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延安扶貧搬遷如何實現四級傳導
文安驛鎮(zhèn)居民接受記者采訪 新華網馬若虎攝
新華網延安9月29日電(馬若虎)做好扶貧工作,需要從上到下層層傳導壓力,、一級一級落實,,也需要從下到上層層傳導動力、一級一級攻堅,。對作為革命老區(qū)和集中連片貧困地區(qū)的延安來說,,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建立健全扶貧機制,,加大組織保障力度,,實現市、縣,、鄉(xiāng),、村四級的聯(lián)動和傳導。
如何實現四級傳導,?以延安為例,,我們不妨從下到上談起。
“城鎮(zhèn)村結合,、跨區(qū)域搬遷”的總體思路
住在簡陋的窯洞,,四口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于自己打工的微薄所得,徐海勝一家的確算得上當地的困難戶,。因為要給新學校讓地方,,徐海勝一家不得已從以前住的窯洞里搬進了過渡房,不過好在鎮(zhèn)政府作“交換”的兩套樓房快裝修好了。
雖然樓房是“換”來的,,但徐海勝明白,,自己正是文安驛鎮(zhèn)扶貧搬遷的受益者。受益者中,,既有徐海勝這樣的本地人,,也有其他城鎮(zhèn)的人口;既有徐海勝家這樣的拆遷戶,,也有其他需要安置的困難戶,。
近年來,文安驛鎮(zhèn)按照“城鎮(zhèn)村結合,、跨區(qū)域搬遷”的總體思路,,打破原有的行政區(qū)域劃分,跨村跨鎮(zhèn)跨區(qū)域搬遷,,以“有土安置”,、產業(yè)帶動、“無土安置”等模式安置了五個鄉(xiāng)鎮(zhèn)的1874戶6495戶搬遷戶,。
解決了住的問題,,是徐海勝一家奔向幸福美好生活的關鍵一步。隨著兩個孩子相繼畢業(yè)工作,,家里的日子會很快好起來,。談到搬新房,徐海勝臉上洋溢著笑容,,“我們搬到小套,,大的會留給兒子。”
文安驛鎮(zhèn)上驛村村民徐海勝 新華網馬若虎攝
有序推進的延川縣移民搬遷工作
在移民搬遷方面,,文安驛鎮(zhèn)是其所屬延川縣的典型代表,。下轄鄉(xiāng)鎮(zhèn)的工作到位,不僅是一個縣工作有力的體現,,更能產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和連鎖反應,。
根據延川縣提供的資料,該縣主要采取集中搬遷,、分散搬遷和就近集中新建三種方式進行安置,,搬遷安置點實現“六配套”,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該縣2012—2015年已經搬遷11357戶,;2016—2018年,,計劃搬遷5821戶,,現全部啟動,。目前,,搬遷對象已確定,安置點選址基本完成,,搬遷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確定扶貧搬遷的對象,就是解決“扶持誰”的問題,。為此,,延川縣在建檔立卡“回頭看”基礎上,采取堅持標準與分類比對倒排相結合的辦法,,先以村民小組為單元進行分類倒排,,然后以村為單位進行聯(lián)評,同等條件下,,采取“一算三看”的辦法,,即,算人均純收入,,看住房條件,、看家庭主要勞動力身體健康情況、看家庭成員因病,、因學支出情況,。
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切實把真正的貧困人口確定為兜底和幫扶對象,。延川縣計劃移民搬遷的群體,均為建檔立卡在冊登記貧困戶,。
延安市扶貧搬遷的成效和思路
在延安市的整體扶貧工作中,,延川縣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按照向縣城,、重點鎮(zhèn)和新型農村社區(qū)集中的原則,,延安市累計搬遷16.95萬戶、59.3萬人,,搬遷群眾的居住條件,、生活方式、收入結構,、思想觀念,,文明程度和生活質量得到了徹底改善。“十二五”以來,,延安市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33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市貧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44.7萬人下降到2015年的9.88萬人,貧困發(fā)生率由28.97%下降到6.4%,。
根據2016年的工作部署,,延安市一次性啟動了建檔立卡中需要搬遷的3.32萬戶、7.96萬貧困人口搬遷工作,,力爭2017年全面建成,,2018年全部搬遷入住。目前,,已開工1.91萬戶,,已建成1.1萬戶。
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的一個有效手段,,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需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做好相關配套工作,。脫貧工程具有系統(tǒng)性,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容不得閃失,。各級政府必須加強組織,,傳導落實,形成精準扶貧的良性循環(huán),。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