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景華/紫帽山下種花人——2017早春晉江行
我曾在圓坂的濟陽樓和仙洞橋的鄉(xiāng)村公園,,與蔡其矯老師一起種花,。如今,我再次來此,,尋找蔡老種植的花木,,并聯(lián)想他歌吟故鄉(xiāng)的詩篇。
——題記
鞭炮花開鳳凰木下
2017年2月16日下午,,我又來到蔡其矯老師的故鄉(xiāng)圓坂,。
濟陽樓外的圍墻上,鞭炮花(炮仗花)的綠色藤蔓覆蓋著整個墻頭,,大門前的藤葉上開滿了一串串金黃色的花朵,使早春的氣息更加濃郁,。蔡老一生愛花木,,所以,花木也通人性,,圍墻上的鞭炮花似乎懂得蔡老的心意,,好像今天要替他歡迎來自各地的文朋詩友,,開得這么紅火、耀眼,、熱烈……
在大門外,,劉志峰介紹蔡老的三兒子蔡三強先生與我見面。他代表蔡老的家人,,專程從北京來晉江參加紀念蔡老逝世十周年的系列活動,。此時,也作為主人,,歡迎各地的來賓,。
走進庭院,略感不適的是地上都鋪著長長的條石,,已看不到腳下的土地,。我想起第一次來到濟陽樓的情景:1994年9月,我來晉江參加福建省圖書館會議,,事前寫信給在福州的蔡老,,希望到圓坂的舊居濟陽樓看看。蔡老很細心,,打電話請曾閱先生帶路,。28日下午,我隨曾閱先生來到濟陽樓,。此時,,蔡老還未到,常來這里的曾先生,,看到庭院中的花木有些干枯,,對我說:我們先給花木澆水。蔡老回家后,,要是看到花木缺水,,萎了,焉了,,會很心痛,,難過和自責(zé)。于是我們從小水井里打水,,給花木澆水,。每次提水,從小水桶滴落到水井里的響聲,,有一種寂靜中的清韻……
第二次來圓坂,,是2001年的五一節(jié)假期,我從寧德先到福州,再陪蔡老,,帶著一些準備栽培的花木,,乘中旅社的大巴到圓坂。曾閱先生也從晉江趕來,,他是種花的高手,,蔡老請他來幫助給蘭花分盆。我們一邊干活,,一邊說笑著,。養(yǎng)蘭花需要在盆底墊黃土、木炭和頭發(fā),。黃土和木炭已準備好了,,蔡老又急忙趕到村里的理發(fā)店去要頭發(fā)……
第二天清早,我起床后,,看見蔡老已在庭院里轉(zhuǎn)悠,。蔡老興致很高,一一向我介紹他從全國各地帶來的名貴花木,。來到一棵盛開的玫瑰前,,蔡老告訴我:有一天,這里的風(fēng)很大,,紅色的玫瑰花在風(fēng)中搖晃,,紅光四射,觸發(fā)了靈感,,他聯(lián)想到女友的舞姿,,寫了著名的《風(fēng)中玫瑰》……
開會的來賓都到齊了,濟陽樓前舉行“蔡其矯詩歌研究會”成立儀式,。一會,,頭上響起了轟鳴聲,抬頭一看,,原來是無人機在低空繞著濟陽樓航拍,。
儀式后,大家參觀濟陽樓,,我又來到二樓蔡老的臥室兼書房,,與蔡三強先生作了一些交談。蔡先生很鄭重地對我說:“我爸爸生前交代要我把這兩本書還你,。”他拿出一個印有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的信封(這是蔡老夫人徐競辭的工作單位,,她今年已經(jīng)98歲了),上面寫出“還邱景華書”,。我已記不得此事,,從未封口的信封里,,拿出書一看,是《李白年譜》和《李白叢考》,。噢,我想起來,,蔡老晚年研究李白,,曾要我找有關(guān)李白的書借他。這件小事,,蔡老還一直記在心上,;蔡三強先生還特地從北京帶書來還我。此時,,他的臉上有一種完成父親托付之后的輕松和淡淡的笑容,。蔡老信守諾言的美德,以及從蔡三強先生身上顯示出來的家風(fēng),,讓我深深感動,!
