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長壽之鄉(xiāng)”柘榮縣綢嶺村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歷史,。總書記來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畫棟,,院落干凈整潔,植物生機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興,。總書記說:“這里環(huán)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形態(tài),,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健康養(yǎng)生“長壽鍋”,。黃元章-攝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3/thumb_630_420_1452648811880.jpg img/water1.png -
綢嶺老酒-陳麗彬-攝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3/thumb_630_420_1452648811817.jpg img/water1.png -
曬茶圖--安記茶廠供圖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3/thumb_630_420_1452648812877.jpg img/water1.png -
市級扶貧開發(fā)重點村綢嶺村,。林欽妹-攝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3/thumb_630_420_1452648812601.jpg img/water1.png
寧德網(wǎng)消息(記者 葉陳芬 通訊員 陳麗彬 黃元章)柘榮,這片神奇的土地從不缺底蘊和傳奇,,其中“中國長壽之鄉(xiāng)”便是其最重要的一張名片,。
柘榮的長壽現(xiàn)象,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背景,、優(yōu)越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和諧的經(jīng)濟社會基礎(chǔ)等“長壽元素”,。
從縣城到鄉(xiāng)鎮(zhèn)再到農(nóng)村,長壽已經(jīng)融入柘榮人的衣食住行,各種人,、事,、物都能找到長壽的秘訣。行走每一處,,都能看到些許端倪,。
柘榮縣東源鄉(xiāng)綢嶺村便是其中一處。這個只有162戶455人的小村莊,,卻擁有80歲以上老人45人,,90歲以上17人,分別占總?cè)丝诘?0%,、4%,。生活在這里的長壽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心態(tài)平和、開朗樂觀,、熱心助人,他們保持著勞動不輟的良好習(xí)慣,父慈子孝,,鄰居和睦。雖年事已高,,但是仍然耳聰目明,、精神矍鑠,還能拉著你的手,,聊一聊往事,。
是什么讓他們?nèi)绱碎L壽?2015年底的一天,,記者踏入這個“中國長壽之鄉(xiāng)”的長壽村,,探尋深藏在這里的長壽密碼。
長壽村的柘榮氧吧
幸福家園美麗宜居
上個月24日清晨,雨后初霽,。柘榮的空氣如水洗般清冽透徹,,從縣城驅(qū)車出發(fā),一路青山疊翠,,絲毫沒有深冬的頹敗氣息,。
綢嶺村位于鴛鴦草場片區(qū)旅游線路中間位置,距縣城6公里,,霞泰路橫穿而過,,是縣城至鴛鴦草場必經(jīng)之地,交通十分便利,。
