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春運母親”何以感動億萬國人
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著大包、抱著孩子在南昌火車站匆忙趕車,。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11年前,,新華社記者在南昌火車站捕捉到的一位年輕母親返鄉(xiāng)的生動瞬間,,讓千萬讀者淚目,。照片中,她肩背比人還高的巨大行囊,,一手拎著破舊雙肩包,,一手抱著襁褓中熟睡的孩子,眼神剛毅堅定地望著前方……
連日來,,“感動中國的‘春運母親’,,找到了”登上各大新媒體平臺熱搜榜。億萬網(wǎng)民又一次被這位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瓦巖鄉(xiāng)桃園村,、名叫巴木玉布木的母親所經(jīng)歷的苦痛和如今的苦盡甘來深深打動,。
這是1月22日拍攝的身著彝族服飾的巴木玉布木。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從一次喧鬧車站的陌生偶遇,,到遠隔數(shù)千里之外的重逢,,苦苦尋找了11年的一名沒有留下只言片語的陌生人”,記者舉重若輕的描述背后,,是翻天覆地的生活巨變和穿越時空的人性光輝,。
這是愛和奮斗的暖心傳遞
這個故事中有著令人心痛的情節(jié)。11年后的重逢,,照片中的母女已“天涯相隔”,。那本是巴木玉布木的第二個女兒,那年生病因為缺醫(yī)少藥,,不幸夭折,。
作為母親,巴木玉布木盡力了,。她之所以做出在那時家人和鄉(xiāng)親們看來“大膽”的外出務(wù)工的決定,,正是為了那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就是希望孩子能過上好日子,,不要跟自己一樣,,永遠走不出這座大山。”巴木玉布木至今記憶深刻,。
自那之后,,很長時間,她沒有再出去打工,。
母親,,從來就是一個與愛、責(zé)任密不可分的名字,。
在那一年后的2011年,,她有了第3個孩子??擅\似乎又一次與這個母親“開了玩笑”,,這個孩子出生后不到10天,,巴木玉布木又一次經(jīng)歷生死離別。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在當(dāng)?shù)丶?zhèn)一家服裝店給孩子挑選衣服,。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那時候,桃園村只有一條泥巴路通往外面,,出行靠的是馬車,,醫(yī)療條件相對落后,不少孕婦都是在家里生產(chǎn),,小孩子生病很難得到及時救治,。”巴木玉布木說。
一次又一次打擊,,讓巴木玉布木痛不欲生,。那些年,她陷入悲傷,,一度絕食,,人一下瘦了十幾斤。
“阿依,,你身體要緊,,我們可以從頭再來。”丈夫安慰她,。
苦痛,,沒有讓巴木玉布木害怕再次扛起母親的責(zé)任,在家人的勸慰下,,她又振作起來,。
她后來又有了孩子,都在縣城醫(yī)院出生,,醫(yī)藥費全免,,如今都已健康長大。
這是一個堅韌的奮斗故事,。
生活的變化,,又一次從“全新的嘗試”開始:巴木玉布木夫婦試著種煙葉。
這并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般順利,,甚至一開始就“碰了釘子”:第一年,,因技術(shù)不好、經(jīng)驗不足,,煙葉收成并不好,,長出來的煙葉七零八散。
他們并沒有就此被嚇倒,,而是不斷學(xué)習(xí)種植技術(shù),,更重要的是,把勤勞發(fā)揮到了極致,。
種植的面積從6畝增加到15畝,,這是巴木玉布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她到半山腰上找荒地,,也從石頭縫中嘗試辟出一塊塊試種地,。
荒地雜草叢生,夫妻倆起早摸黑除草,;地里石頭多了,,他們敲出一塊塊碎石,再從泥土里分揀出來,;下一場暴雨,,被沖走泥巴的地里剩下的又是石頭,他們又重新翻一遍,。
夫妻倆憑著這股韌勁,,終于看到煙葉從半山腰的石頭堆里露出頭來。
巴木玉布木和丈夫靠著雙手,,拼出了如今漸漸紅火的日子,。
這是脫貧攻堅的生動寫照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在家中整理脫貧材料,。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巴木玉布木家的變化,,是奮斗的結(jié)果,也和時代相連,。
看到她的故事后,,有讀者的留言可謂樸實:她的堅強和苦痛,屬于我們的時代,;她的樂觀和幸福,,同樣屬于我們的時代。
讓巴木玉布木家改變命運的煙葉種植,,就是精準(zhǔn)扶貧政策下產(chǎn)業(yè)扶貧埋下的種子,。從扶貧干部到技術(shù)員,從提供煙葉苗到手把手技術(shù)指導(dǎo)……巴木玉布木家得到了各級扶貧力量的幫助,,得以打開了新世界,。
這不是巴木玉布木一個人、一家人的經(jīng)歷,,千千萬萬個家庭同樣發(fā)生巨變,。
