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齊:“群眾需要的就是 我要努力去做的”
王周齊走訪群眾,。
寧德網消息(記者 陳小妹) “群眾需要的就是我要努力去做的,。”作為一名有著近36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福鼎市硤門畬族鄉(xiāng)柏洋黨委書記王周齊,,多年來在這片生育哺養(yǎng)他的土地上,,積極作為,,甘于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20年前的柏洋村,,是出了名的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600元,,村財負債43萬元,70%以上的村民分散居住在環(huán)境惡劣的21個偏遠自然村,,住的是茅草房,、木瓦屋。
1994年,,正當村里最困難的時候,,馳騁商海的王周齊毅然放棄了紅火的生意,回村挑起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家人朋友都難以理解,,然而,王周齊卻說,,村民相信我,,才推選我當書記,,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
迎難而上的王周齊把減債,、清債作為突破點,將原有的茶果廠場等連年虧損的村辦企業(yè)轉讓經營或租賃承包,,甩掉包袱,,輕裝上陣。他把自己在外經商多年積攢的10萬元無息借給村里做周轉資金,,帶頭3年不領工資和補貼費,。同時,他還積極引導山區(qū)群眾種植經濟效益高的東魁楊梅,、中藥材,、優(yōu)質蔬菜等,釀楊梅酒,,辦農副產品加工廠,,養(yǎng)殖彈涂魚。經過5年的努力,,村民的收入逐年提高,,村集體債務也基本還清。
2000年福寧高速公路的破土動工,,讓王周齊看到柏洋村加快發(fā)展的良機,。在配合高速公路建設部門做好征地、拆遷,、安置等工作之外,,王周齊充分利用本村境內礦石的下腳料資源,與福清市福路建設公司聯合創(chuàng)辦了福寧材料有限公司,,為高速公路建設提供碎石,,當年實現村財收入20多萬元。2003年,,福寧高速建成后,,他又籌資23萬元平整被征用的荒地150畝,建起柏洋村工業(yè)小區(qū),,筑巢引鳳,。為節(jié)省村開支,他自己出錢,,讓老伴做義務炊事員,,近一年時間為民工辦伙食。到浙江聯系業(yè)務跑市場,住破舊小旅社,,為省2元錢車費,,王周齊提著沉重的設備走3公里路,由于疲累過度,,摔倒受傷住院,,現在腰椎骨頭的舊傷還時有發(fā)作。在他的努力下,,相繼有6家企業(yè)落戶工業(yè)小區(qū),,年產值18億元,全村有1100多人在家門口實現轉崗就業(yè),,月工資達3500元,。
2010年,針對農戶融資難問題,,王周齊帶頭組建了福鼎市第一家村級擔保公司——柏洋惠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專為“三農”小企業(yè)和農戶提供貸款擔保,。截至去年,,擔保公司已為村民發(fā)放擔保貸款達7000多萬元。目前,,全村已有83戶成了工商個體戶,、專業(yè)戶和民營企業(yè)主,有100多戶村民實現了從農民到股東的轉變,。
村民的腰包鼓起來,,王周齊就在改善村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他四處奔走,,爭取造福工程指標,,籌建永和新村移民新居。從征地,、填方到建基礎,,他帶領村兩委日夜奮戰(zhàn)在工地上70天。為了做通群眾思想工作,,讓山里的群眾同意搬出老家到新地方,,他挨家挨戶做工作,連續(xù)開了26場村民會議,。
多年來,,他籌措了近2650萬元用于新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孝文化主題公園,、通村公路,、新村路燈改造、永和新村至工業(yè)區(qū)道路硬化、甲染防洪堤一期工程,、柏洋二期造福工程搬遷,、柏洋幼兒園、柏洋文化活動中心,、廉政教育基地,、24小時農村自助銀行、“永和苑”寧德核電承包商營地,、職工文化廣場等項目的建設,,配套完成了新村水、電,、路,、通訊、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并對新村道路,、房前屋后進行了綠化美化。
“經濟發(fā)展了,,村莊變美了,,村財增加了,就要讓群眾享受發(fā)展的成果,。”在王周齊的主導下,,柏洋村出臺優(yōu)惠措施,由村集體出資,,承擔了所有村民的“新農合”“新農保”費用,;設立柏洋村黨員幫扶基金會、教育幫扶基金會,,為60歲以上黨員每月發(fā)放200元的生活補貼,,幫助困難群眾、困難學生解決生產生活就學等方面困難,。同時,,村里還投資150多萬元,興建930平方米的孤寡老人安置點和1800平方米的老人和諧公寓,,集中安置村里的低保對象及孤寡老人,。
最讓群眾信服的是,柏洋村前后上馬了幾十個項目,,蓋起了幾十棟小洋房,,王周齊堅決走公開招標程序,不許親屬從自己身上撈半點好處,。曾經一位做鋼材生意的親戚找到他,,要求照顧,,王周齊毅然拒絕。他說:“我是村黨支部書記,,可不能破這個例,。”
在王周齊的帶領下,柏洋村已從當初的貧困村華麗轉身為聞名遐邇的“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鄉(xiāng)村”“全國文明村”,。2015年,,柏洋村完成工農業(yè)總產值18億元,村財總收入5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487元,。
對于柏洋村的變化,王周齊感到十分欣慰與自豪,。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為家鄉(xiāng)干一番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感到十分驕傲,。”
責任編輯:吳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