車行15分鐘左右,,到達青山環(huán)抱的綢嶺村,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整片蒼翠的竹園,。竹園中散布著讓人休憩的竹木小亭,、小凳子,竹林底下排列著盆栽黃精,、三葉青,、覆盆子等林下中藥材。
靜立林中,,深吸一口,,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綢嶺村最讓人稱道的地方便是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綢嶺村黨支部書記吳永善自豪地告訴記者,,綢嶺森林覆蓋率達78%,,植被蒼翠茂盛,綠樹成蔭,,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不僅防風(fēng)固沙、涵養(yǎng)水源,、凈化空氣,,還能吸收毒氣和其他致癌物質(zhì)。此外,,綢嶺村還擁有優(yōu)質(zhì)弱堿性水源,,純天然無工業(yè)污染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村民的長壽創(chuàng)造了堅實的基礎(chǔ),。
漫步長壽村,,只見村道干凈整潔,房前屋后都是老人種植的蔬菜,掛著露珠的蔬菜長勢喜人,,有的家門口還修筑著籬笆,,別具風(fēng)味。時不時還能見到村里的老人提著菜籃子路過,,熱情地打招呼問好,。
在吳永善的帶領(lǐng)下,我們首先拜訪了已經(jīng)92歲高齡的雷阿信老人,。
初見時,,雷阿信和普通老人并無兩樣,滿臉皺紋,,毛線帽子下露出雪白的頭發(fā),。因為老人不會說普通話,村干部充當(dāng)了翻譯,,記者和她順利交談后,,才發(fā)現(xiàn)老人的與眾不同。
老人中氣十足,、聲音洪亮,,眼不花、耳不聾,。在看到記者拍照時,,她還有些羞澀地整理了下帽子,然后放下手中的念珠,,將發(fā)黃的袖套摘下來,,露出燦爛的笑容。雖鮐背之年,,卻如孩童一般有顆愛美的心,。
雷阿信的孩子一直叫其去城關(guān)居住,但老人沒有同意,,舍不得離村,,原因自然是村中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說得就是綢嶺。吳永善今年已經(jīng)47歲,,他說村里連小偷小摸的事都沒有發(fā)生過,,村中民風(fēng)淳樸,鄰里和睦,。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去年村里一名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得了重病,,需要動手術(shù),村民都力所能及地幫忙,,共捐款4萬多元,,為小伙子解了燃眉之急;對于村里的五保老人,,村民也都倍加愛護,,幫忙洗衣做飯、提供生活用品等,。
從清代康熙42年(1703年)建村以來,,綢嶺村不過300余年歷史,但“孝”字已經(jīng)融入村中人的血液之中,。子女孝順,、家庭和睦是綢嶺村老人長壽重要因素之一。
柘榮縣政協(xié)文史研究員吳純生舉了個例子,,他說村里有位鄭阿瑞老人,,今年已經(jīng)96歲,老人吃素,,他在6個孩子家中輪流居住,,而孩子與老人共居的兩個月,都會陪著老人全家吃素,。
此種事例不勝枚舉,。為弘揚孝德文化,綢嶺村主動融入“鴛鴦草場旅游片區(qū)規(guī)劃”,,著力挖掘“民間神丐阿恩慈孝故事”,,按照《綢嶺長壽美麗鄉(xiāng)村實施方案》,逐步形成人文與生態(tài)融為一體的養(yǎng)生養(yǎng)老生態(tài)休閑基地,,成為周邊群眾休閑養(yǎng)生好去處,。
長壽村的柘榮長壽鍋
健康養(yǎng)生第一鍋
點一爐柴火灶,,擱上一口大鑄鐵鍋,,倒入秘制高湯,等湯燒開后,,放入切成塊的黑魚以及自家種植的蔬菜,,現(xiàn)吃現(xiàn)燙,酣暢之極……這便是綢嶺村有名的“柘榮長壽鍋”,。
