,,在國內(nèi)引起轟動。

聶璜,,號存庵,,浙江錢塘人,一生跨越清康,、雍,、乾三代,。幼年即“隨父客閩吾福寧州六載”,后來在杭州,、臺州,、溫州等東南沿海生活,游歷滇,、黔,、荊、豫,,探訪海洋生物于河北,、天津,后又客居霞浦六載,。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起,,聶璜在霞浦“集稿謄繪,通為一圖”,,名《海錯圖》,并附上詳盡的觀察,、研究附言和贊語,,內(nèi)中保存了大量霞浦的海洋魚類、漁業(yè)和文化資料,。他在書中說,,“年來每睹一物,則必圖而識之,,更考群書,,核其名實,仍質(zhì)諸蜑戶魚叟,,以辨訂其是非,。”聶璜所繪,,工整細(xì)密,、線描精細(xì)、設(shè)色絢麗,,從繪畫功力看,,訓(xùn)練有素,堪與明·文俶《金石昆蟲草木狀》比肩,,而文俶僅畫海洋生物40種,,且無文字記錄和考證。在文化傳承上,,聶璜精研東南沿海歷代海洋名著,,如吳·沈瑩《臨海水土異物志》,、唐·劉恂《嶺表錄異》、宋·鄭樵《通志》,,明·謝肇淛《五雜俎》,、明·楊慎《異魚圖贊》、明·黃省曾《魚經(jīng)》,、明·屠本畯《閩中海錯疏》等,,此外還包括《本草》及地方志。故此,,聶璜繪作超越了前人,。雍正四年(1726年),值《四庫全書》在全國收斂書籍之時,,《海錯圖》被副總管太監(jiān)蘇培盛搜羅入宮,。《海錯圖》從此被鎖入宮中,,鮮為人知三百余年,。


書中詳細(xì)記錄了當(dāng)年福寧州的許多海產(chǎn)及故事。聶璜寫黃魚:閩之官井洋等多處聚焉,。寫紅魚:康熙乙亥年,,福寧海人有得紅魚者,身全緋而翅尾翠色,。其首頂微方,,翅上有圈紋深綠,俊麗可愛,。此魚不恒見,,土人競玩,得圖以識,。意為:紅魚,,產(chǎn)自福建福寧州,因全身除了魚翅和魚尾為翠綠色以外全是鮮紅色而得名,。這種魚非常漂亮,,十分惹人喜愛,又因為它較為罕見,,所以備受人們珍視,。寫劍蟶:劍蟶,惟產(chǎn)閩之福寧,、寧德,。似蟶而小,殼薄且區(qū),,而味清,,夏月始有,。其殼白色而鋒利,故以劍名,?!秳ο|贊》:“長劍倚天,日月爭明”,。意為:劍蟶只在福建福寧和寧德出產(chǎn),。它比普通蟶子的個頭稍小、外殼又薄又小,,吃起來很清淡,。劍蟶只在夏天出現(xiàn),外殼白色,,十分鋒利,,并因此而得名。寫龜足:食者剝殼取肉,,腌鮮皆可為下酒物,、為堅殼,兩旁連,,而中三指能開合,。開則常舒細(xì)爪,以取潮水細(xì)蟲為食,,據(jù)海人云,鮮時現(xiàn)取而食甚美,,而獨盛于冬,。此物多生巖隙或石洞內(nèi),取者以刀起之,。入洞取者常有熱氣蒸人,,則體為之鼓。潮至,,每有洞窄能入而不能出者,。雖無頭目,是皆各具一種生氣,,故爾其形詭異,。中原之人乍見,多有驚疑不識者,。屠掩庵嘗述:“明季有福寧州守以甲榜蒞任,,出州前,見有龜腳,,不知何物,,又不屑問,,乃手書水菜版上云:‘如勿字、易字者送進(jìn),?!瘓?zhí)役不知何物,有解者曰:‘必龜腳也,?!囘M(jìn)之,果是,?!笨蔀閲婏垼两褚詾樾φ?。寫蒙蟹:產(chǎn)福寧南路海涂,,背黑綠,周圍有金線一條,,蠟足并有金線間,。六月上田間食稻花,至八月則盡入海無存矣,?!侗静荨分^蟹至八月則輸于海神,此蟹至期無蹤,,亦奇,。《蒙蟹贊》:“八月輸芒,,敬慎為心,。龍神重爾,特賜腰金”,。寫黃蝦:黃蝦肥大而色黃,,產(chǎn)福寧、后江,、三沙等海中,,春夏秋罕有,至冬月長至前后,,海人多捕之,。最大者不易,皆一二寸小蝦,。長五六寸者,,配為對蝦,干之以貽遠(yuǎn)客,;小者取肉,,干之以售于市,,比之鷹爪云?!饵S蝦贊》:“蝦有紅綠,,惟爾色黃。聚散有時,,盛于初陽”,。聶璜也記載了一起鯊變虎的案例。是康熙二十年,,福寧州城守黃掄所述,。黃掄說,他的先人在明嘉靖年間,,一日經(jīng)過嘉興某處海涂,,“忽見有一大魚躍上崖,野人欲捕之,,以其大,,難以徒手得,方欲走農(nóng)舍取鋤棍等物,,而此魚在岸上跌躍無休,。逾時,諸人執(zhí)器械往觀之,,則變成一虎狀,,毛足不全,滾于地不能行,,莫不驚異,。”有老人曰:我聽說虎鯊能變虎,,今天這只虎正是鯊所變的啊,!大家怕它的腳長全了就會跑走傷人,,趕快“以鋤棍木石擊殺之”。聶璜畫了一只仰面朝天的老虎,,四足為鰭狀,,正合此事描述。

《海錯圖》橫空問世,,是天賜霞浦極其貴重的文化瑰寶,!是霞浦發(fā)展海洋文創(chuàng)、研學(xué)和旅游觀光產(chǎn)業(yè)的獨占性資源,,愿《海錯圖》盡快走進(jìn)霞浦,、為“千鮮霞浦”品牌的打造增光添彩,!
。 ,。
,。 。 ,。
作者

來源:霞浦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陳娥
審核:劉寧芬 林珺
責(zé)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