劉志峰又介紹我結(jié)識蔡老的侄兒蔡榮生,我送他一本《蔡其矯年譜》,,并提出想看看蔡氏家譜的愿望,,他一口答應(yīng)。不久,,家譜拿來了,,我細細翻看,并向蔡榮生請教有關(guān)內(nèi)容,,他一一作答,。我再用手機拍照家譜中的有關(guān)資料。
看完了家譜,,我和蔡三強先生邊談邊到后山仙洞橋的“鄉(xiāng)村公園”,,那是蔡老晚年苦心經(jīng)營的綠色家園。參會的眾多來賓早已聚散在亭子邊上,。我快步來到蔡老的墓碑前拜祭,,放下背包,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心里默默地禱告:蔡老,,我來看您了!還帶來了《蔡其矯年譜》……我終于可以放下郁結(jié)在心頭的十年心愿,。
頭上的鳳凰木,,比十多年前又長高了許多,舒展開的綠色枝葉,,遮蓋著蔡老充滿詩意的棲息地,。一直站立在鳳凰木下的燕影和靜芬,眼睛已經(jīng)溫潤了,閃著淚光……
每年夏天,,鳳凰木開花,,那數(shù)不清的鮮艷花朵,開滿了向四面空間舒展的枝條,。即使是秋風(fēng)吹起,,鳳凰花一大朵、一大朵地落下來,,也依然是鮮艷如火……
故鄉(xiāng)紅
在晉江梧林社區(qū)的古民居里轉(zhuǎn)悠,,眼睛有一種應(yīng)接不暇的緊張。這里是閩南著名的僑鄉(xiāng),,在海外謀生的華僑,,積累了一定的財富,都要回老家建房蓋厝,,于是梧林就有了一批哥特式,、古羅馬式的洋樓,成為僑鄉(xiāng)的標志性建筑,。
但真正吸引我的還是紅磚紅瓦紅照墻的閩南古厝,,雖然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的風(fēng)雨,仍然是那種似乎是永不退色的溫潤紅,。有的古厝,,長期無人居住,但走去居然沒有破敗之感,,因為屋內(nèi)居然長著盤根錯節(jié)的榕樹,,繁茂的枝葉覆蓋著古舊的房屋,散發(fā)著旺盛的生命力,。特別是走出大門,,看到溫暖色澤的紅磚外墻,我得到的是一種喜慶和吉祥的紅色心理暗示,。
在晉江市內(nèi)的“五店市”走訪,,我依然是被紅磚大厝所吸引。這里的紅磚大厝,,還是閩南官式建筑,,但更大更氣派,外部墻面的紅磚是私人定制的獨特圖案,,更加講究,,體現(xiàn)了當年宒主的富有和文雅。在這樣的紅磚古厝內(nèi),,聽著小戲臺上洞簫和琵琶合奏的悠悠南音,,會深深感受到閩南獨特的文化氛圍和內(nèi)涵,。
在晉江,看到的不僅有紅磚砌成的外墻和蓋頂?shù)募t瓦,,而且室內(nèi)的地板,,還有窗戶的裝飾,以及小巷的地面,,到處可見紅磚,。據(jù)專家研究:閩南的紅磚古厝建筑,是以泉州為核心,,向周邊輻射,其中泉州“最紅”,,漳州的紅磚厝多以紅磚和灰磚混搭,,廈門和金門的紅磚厝也有些不同。今天,,我看到的就是屬于“最紅”的紅磚古厝,,心中暗喜,心理上似乎又為眼前的紅磚古厝,,增添了一層紅紅的色彩,。
在四處照眼的紅磚厝中,可以強烈地體會到紅磚文化里積淀著閩南人熱情,、豪爽,、樂觀,愛拼才會贏的沖勁和昂揚精神,。
一位久居異鄉(xiāng)的晉江詩人,,這次回鄉(xiāng)參會,一直忙著在各式的紅磚老厝前留影,。會后在微信上把這些照片刊出,,稱之為:“我眷戀的故鄉(xiāng)紅”,表達了游子對家鄉(xiāng)紅磚色彩的深情思戀:紅磚古厝,,已成為家鄉(xiāng)的一種象征,。