“‘長壽鍋’是我們村村民自發(fā)創(chuàng)造的新型吃法,。”綢嶺村“長壽鍋”農(nóng)家樂老板陳美麗告訴記者,“長壽鍋”形似火鍋,,但又不是,。它用農(nóng)村傳統(tǒng)的柴火灶來燒,,能夠把菜原生態(tài)的香味燒制出來,蔬菜是村民自種的,,魚,、雞、鴨,、豬,、羊都是村民自養(yǎng)的,經(jīng)柴火灶一燒,,讓人徹頭徹尾地感受到一股濃郁香醇的鄉(xiāng)土氣息,。
上月24日晚,我們有幸品嘗了一次黑魚“長壽鍋”,。將松木放入灶里燃燒,,點燃時一股松香味兒便彌散開來。等鑄鐵鍋微微發(fā)熱后,,倒入秘制高湯,,再加上一小袋裝有太子參、三葉青,、黃精等藥材的藥包,,小火慢燉。湯燒開后,,就可先放入黑魚以及農(nóng)家自種的蘿卜等配菜,,還沒熟看起來就已經(jīng)讓人垂涎三尺。
“我們還自制了土豆泥餅,,上面印著‘祿’字,,吃之前貼在鍋壁上,讓高溫慢慢地烤熟,,軟硬適中,,鮮嫩無比。”陳美麗說,。
談?wù)撻g,,濃郁的香味已經(jīng)透過木質(zhì)鍋蓋散發(fā)出來,掀開鍋蓋,,一股濃香夾著霧氣撲面而來,,我們迫不及待地入席就座,灶中火候剛好,,從鮮甜的黑魚到軟糯的土豆再到嫩滑的豆腐,,每一口下肚都是美味,都是養(yǎng)分,。店家還貼心地給每人送上一碗長壽面,,一小杯溫得暖暖的“長壽樂”酒,,暖胃又暖心,不愧是柘榮健康養(yǎng)生第一鍋,。
陳美麗介紹,,“長壽鍋”不僅能祛汗除濕,促進新陳代謝,,亦可防治傷風(fēng),、鼻塞、頭痛,、關(guān)節(jié)風(fēng)濕疼痛,,長壽村人滿滿的元氣就是這樣吃出來的。
“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綢嶺人愛吃“長壽鍋”不僅因為它健康養(yǎng)生,更愛其氛圍:窗外寒風(fēng)呼嘯,,屋里暖意融融,,一家老少圍爐而坐,鍋內(nèi)煮些羊肉,、蘿卜,,燙點兒茼蒿、生菜,,倒幾杯打了蛋花的米酒,,閑話家常,暢敘友情,,其樂融融,。
飄香四溢的“長壽鍋”,不只成為本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更成為外地游客不得不品嘗的味道,。它不是單純的飲食形式,更是一種生活品味,,一種文化,。綢嶺人就是如此善于創(chuàng)造生活、充實人生,。
長壽村的柘榮青茶
品味初戀般的感覺
好山好水好空氣,,不僅給綢嶺人帶來了舒適的生活,,還贈與他們大自然的另一個禮物——茶,。
茶,綢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個長壽村,,那些黃發(fā)鮐背,、神情安詳自在的老人通常手不離茶。勞作間,,休息時,,飲一杯茶,提神醒腦,,疲憊頓消,。
在綢嶺翠竹園里,坐落著一家安記茶廠,。走進茶廠,,幾個80后年輕人正圍著他們新研制的青茶討論著。吳春祥正是這家茶廠的主人,,同時也是回村創(chuàng)業(yè)的大學(xué)生,。
“綢嶺村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村里的人都喜歡喝茶,。”吳春祥是土生土長的綢嶺村人,,他告訴記者村里家家戶戶都會制“土茶”,正是因為從小耳熟目染,,讓他對制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發(fā)展成事業(yè)。
“柘榮青茶”就是吳春祥經(jīng)過3年的努力,,利用自己掌握的多種茶葉制作技術(shù),,以金觀音為原料,研發(fā)出風(fēng)味獨特的茶葉品種,。“柘榮青茶”參照了凍頂烏龍制作工藝,,融合了部分紅茶、綠茶和白茶的工藝,,也借鑒了白茶的甜度,,口感與其他品種完全不同,即使喝慣紅,、綠茶的人也不會感到生疏,。
在制茶過程中,吳春祥堅持“茶葉不落地”,,每做完一批,,他都要不厭其煩地將廠房清洗一遍。青茶制作工藝復(fù)雜,,有的茶葉只需二十幾個小時就可制成,,但青茶至少要兩個月才能制成一批。因為對產(chǎn)品嚴格的要求,,吳春祥為客戶提供了生態(tài),、健康,、高品質(zhì)的茶葉。去年安記茶廠制作的2000多斤青茶供不應(yīng)求,,遠銷濟南,、天津等地。今年伊始,,就已經(jīng)有河北,、山東、廣州等多家的客戶打電話預(yù)定,。
