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故鄉(xiāng)的獅峰寺
連綿的陰雨,,今天放晴,,陽光燦燦氣溫灼升如入初夏,,深秋天空高遠(yuǎn)遼闊。友人們想看看古民居和千年古剎,于是,回到了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的獅峰寺,位于獅峰山麓,,前臨筆架山,,后靠獅子峰,左有獅子降伏,,右為錦鯉上游,。這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剎,風(fēng)雨千年,,歷經(jīng)興衰,,依然如故。獅峰寺的清幽禪境是我最常去的地方,,至今仍是我最愛的寺院,,沒有之一。寺中的院落總是那么清凈,,晴天如此,雨天亦然,,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建于唐朝至今仍保持完整原貌的寺廟之一,,更是因為它是我童年的后花園。農(nóng)村的孩子,,沒有城市規(guī)劃齊整的小區(qū),,村野巷陌四處奔跑,自有清風(fēng)自在,,野花悠香,,小時候,這里是最美的后花園,,樹上的鳴蟬,,池中的魚兒,法相莊嚴(yán)的佛陀,,還有暮鼓中沉沉的佛號……
到達(dá)獅峰寺的時候,,已是傍晚時分,安靜的寺廟掩映在古樹里,。拾階而上,,大雄寶殿內(nèi)斗拱交錯,梁架井井,頂部描龍畫鳳,,栩栩如生,,圖案雖經(jīng)年累月但尚可依稀見當(dāng)年風(fēng)采。殿中香煙繚繞檀香隱隱,,梵唱悠悠,,到處一塵不染,有微風(fēng)拂面,,無上清涼,,令人油然而生一份敬重。殿后一池睡蓮碧葉浮水,,亭亭靜謐,,猶在注釋佛的微笑。“方池影動魚窺客,,半嶺聲來竹引風(fēng),。”池壁上的題詠相傳是明正德皇帝游江南時所題,不知真假,,但看著好就好,,魚游池底,清幽別致,。光影穿行里,,宛若看到很多年前,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在這里拍了一張照片,,弟弟很萌,,天真無邪的樣子,媽媽卷著當(dāng)時流行的爆炸頭,,而我一臉的嚴(yán)肅,,可能感覺照相是很莊重的一件事兒,站得筆挺,,手指都緊貼著褲沿,,弟弟的衣服和我的褲子是小叔叔退伍回來的軍裝改的,媽媽說,,這綠色就像池中碧葉映白蓮,。多年未回,清池猶在,,蓮葉依舊,,只是池影里的不再少年。
池后觀音閣,,菩薩寶相端慈,,悲憫眾生的慈悲,,座后的西方幻境,層層寶樹,,小時候我想,,天上是不是就是這個樣子呢?稚子無知,,而菩薩默然,,唯佛前燭燈,如天際星芒,,透出點點明意,。
閣旁有千年古柏一株,據(jù)寺僧云未有此寺,,先有此柏,。仰首望去,古柏巍峨?yún)⑻?,樹顛有云團團,,樹下聰明泉,源頭活水,,清澈明凈,,相傳這口泉,因一只神鹿跳入成泉,,故飲此泉水能聰明,,因而得名聰明泉。明代寧德僉事陳褒游寺有詩云:“騶蹄暫爾駐松關(guān),,風(fēng)味群僧一樣山,。嶺樹初抽云外色,庭花爭破雨中顏,。阜財正想南風(fēng)爽,隨柳應(yīng)慚小子閑,。極目西峰更西處,,愁懷無那更須刪。”
這口清泉,,我小時候最愛在這里撈小蝦米,,扔硬幣。佛家慈悲,,眾生平等,,寺里有個師傅,人很好,,但頭上長著好幾個肉疙瘩,,孩子們都怕他,,他見我們殺生就出來趕,小伙伴們一看到他來了就呼啦啦撒腿就跑,,見他不追了,,過會又偷偷地跑回來。小時候我鼻根處長了一個疔,,后來抱到寺廟里疙瘩師傅給治好的,,師傅的教誨充滿著慈悲與智慧,二十幾年過去了,,師傅早已追隨佛陀往生極樂,,我們,依然娑婆浮沉,,紅塵煉心,。
寺外云中山色,寺中走一圈,,暮色已濃,,暮色間的獅峰禪寺,靜寂,,清涼,。我們也起身告別再入俗塵,我們都在追求一種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人選擇熱鬧的城市,,有人選擇安靜的村野山林,這些都是好的,,不管何時何地,,亦愿能有一顆明凈若秋水長天的心,慈悲簡靜,,化開喧囂雜念,,沉淀塵煙,在歲月中風(fēng)雨無懼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