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芳/濤聲依念“李公堤”
翻開東僑的歷史,,目光鎖定于三千萬年前,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留下的U型海灣,。這個海灣被稱為東陂,,又叫東湖。它枕山襟海,,位于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qū)的東南部,,與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三都澳和盛產(chǎn)大黃魚的官井洋一脈相連。
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然后繁衍不息,世代以捕魚農(nóng)耕為主要生活來源,。在海灣里生活,,老百姓聽命于天。潮來滾滾涌浪,,他們劃著極簡易的翹尾船出海打魚,,遇上大風大浪只好任由漂泊,直到能平安歸家,。退潮后,,海灣遍地爛泥,。不過,擱淺在泥沙上的海產(chǎn)品非常豐富,,蛤,、蟹、彈涂魚,、蝦,、貝俯拾即是,他們會趕在潮水再次來臨時,,舉家忙碌撿拾,,回家再進行分類,然后坐船或步行到城里,,換回糧油食鹽等日常用品。你會想,,那時的老百姓每天都能吃上海鮮,,過得可真安逸呀。事實上他們雖歷代勤于海上作業(yè),,但由于海上風浪不測,,非常兇險,生命朝不保夕的事時有發(fā)生,。再加上傍山之海山多田少,,有的人家耕種少許山地,卻因為天災人患等因素仍無法完成賦稅,。再加上大多數(shù)老百姓的房子是用石頭,、木頭和菅草之類的進行混合搭蓋,遇上臺風便席卷一空,。
世世代代,,當?shù)乩习傩站涂释押Ks出海灣,讓滄海變桑田的美好心愿,。老百姓不斷求助于官府,,可是官府皆因山高水迅、風大浪急,、工程浩大而望洋興嘆,,無法付諸行動。直到了宋淳祐九年(公元1249年),,當?shù)匦姓L官李澤民上任后鐵肩當?shù)?,他懷?ldquo;立心愛民,政平訟簡,,民安之”的拳拳愛民之心,,一次又一次帶領專業(yè)工程人員實地考察,,周密擬定計劃方案,上報福州知府陳韡審批,。他的赤誠之心和果敢勇氣得到陳韡的認可,,同意了此項工程建設并撥款支持。獲得批準后李澤民便加緊籌工籌勞,,規(guī)劃建堤路線,,日以繼夜開始主持修筑長堤工作??墒遣痪?,卻遇到臺風肆虐狂風暴雨不斷,長堤屢建屢毀,。李澤民并不灰心,,他總是帶領下屬和學生親臨現(xiàn)場,與工人悉心謀劃戰(zhàn)天斗地,。在他們眾志成城不屈不撓的奮斗中,,工程如期完工,筑成了二百余丈(六百余米),,周長九百五十丈(二千八百五十余米)的長堤,,從老天爺手上贏來兩萬多畝的土地,李澤民也成為治理東陂第一人,。至此旱澇有備,、桑麻遍野、魚米豐足,,老百姓感念其大恩大德,,就將此堤名為“李公堤”。
清·顧祖禹《二十一史方輿紀要》(51)(卷96卷97)也記錄道:“東湖城東又有東湖,,宋令李澤民以山高水迅,,堤而湖之。起附馬塘,,歷酒嶼,,歷金甌、延岫,,至藍岫,,由是旱澇有備,民號李公堤,。又水南湖,,在縣東北之銅鏡村,潴水不竭,,可資灌溉,。”,,此堤大概修建的范圍,在現(xiàn)今的古溪村——塔山南——五里亭一線,。理學家古田人趙汝騰欣然撰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先賢祠記》,,對李澤民的政績稱頌不已。關于“李公堤”修筑之難,,李澤民與當?shù)乩习傩找庵局畧?,現(xiàn)在還流傳著這樣的傳說:東湖堤修筑到九九八十一天的時候,狂風大作,,大浪濤天,,剛建成雛形的長堤和工地上的石塊等全部被沖垮沖走,工程第五次遭受全面的毀滅,。身體瘦削面容憔悴的李澤民悲痛欲絕,,他向天跪倒:“蒼天呀,睜開眼睛看看吧,,我一心為民卻屢遭堤毀人亡,,這天理何在呀?”瞬時,,空中飛下一只金色巨蛇,它橫臥在長堤旁一動也不動,。突然,,大雨止歇,那洶涌澎湃的浪潮紛紛向外退去,。巨蛇像一堵堅不可摧的堤壩攔在兩山之間,,李澤民和眾人欣喜不已,他們知道金蛇是來幫助筑堤的,,便一齊朝它拜了三拜,,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建設,從此,,工程進展非常順利,。長堤筑成后,因為金蛇私自下凡違反天規(guī),,被玉皇大帝下令斬首,,它的頭至今還留在長堤之旁,便是如今的“金蛇頭”,。
李澤民付諸之艱辛蒼天可鑒,,終不負百姓所望?;厥字虤v程,,同事肝膽,、百姓鼎力而感慨萬端,便欣然揮毫寫下一首七律《東湖》:“四圍圖畫簇鮮妍,,為托湖天匯眾川,。蟻運筧泥千掌鬧,虹牽堤勢兩山連,。旌旗耀日鼓鼙壯,,冠蓋如云羅綺鮮。才陋冒然興大役,,幸而集事謝群賢,。”乾隆版《寧德縣志·卷一·與地·山川·東陂》中記載了建成李公堤后的景象:“圖畫簇鮮,已見歌于大雅,;旱澇有備,,尤兼濟于偏方。賢才匯進,,海濱興鄒魯之風,;弦誦聲聞,村落峙坻京之積,。”足見當時興盛繁榮和建堤之功,。
歷史雖然遠去,“李公堤”也湮滅于滾滾的浪潮中,,但時空永遠記載了這一頁,。生生不息的海浪記得它,新的長堤在懷念它,?;赝@段歷史,從來像一盞明燈點亮在老百姓的心頭,。
□ 東僑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