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品曲/東湖酒嶼 百年變遷
東僑新景 范坤朝 攝
這是一個外國人,,在一百多年前的一天,,帶著好奇的目光,站在西山的半山腰上,,向東俯瞰蕉城全景,拍下了這樣一張照片,,為寧德留下了永久的紀念,。凝視照片,我們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的東湖:遠處三都島、青山島,、城澳半島灰蒙蒼茫,,隱約可見;近處,東湖中的酒嶼(塔山),、金甌山(大門山),、猴毛嶼(烏龜山)清晰可見,其周圍海水茫茫,,看似幾艘大小不等的小船飄泊在海面上,。最近的是酒嶼,好象比其他島嶼大了許多,,山頂上建于清乾隆年間的靈瑞塔也象一根雷達天線般看得十分清楚,。
此照片拍攝于清光緒年間,拍攝者是德國建筑師恩斯特·柏石曼,。此人當時曾走遍中國的大部分地區(qū),,行程數(shù)萬里,拍下了許多中國古代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古民居和各地風土人情的照片,回國以后,,集結(jié)出版了論述中國建筑的專著,。其書中的一幅照片下標有“福建省三都澳的城市和港灣”字樣。據(jù)考證,,這可能是最早見證東湖百年前模樣的照片了,。
看起來,金甌山,、猴毛嶼是以形象來命名的,,這也符合傳統(tǒng)習慣上對山名、地名進行命名的方法,,如“白鶴嶺”“金蛇頭”之類,。那么“酒嶼” 呢?橫看豎看,都未能找到“嶼”與“酒”相關(guān)之處,,那么其名稱又由何而來?筆者從寧德地方志以及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中找到了答案:相傳仙人鐵拐李云游到寧德蕉城地界,,因他身上又臟又臭,人們以為是乞丐,,都象躲避瘟疫似地遠離著他,。正當他搖頭感嘆世間冷漠無情時,發(fā)現(xiàn)一家小酒店并沒有關(guān)門,,來到酒店前,,老板見他落泊可憐,,給了他一個糯米團。鐵拐李接受了老板的施舍,,徑直來到酒店旁的水井邊,,將糯米團投入水井。從此,,酒店老板的水井里出的都是酒了,。于是人們把這個小島命名為“酒嶼”。從此這個無名之島有了個飄著酒香的好聽名字,。這個迷人的傳說,,意味著東湖之水,那可不是一般的水,,本地人都說:那是“清水也變錢”的地方呢。
確實這樣,,自南宋淳佑年間縣令李澤民率領(lǐng)軍民以酒嶼為中心,,“筑堤二百余丈,周九百五十余丈”,,有了南起洋尾駙馬塘,,北聯(lián)金鷗嶼、猴毛嶼至蘭岫的“李公堤”后,,酒嶼周邊出現(xiàn)“水田毗連數(shù)十里,,湖堤環(huán)帶,歷宋而元,,居民富庶”的景象達100多年,。這百來年里,寧德城郊陸地延伸到酒嶼,,酒嶼也就成為寧德出入??诘淖钪匾拇a頭。那些年月,,商艘賈船,,小艇漁舟都停靠在酒嶼港上,。人們上岸取水,、交易、游玩,、進城,,形成了酒嶼市。明初洪武進士林保童有詩為證:“糥醁飄香缶甕中,,桃花暖處碧溶溶,。江濤發(fā)岸葡萄綠,,石乳懸崖琥珀濃。痛飲漁郎煙底臥,,酣歌舟子月中逢,。東風艤棹知多少,興入曹溪第幾重”,??梢韵胂螅菚r候的酒嶼,,碼頭繁忙,,市場興旺,酒肆遍布,,酒香四溢,,文人會聚,詩潮如涌,。明馬承賓開發(fā)酒嶼山,,“構(gòu)二亭于酒嶼”,曰“樂天亭”和“知命亭”,,明詩人陳癸作“山含竹樹翠云繞,,岸夾桃花錦浪新。畫艇鑒湖懷賀老,,綠衰青笠訪元真”之詩贊頌,。如此繁榮的酒嶼,有酒,、有詩,、有依山傍海之美景,鐵拐李如再次路過,,他或許也再不愿離去了,。
