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羅峰摩崖石刻群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歷史,??倳泚淼酱迕窭畹虏摇7孔拥窳寒嫍?,院落干凈整潔,,植物生機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興,。總書記說:“這里環(huán)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形態(tài),,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寧德網(wǎng)消息(楊安細) 羅峰摩崖石刻群位于古田縣羅峰村北二里之良坑溪尾摩崖上,。摩崖石前后間建有仙奶殿,、夫人廟和下仙亭,奉祀道教女神馬仙奶和臨水夫人,。崖石個體巨大,,成眾多“品”字形,擁坐在良坑溪畔,,錯落有致,,雄渾大氣。
摩崖石刻計有20余處,,集中分布在仙奶殿和夫人廟周圍的摩崖石壁上,。大致在兩個歷史時期完成。
第一時期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及之后不長的數(shù)年間,。這一時期的刻字代表作有八件:
(一)“卓爾,。乾隆辛亥桂月,漢翔魏步云題”,。語出《論語·子罕》:“如有所立卓爾”,,乃“高大、超群”意思,。字徑較大,,豎刻,,草書,運筆使轉(zhuǎn)蓄勁足,,下筆沉穩(wěn),,點畫雄健,一氣呵成,??钭址稚舷拢瑫?,平正,,北魏楷書之棱角明顯。魏步云字從龍,,又字漢翔,,與魏三槐、三光,、三達,、三鼎、三益乃同祖父之堂兄弟,,清乾隆末期監(jiān)生,,魏氏十一世先祖。題刻時間“乾隆辛亥年桂月”,,即公元1791年農(nóng)歷八月,。這是所有摩崖石刻中明確的最早紀年,距今225年,。
(二)“福。魏世章”,。字徑大,,行楷書,運筆一絲不茍,,字形方滿圓潤,,工整。歲月湔磨了二百余年,,致點畫鋒芒盡失,,益顯古樸蒼老。
(三)“入勝,。魏三槐”,。行草書,橫刻,,字徑較大,,寫得隨意但斬釘截鐵,,“勝”字草法特別,“入”字如鐵刷刷下,。
(四)“如琢如磨,,如切如磋;鉆之彌堅,,仰之彌高,。魏三光”。取自《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集句來贊美摩崖石,,句佳字美,觀者當擊掌稱妙,。
(五)“峻極,。魏三達”。字徑大,,行書,,豎刻,點畫飽滿,,線條渾厚豐潤,,似有蘇東坡書法遺風。
(六)“仙琢崇巖,。魏三鼎”,。楷書,,橫刻,,“仙”“崇”字雄健,筆力遒勁,,“琢”字依二王寫法,,點畫靈動,整幅作品平實敦厚,,有唐楷遺韻,。“仙琢崇巖”乃魏三鼎對摩崖石壁和“仙人弈棋處”巧奪天工之態(tài)有“石磊疑仙作” 之驚贊自擬句。
(七)“攻玉,。魏三益”,。語出《詩經(jīng)·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玉”意即“將玉石琢磨成器”,??瑫Q刻,,運筆沉健,,筆力雄強,線條藏鋒隱跡,,追求方正凝重工整,,結(jié)體張力大。
(八)“王子遺蹤,。乾隆辛亥年,,羅華林雋題”。行楷書,,橫刻,,工整,北朝楷書意味重,,兼有隸書波磔昂揚筆意,。“王子遺蹤”刻在仙奶殿背后石洞上方天井的崖壁上,要弓軀進洞攀爬到天井,、俗稱“仙人弈棋處”方可見字,。
這一時期的刻字還有一個特點,書刻者特別用心,,每幅字的四周都鏨一條連續(xù)的界線,,四邊相接,界線內(nèi)用于刻字的石面事先用小鏨平整過,。字大者每字筆畫邊緣垂直鏨刻,,認真處理波磔出鋒處,筆畫底部鏨平,,效果如印印泥,,非常精美。這些字多系堂兄弟題刻,。