我是從青磚灰瓦的閩東來,年青時剛到寧德蕉城,,有空很喜歡在老城區(qū)的小巷里轉(zhuǎn)悠,。那里是當年大戶大家的住宅,一律是用青磚砌成高高的防火墻,,和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風(fēng)雨而散發(fā)著古意的由灰變黑的瓦頂,。在青磚夾道的幽暗的小巷里行走,看到古舊大門石階邊上滋生的青苔,,腳步會不知不覺放慢,,懷古的幽思油然而生,,因為滿眼皆是滄桑之感……
在青磚灰瓦的閩東,生活了幾十年,,一直未覺察到這種民居的色彩,,可能過于暗淡,對人心靈的暗示偏于內(nèi)斂和沉靜,,屬于“過去式”,;相異于閩南紅磚文化內(nèi)涵所蘊含的“向前看”。所以每回車過閩南,,或踏上閩南的土地,,首先被驚艷的都是閩南溫潤的紅磚墻,和蓋頂?shù)募t磚,。從我客居的廈門海滄高樓的窗口下望,,對面就是紅磚蓋頂?shù)膶W(xué)校。我常常喜歡站在窗口觀望:雨后的蓋頂紅磚,,特別地新鮮明朗,,心里總會滋生出一種愉悅的美感,一種發(fā)自生命內(nèi)在的淡淡歡喜……
我記得有一回到晉江圓坂,,蔡其矯老師曾帶我去看他出身的老厝,,也是典型的紅磚墻面的閩南民居。那時已經(jīng)沒有人居住,,從外墻的窗口向屋內(nèi)望去,,只見一片空寂和荒蕪。但是紅磚砌成外墻,,還是一片溫潤的深紅,,依然散發(fā)著勃勃的生機……
誕生在這樣的紅磚老厝,也許紅磚鮮艷的色彩,,早早就潛入他孩提的雙眼和心靈,,奠定了他的美感基調(diào)。蔡老晚年在《我的童年》中寫道:“童年決定了人一生的氣質(zhì),、愛好,、心靈發(fā)展方向以及藝術(shù)觀賞的穿透力。”我想,,蔡老一生喜愛紅色,,也許是一種閩南紅磚文化色彩基因的遺傳。他的詩篇色彩的基調(diào),,也是紅色:在他的詩中,,有風(fēng)中玫瑰“飛舞的焰火,躍動的霞光”,;有在光明中燃燒的楓葉,;有亞熱帶光澤的紅豆,;有琺瑯般色彩的木棉的熱焰;有如跳動點點鮮紅的火的臨江刺桐花,;還有在遠山蒼茫襯托下,,有如一樹飛揚焰火的烏桕樹……最后,他所選擇的詩意棲居地也是開放著火紅花朵的鳳凰木下……
蔡老一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雖然屢經(jīng)坎坷,但他所追求的是“化苦難為歡樂”的美學(xué),;而紅色,,就是歡樂的色彩;故鄉(xiāng)紅,,應(yīng)是蔡其矯詩歌歡樂美學(xué)的基調(diào),。
1964年,蔡老寫下著名詩篇《紅甲吹》,。“紅甲吹”,是閩南民間喜慶的音樂,,是以小鼓,、嗩吶、小鑼為主的樂隊,。吹鼓手都穿著紅馬甲,,所以叫“紅甲吹”。
如此甜蜜而又華麗
閩南民間喜慶的樂音,;
那銅鉦緩慢的敲擊
吹起陣陣歡樂的風(fēng),,
那鎖吶急囀的吹奏
有如早春林中百鳥的交鳴。
于是我又回到孩童時候
用喜悅的眼睛看到這一場景:
到處懸掛著腥紅錦繡的帳幔,,
長長的杉木板鋪在天井,,
吉祥的歌句,飛揚的粟米,,
還有新娘衣裙的悉悉聲,。
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全出現(xiàn)了
帶著它的色彩和它的風(fēng)情:
扁擔(dān)挑著雕縷涂金的漆籃,
戴花的婦女芬芳襲人,,
稻田蕩漾著明亮的氣流,,
蜜蜂身上沾滿金色的花粉。
在這首詩中,,穿著紅馬甲的吹鼓手,,吹奏的是喜慶的“紅甲吹;新婚場景到處懸掛著腥紅錦繡的帳幔,;雕縷涂金的漆籃,;蜜蜂身上沾滿的金色花粉……總之,,留在詩人童年記憶里的家鄉(xiāng)色彩和風(fēng)情,多是紅色的——
這就是蔡老詩中充滿歡樂色彩的“故鄉(xiāng)紅”,!
責(zé)任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