然而世事滄桑,李公堤不幸在元朝末崩潰了,,酒嶼周邊復為海水湮沒,。到了清乾隆年間,知縣徐兆麒在繼南宋之后第二次率眾修筑東湖塘,,共筑塘堤四條,,計長八百一十六丈。其中一條塘堤叫“佛塔塍”,,寧德城郊陸地再次延伸至酒嶼,。大小船只停泊于酒嶼碼頭,酒嶼市也再度繁榮起來,,“設(shè)稅館,、牙行,、塘汛于此,商賈云集成市”,。形成了“百貨駢集,,兩岸帆檣如幟,酒樓茶肆霧屬云連”的景象,,酒嶼之酒再度飄香,。據(jù)記載,為防止外來侵略和海盜騷擾,,清朝庭還在酒嶼山上建炮臺,,以保衛(wèi)酒嶼和寧德縣城的安寧。那時,,酒嶼山上的諸多景點,,加上海面上沙鷗翔集,白帆片片,,酒嶼不僅是宜居之地,,也是寧德民眾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的休閑旅游之地,。然而,在清乾隆二十年,,東湖塘海堤被八月大潮所沖毀,,至使“水入東湖,酒嶼市廢”,。此后的一個很長時間里,,雖不斷有大小規(guī)模不等的修堤之行動,可直到一百年前恩斯特·柏石曼拍下那張照片時,,酒嶼還是一個孤島,。真正大規(guī)模的修堤應(yīng)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人民政府領(lǐng)導下,,寧德人以不屈不撓的犧牲精神,,開始進行東湖第三次圍塘,而且其規(guī)模是古代二次圍塘所不能比,。在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犧牲之后,,終于在1958-1965年建成金蛇頭海峽二十五孔橋、金馬主堤合龍閉氣,,完成主體工程,。海堤從洋尾至貴岐,聯(lián)金蛇頭,、接馬山塘,,全長2760米,。金蛇頭二十五孔橋如一巨大的鏈條,牢牢鎖住了興風作浪的東海蛟龍,。酒嶼也終于能夠安然地挺立在東湖之上了,。
千百年來,人們夢想著把洶涌的海水阻擋在東湖之外,,向大自然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筑起美麗的家園。如今,,這個夢已現(xiàn)實地突兀在人們的眼前,。隨著東僑開發(fā)區(qū)建設(shè)的日新月異,東僑市區(qū)已延伸到三都澳海邊,,而酒嶼已被四通八達的道路,,被林立的高樓包圍在其中,成為城中的公園了,。然而,,酒嶼之酒香何處尋覓?帶著尋找傳說中仙人足跡的好奇,筆者找到如今塔山村吳厝里那口傳說被仙人扔進糯米團而出醇香美酒的千年古井,?;蛟S是當?shù)卮迕袷来鄠髦@一個美麗的傳說,亦或是幾十年前沒有自來水時這井還發(fā)揮著其作用,,只見井還在,,然而青苔飄浮,水已渾濁,,已沒有人在此擔水煮飯,,仙人更杳如黃鶴。當然,,傳說者,,乃人們美好愿望的寄托,然而,,這是一個十分美麗且耐人尋味的人文景觀,,似也不為更多的人所熟知。我想東僑作為一個新興的現(xiàn)代化城市,,不缺現(xiàn)代元素,,缺的是歷史人文景觀。如能籍諸如此類美麗傳說,,發(fā)掘它歷史文化意義,,這對于進一步打造塔山的人文景觀乃至豐富東僑的歷史文化都有重要的意義。
□ 東僑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