說話間,,吳春祥沖了一壺青茶,閉目一聞,,濃香撲鼻,,呷上一口,唇齒留香,。兼具綠茶的鮮爽清幽,,紅茶的甘甜濃醇,白茶的清純毫香,,一抹初戀般的感覺油然而生,,這就是“柘榮青茶”的味道。
制作青茶,,原料非常重要,。綢嶺村村里的老茶樹樹齡均在30年以上,最長的100多年,。這些老茶樹分布于群山環(huán)抱的山塢之中,,朝夕飽受霧露的滋潤,生長良好,。有利于茶葉內(nèi)含物的積累,,醇味濃厚,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單寧等多種人體有益營養(yǎng)成分,使“柘榮青茶”的味道更加純正,、醇和,。
正因如此,2014年,,吳春祥為保護綢嶺村茶樹品種種質(zhì)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百年野生老茶樹,建立了老茶樹保護基地?;匾?guī)劃面積500畝,,現(xiàn)已建成150畝,,共有野生老茶樹3000多株,,主要有本地菜茶群體種、福鼎大毫,、福安大白,、福云6號、福云7號等十幾個老茶樹品種,。
好茶可養(yǎng)生,,常飲添福壽。現(xiàn)代科學(xué)證明,,茶富于營養(yǎng),,飲茶能滿足人體對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抗衰老的作用約為維生素E的20倍,。山青水秀,、青茶飄香的綢嶺,因茶而成為添壽福地,。以茶相待,,以茶敬老,一路青茶“香伴”,。
長壽村的柘榮“長壽樂”
愜意百年悠悠酒香
綢嶺村有一口井,,叫“鄭氏井”,井水甘冽清甜,。幾百年來,,全村百姓的日常生活用水主要依賴這口井,尤其是用這井水釀出來的米酒,,堪稱一絕,。
今年92歲的吳阿雷好飲酒,也善釀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最享受的時刻便是晚餐時喝一碗自釀米酒,。如今年事已高,,不敢貪杯,但他還會時不時小酌一杯,,增進食欲,、促進血液循環(huán)。
“這個是我釀的米酒,過十來天就可以喝了,。”吳阿雷聽聞記者的來意后,,高興地帶領(lǐng)我們前往他的“酒室”。
掀開缸蓋,,一股濃濃的酒香撲鼻而來,,未喝就已微醺。吳阿雷熱情地盛了一大杯,,讓我們嘗嘗,。
自古美酒出深山,百年釀造一壇香,。綢嶺村位于鴛鴦草場腳下,,這里層巒疊嶂,山泉淙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使其成為釀酒好地,。300多年前,綢嶺村有人居住,,就有了米酒釀制,。綢嶺村民普遍都有釀酒和飲酒習(xí)慣,父親說他是吃著糯米飯看著大人釀酒長大,,爺爺說他兒時也是如此,。從新酒的清香到老酒的馥郁,生生不息的輪回中,,釀酒的技法也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延續(xù)至今。
已過不惑之年的林伏維就是被綢嶺村獨特的釀酒工藝以及好水所吸引,,在村里建作坊,,專職釀酒。他為其釀造的米酒取名為“長壽樂”,。
“長壽樂”取名于長壽村,,取材于長壽村。色如琥珀,鮮艷澄清,馥郁芬芳,味甘醇似飴,,喝在嘴里,,醉在心里。她如山里人一樣純樸,,純糯米釀制,,純生物發(fā)酵,,單純得如山澗泉水。有時雖有機會喝到幾百上千元一瓶的高檔酒,,卻永遠喝不出那種踏實與溫馨,。
在濕熱或寒冷的地里忙活一天回來,回到家里,,喝上一碗溫得暖暖的“長壽樂”酒,,既提神解乏、補充營養(yǎng),,又驅(qū)寒去濕,、通絡(luò)活血,。農(nóng)家一天的勞累,,一天的不快,都隨著濃濃的酒香飄散在靜謐的山村夜空,。
責(zé)任編輯:吳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