拼版照片:上圖是巴木玉布木童年住過的村莊(1月21日攝);下圖是她現(xiàn)在居住的桃園村(1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思佳 攝
巴木玉布木的家鄉(xiāng)大涼山,,是我國深度貧困地區(qū),。經(jīng)過8年多的精準(zhǔn)扶貧,涼山州累計減貧105.2萬人,、207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和絕對貧困問題全面消除,。廣大貧困群眾過上了“睡有床鋪,、衣有儲柜、炊有灶臺,、餐有桌凳,、洗有熱水、烤有火爐,、娛有電視,、包里有錢、出門有硬化路”的新生活,。
如今的桃園村,,通了路、通了電,、通了網(wǎng),、通了自來水,和巴木玉布木一樣,,村里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蓋了房,、增了收,孩子們上了學(xué),。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給小女兒王雪琪喂食。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巴木玉布木的兒女們,,老大已上初一,,最小的女兒今年也要入幼兒園了。二女兒成績優(yōu)異,,當(dāng)了班長,。這次期末考試,她又考了100分,。巴木玉布木笑得咧開了嘴,。
拼版照片:上圖是大女兒巫其拉布木介紹自己曾經(jīng)住過的房間(1月20日攝);下圖是巫其拉布木在自己的新房間整理衣物(1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巴木玉布木的經(jīng)歷,,正是追夢時代最有力的例證,、最生動的故事。
國務(wù)院扶貧辦披露,,截至2020年11月23日,,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過去8年里,,全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xiàn)脫貧,,創(chuàng)造了人類減貧史上最偉大的奇跡,。
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在這一代人手中得到歷史性解決,,這之中,包括巴木玉布木和她的一家,。
這是美好生活的接續(xù)前行
奮斗的腳步,,沒有停下。
2月4日,,巴木玉布木在漁排上忙碌,。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成功脫貧的“春運母親”巴木玉布木,又有了新的夢想,。過完彝族新年后,,2月1日,她從四川涼山老家來到位于福建沿海的霞浦縣,,與丈夫巫其石且和丈夫的妹妹,、妹夫會合,在那里開啟漁排海參養(yǎng)殖的新生活,。
福建省霞浦縣是海產(chǎn)大縣,,眼下正是海參生長旺季。從霞浦縣溪南鎮(zhèn)西安碼頭乘快艇大約5分鐘就來到了巴木玉布木工作的漁排,。漁排上,,巴木玉布木與丈夫正俯身將一籠籠海參提起打開,然后投入海帶,、小魚料,,再關(guān)上蓋子放入水中。
從大山來到大海,,幾天下來,,從未在海上生活的巴木玉布木與丈夫逐漸適應(yīng)了腳下漁排的搖晃和強勁的海風(fēng),養(yǎng)殖海參的工作也越來越熟練,。他們每天5點多起床備料,,約7點開始喂養(yǎng)海參,喂完1400余籠海參一般要忙到中午,。辛勤的勞作可以給夫婦二人每月帶來一萬多元的收入,。
2月4日在漁排上拍攝的巴木玉布木(右)與丈夫巫其石且,。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據(jù)漁排老板介紹,巴木玉布木工作的海域有一萬多名來自四川,、云南,、貴州的外出務(wù)工者,養(yǎng)殖的海參大概到清明節(jié)前后就可以收獲,,到那時這些人將到別處尋找其他的工作或回鄉(xiāng)繼續(xù)從事自己的農(nóng)活,。
巴木玉布木說:“這里有親人及同鄉(xiāng)相伴,每天忙完也會給家里的父母及小孩電話報平安?,F(xiàn)在成功脫貧了,,但仍然要努力工作,讓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奮斗的腳步,,并不孤單。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接受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巴木玉布木的故事刷屏,正是因為和此刻正在各個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的你,、我,、他產(chǎn)生了最強烈的情感共鳴。無論你在當(dāng)?shù)丶影嗉狱c就地過年,,還是為了抗疫繼續(xù)堅守,,無論你是經(jīng)歷磨難還是和順致祥,在這個春天里,,讓我們又一次邁開腳步,,繼續(xù)堅定前行。(參與記者:李力可,、姜克紅)
責(zé)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