第二時期是清道光甲申年(1824)至民國初年,這一時期的刻字代表作也有八件:
(一)“碧水繞丹崖,,俯視塵寰,,那復人間煙火;千峰回九曲,,置身天際,,豈非仙境蓬萊。五侯”,。這是魏五侯贊良坑溪及下仙亭摩崖風景自擬聯(lián)句,,有魏晉南北朝田園詩的韻味,。
(二)“水流曲澗成三峽,竹綠松青結(jié)數(shù)林,。半幅羅云封洞口,,一輪壁月漾波心。魏桐元題”,。通篇縱八行,,各行字頭平,名款字與正文末行尾字間距較大,,中心略有錯開,,信札式章法。這幅字線條瘦勁,,稚拙隨意,,不求工整,很輕松地寫來,,楷者行之,,淺刻,畫面大量留白,。撫摸石面,,研讀詩文,心境清幽,。
(三)“仙嶠浮空,。道光甲申孟秋,東洋魏建中題”,。取自唐李白《送賀監(jiān)歸四明應制》詩句“瑤臺含露星辰滿,,仙嶠浮空島嶼微”。魏建中借下句四字來歌贊良坑溪景及摩崖石刻乃人間仙境,。
(四)“閩地仙蹤,。信紳魏起元題”。字徑為羅峰摩崖石刻最大者,,楷書,,橫刻,用筆沉雄,,筆力遒勁,,點畫厚重,結(jié)字大氣,、工整,。未署年款。刻字者魏起元乃魏氏十一世先祖魏步云次子,,清道光年間武庠生,、欽加歲進士,武文兩修,,名重當時,。
(五)“飛泉漱玉。道光庚寅,,玉城丁宣題”,。語出晉陸機《招隱詩》句“山溜何泠泠,飛泉漱鳴玉”,。丁宣借句贊頌良坑溪泉水和摩崖石——急速流下的泉水激漱青石,,若擊玉般泠泠有聲。行草書,,豎刻,,運筆順暢,鋒穎聚墨萬毫齊力,,“飛”“玉”使轉(zhuǎn)頓挫角度,、力道到位,動感強烈,,款字亦精美,。
(六)“凝碧。魏秉蛟”,。行楷書,,豎刻,字徑較大,,字距緊,,多方筆,棱角明顯,,凝重美觀,。
(七)“石泉並古。道光庚子春,,羅峰魏崇楷,、崇疇、崇隸題”,。為三人聯(lián)名歌贊摩崖巨石與流泉亙古永存自擬句,。字徑較大,豎刻,,“石”“泉”“古”楷書,,“並”行書。“泉”“古”棱角分明,,結(jié)字方正,,有北碑金石味??钭址稚舷?,字形方正棱角分明,與正文字形風格一致,。人立石下抬望,,逐字琢磨書藝與刻工,內(nèi)心驚嘆不已,。
(八)“靈巖翠聳,。辛亥,梓林魏宣政題”,??瑫瑱M刻,,字徑較大,,筆力沉雄,點畫勁健,、平穩(wěn),,“靈”“翠”二字融行草寫法,追求工整而不失靈動,,“巖”字寫法特別,。正文線條鏨刻較深,垂直到底,,點畫邊角用小鏨輕琢慢刻,。整幅字平實大方。上款“辛亥”而未署年號,,從刻工手藝有別于其他摩崖刻字和字跡較新這兩方面考察,,此處“辛亥”當為清咸豐辛亥年即公元1851年。
這時期刻字也有特點,,斗方形制的刻字,,于石面四周鏨出方框界線,方框四角飾以波紋線增加立體感,,如魏五侯,、魏桐元刻字。其他刻字,,如果石面允許,、便于施工的話則視面積大小鏨出相應的框線增加畫面美感,如魏起元、魏宣政刻字,。但有多幅字因施工困難或其他原因而不鏨框線裝飾,,改掉了第一時期刻字時每幅都刻界線的做法。
清咸豐元年(1851年)之后,,這里題刻之風式微,。在魏世章的“福”字石壁上方,見“補天,。藍碧塘題”刻字一方,,楷書,橫刻,,溫雅工整,。民國后也見個別題刻,如“重修仙奶殿理事成員”留名刻字,、“琦巖”留名刻字和“石巖仙桃,,世間罕有”等零星刻字。
羅峰摩崖石刻群是迄今為止古田縣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唯一處集中的摩崖石刻景致,,是不可再生的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責任編輯: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