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之光|阮兆菁:“一團齋”與延安歲月
仲夏時節(jié),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之際,,我們踏上了尋訪英烈故里的行程,。目之所及,,滿目蔥綠,似乎在抒寫著對英烈們的殷殷懷念之情,。從寧德出發(fā),,不到半個小時,我們就來到了福安市下白石鎮(zhèn)的頂頭村藤江路,,尋訪阮英平英烈的每一個生動的故事,,于是“一團齋”的故事走進了我們的視野。
在頂頭村,,坊間一直流傳著“一團齋”的故事,,我們慕名前往一探究竟。先從“一團齋”的柚木糕餅印拓說起,,它的正面為“一團齋”三字,,兩邊分別刻為“藤江”、“喜包”,,藤江為頂頭村的原名,,喜包意即為村里群眾籌辦喜事時印在餅上,分發(fā)到這樣的禮物就知道是村里的人辦喜事了,。背面為普通的印花,。今天在藤江路的這個百年老店一直在經營著“一團齋”各類面餅,成為頂頭村的“糕餅經營網紅點”,,因為這個“網紅點”與革命先烈阮英平結下了不解之緣,。
阮英平,1913年9月24日,,出生于福安下白石鎮(zhèn)頂頭村(今英平村),,乳名蘭茹,又名阮玉齋,,參加革命后自取名字阮英平,,上過兩年私塾,輟學后在村里黃慶莊“一團齋”那兒當學徒,,一當就是三年,。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少年英平,逐漸認識和深切感受到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平,,艱難的生活,,繁重的勞作,也逐步培養(yǎng)其阮英平的頑強意志,、仗義執(zhí)言和敢作敢為的品質與性格,。每每遇到一些倚仗權勢、胡作非為、欺壓百姓的事,,他就挺身而出,,打抱不平,村里的鄉(xiāng)親們都稱他為替天代言的“雷公”,,并與村上志同道合的18位青少年,,結成專與欺壓窮人惡勢力做斗爭的“頂頭十八幫”,從小在心中就埋下了正義的種子,。
1931年,,阮英平在賽岐“旭記”茶行結識了隱藏在那里當木匠的共產黨員陳洪妹。1932年,,他跟隨陳洪妹回到家鄉(xiāng),,在下白石、甘棠等地發(fā)動群眾,,組織秘密農會,,開展“五抗”斗爭。是年,,經陳洪妹介紹,,阮英平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從參加革命,,到1947年4月時任華東野戰(zhàn)軍第一縱隊第一師政委的阮英平,受中央和華東局派遣回福建擔任閩浙贛區(qū)黨委常委兼軍事部長,,后因工作需要同時兼任閩東地委書記,,直至最后不幸犧牲,,不管是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年代,,還是解放戰(zhàn)爭的崢嶸歲月,阮英平都展示出了一個革命者的拳拳赤子之心,。讓我們向英烈阮英平致敬,!向1958年被福安縣委員會等授予“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50位烈士致敬!
翻開《阮英平傳》,,我們還可以繼續(xù)品讀到“一團齋”故事的豐富蘊涵,。
1938年4月上旬,阮英平赴中央黨校學習期間,,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毛主席住在延安城東門內的一個舊窯洞里。阮英平他們一走進毛主席住的窯洞,,正在辦公的毛主席立即起身同他們一一握手:“你們辛苦了,!”緊接著,阮英平第一個向毛主席匯報了閩東的土地革命和獨立堅持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情況,。由于英平匯報得有聲有色,,引起了毛主席的重視,,不僅認真地聽,還不時地插上幾句問話,。毛主席聽完匯報,,還向他們講了當前的形勢和我們黨的抗戰(zhàn)路線方針政策,留他們吃了一次難忘的午餐,!
1938年6月下旬,,阮英平來到延安參加中央黨校學習,此時黨校經費十分困難,,教學設備很差,,學員生活標準很低。要靠學員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1939年2月,阮英平在黨校開展組織的活動中,,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了他年少時在老家福安下白石頂頭村糕餅店學到的本領,。中央黨校辦中山合作社之初,在他的提議下,,辦起了制作糕點的作坊,。他通過結合延安當?shù)氐母鞣N土雜糧的特點,改進工藝 ,,制作出了桃酥,、炒糖、餅干等各種糕點,,在當時被稱為“延安的上乘糕點”,,阮英平也因此獲得一個“糕點專家”的稱號。聽說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吃到后都說好,。他不但有一手好手藝,,在勞動中,也是使出了少年砍柴練就的好功夫,,大家都稱他為“勞動能手”,。同時在勞動之余,依然堅持學習,,手不釋卷,,刻苦學習的精神深深影響著身邊的人。
掩卷而思,,心潮澎湃,。我們在阮英平烈士紀念室看到的生平事跡和生動畫面,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葉飛同志的題詞這樣寫到:“英平同志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我軍優(yōu)秀的指揮員,,英平同志英年早逝,我痛失摯友,,閩東人民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兒子,。烈士英名永遠留在人民心里?!边t浩田同志的題詞:“視人民如父母,,為理想獻青春?!睉浲?,崢嶸歲月稠。置身紀念室中,,我們久久不忍離去:阮英平,,閩東人民的驕子。他是閩東蘇區(qū)的創(chuàng)建者,,中共閩東黨組織的領導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閩浙贛區(qū)黨委常委兼軍事部長,、閩東地委書記,。阮英平烈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他如同一顆流星,,在夜空中劃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他的豐功偉績,,永遠激勵著我們奮力前行,!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通訊員 阮兆菁/文 陳國秋/圖
編輯:陳娥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