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邊松林
□ 張煒玲
這一片醒目的古松林在古田縣鶴塘鎮(zhèn)溪邊村的水尾,,在悠悠情深的藍溪邊上。當初種植這片松林的人叫陳璇,,是溪邊村第一代肇基始祖,。
溪邊村有1000多年的歷史,溪邊松林和村莊一樣古舊,。在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熱鬧地匯居著三十六個村姓,后來獨剩陳姓和他們的溪邊村在這里興居,,如同一片松林落戶生根,。村莊和松林,都先站穩(wěn)腳跟,,爾后旁征博引,,旺盛的生命力穿透擴展更多的領地,繁衍開來,。
按著古人選擇村落的要求,,陳璇始祖尋找村莊有利的“天門”和“地戶”。“天門”有水入村就可以,,村落出水處為“地戶”,,“地戶”必須關鎖,,要看不到水流出村才行,這樣可以“保護風水”,,村莊會長久興盛,。按著對幸福家園的祈愿,他定居落戶并在相應的位置種下了這片松林,,將守護的任務交托給這片松林,。這片松林就此守護著水尾,守護著溪邊村,,日久年深,。
溪邊村莊確實興旺起來,村里出了許多的能人志士,。村民和松林,,在各自的位置守護。
現(xiàn)如今,,松林郁郁蒼蒼,,其中最大的一棵古松,約有三十米高,,神奇地分枝三叉,,樹樁部分龐大,需用四個人牽手才能合抱,,為松中罕見,,人稱“閩東第一奇松”。它的樹齡大約有1000余年,,相傳為定溪神樹,。這還有一個歷史傳說,它生長的地方傳說是臨水夫人陳靖姑為村民除害斬鱷魚的地方,。
相傳很久以前,東海有一群鱷魚沿鰲江而上,,興妖作怪,,一路殘害生靈,躍上百丈懸崖,,入侵鰲江源頭溪邊村,。溪邊村民深受其害,不得安寧,。于是主事的聚集起來商議,,決定除掉這群禍害人的鱷魚。東海朱寶龍王降服不住,,陳靖姑接受溪邊村民求請,,來到溪邊村后,,安慰眾鄉(xiāng)親說:“鱷魚雖惡,神劍可斬,。”神劍其實是一把木劍,。她智勇相協(xié),用神劍斬斷為首的鱷魚,,用金符伏住其他驚懼逃跑,、被東海朱寶龍王困于龍?zhí)端驳镊{魚。為防止其他鱷魚再次入侵溪邊村,,陳靖姑把神劍化作一顆三叉巨松,,屹立于溪的河岸水尾,作為定溪神樹,,永遠造福溪邊村,。溪邊人民對臨水夫人陳靖姑斬鱷魚,為村除害十分感激,,便在溪邊村水尾松林旁建藍溪宮塑像來紀念她,。
這棵古松由來如此顯赫,圍繞著這片古松林,,村里現(xiàn)在建起了村水尾太極公園,,占地面積三十多畝,公園以其旁邊的河濱形似太極而得名,。而這棵千年古松,,更是給公園帶來了離奇的色彩,篤定的信念,。
古松在溪邊村和溪邊村民心里是有擔當?shù)?。在歲月的打磨下,它們的風姿愈顯得蒼勁挺立,,有錚錚鐵骨之態(tài),。春夏秋冬,季節(jié)有不同的性情,,或溫婉,、或炎熱、或涼爽,、或嚴寒,。這些古松在變換的季節(jié)中生長,堅持松的秉性,。它們對季節(jié)不僅僅是一味的逆來順受,,也有它們穩(wěn)扎的根基,攀升的樹干,,繁茂的枝葉,,戰(zhàn)勝的貧瘠,,爭取的營養(yǎng)和活力,壯實地撐開一片興旺的世界,。隨著歲月流逝而過,,年輪的增長是生命力的積蓄。它們頑強不屈,,也見證溪邊村莊的發(fā)展與強大,,見證一代又一代的溪邊村民從孩童到兩鬢斑白。生老病死,,似乎無可阻擋,。唯有守護,守護著這一方水土,,讓愛綿延,。這片松林因而不同于荒山野嶺的那些松林,它帶著村莊的氣息,,人的氣息,,而有一種非凡的使命。情長情短,,是為生命,,松林是情長的,而人生太短,,歲月匆匆,,留下精神不朽。
古松林的地上,,滿地的松針,,踩上去是松軟的、舒適的,,讓人不知疲倦,。這個時候,松和人似乎有更多親密直接的關聯(lián),。地面零星點綴著松果,,閑人看來是一種詩意,其實更是一份自然的成熟,,也是煮一頓農家宴灶臺下起火的一種材料,一點素樸的煙火味淡淡存在著,。如果氣候適宜,,金秋十月的時候,還會有一些松菇,,顫顫巍巍地長出地面,。抬頭,,透過古松林的陽光那么澄澈,樹上掛著的松果像是一粒粒靜守的鈴鐺,,風大時,,松濤聲陣陣,不知它們會不會也相繼出聲,,發(fā)出類似抵抗,、類似堅守的英雄的喊聲。
村尾住著個叫水松的,,說是五行缺水,,又希望他有松的頑強生存意志,父母用心良苦起了這個名,。一代又一代的交替,,放在歲月長河里,總平凡得微乎其微,,但對于每一個個體,,卻都是熱血澎湃地去活,極盡生命的色彩和長度,。陳璇始祖如此,,目光遠大,精于家計,,置辦家業(yè),,搬出鄭坑選新址溪邊,極盡所能安家立戶,,陳氏其他的鄉(xiāng)人也如此兢兢業(yè)業(yè)奮斗,。不朽的是根基和歷史,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故事,。那些故事,,是個體生命用熱血譜寫的,為了生命本身,,為了一家一戶的傳承和興旺,。如同古松長年累月地生長,守護一片自在的天空和大地,。村莊,,是村民的故事連綴而成的園地。這片古松林已是園地的一部分載體,。古松的性情和古村的性情正合而為一,,村人的性情和古松的性情也合而為一,尋找和交托,都在生命的長河融合,。
溪水悄悄,,在林木掩映下流出村莊。
作為風水林,,村莊也將永遠護著這些古松,。
(題圖攝影徐龍近)
責任編輯:鄭力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