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良熱/屏南泥鰍包
寧德網(wǎng)(江良熱)如今屏南縣城各大餐館酒樓都有一道菜叫泥鰍包,香酥可口的泥鰍包味道真的不一般,。但凡路過此村的行商客旅,大都不會忘記嘗一嘗這里的泥鰍包,,不僅如此,還有不少人就是沖著這道美食慕名前來,。泥鰍包本是這一帶農(nóng)家的一道家常菜,,方圓左近村子里的人們都會做,但是最先將這道菜做到極致,,使它出名,、走紅的是前高溪人。
泥鰍是屏南水田里常見的一種無鱗小魚,,身體圓筒形,腹部淺黃色,,背部灰黑色,,身體表面會分泌一種粘液,善于鉆泥土,,愛吃蚯蚓等小蟲,,最大的泥鰍也不過成人的大拇指那么大,體長也不過十幾厘米,。起初稻田野生泥鰍多,,農(nóng)民們在翻地犁田等田間勞作中,能夠順手撿到不少泥鰍黃鱔,。后來隨著農(nóng)藥化肥的大量使用,,田里野生的泥鰍才逐漸減少,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于是泥鰍養(yǎng)殖戶就應(yīng)運(yùn)而生,。人工養(yǎng)殖的泥鰍雖然個頭較大,但是肉較老,,沒有野生的細(xì)嫩,。
先前農(nóng)家的泥鰍包是煎出來的。因?yàn)楫?dāng)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低,,油料少,,無法奢侈到用油炸泥鰍包。其做法是,,先在鍋里放些冷水,,然后將活的泥鰍倒入鍋里加熱煮沸,煮熟后撈上來,,用竹簽劃開肚皮,,把內(nèi)臟挖干凈,,然后放在碾成粉末的番薯粉里翻動,讓泥鰍包裹上一層番薯粉,,再把它一條條排在熱鍋里煎,,等它不粘鍋的時候?qū)⑺贿呍偌澹鹊侥圉q包顏色發(fā)黃的時候,,加入一些紫蘇葉或者酸菜,,炒一炒,再加入少量的湯,,等湯開了,,放入調(diào)味品,便可以起鍋,。
后來前高溪的林信餐館在實(shí)踐中嘗試用油炸泥鰍包,,炸好后,加一些胡椒粉等香料,,便可以裝盤,,然后用蒜頭醋蘸著吃。經(jīng)過油炸的泥鰍包,,連骨頭和刺都酥了,,可以連肉帶骨吃下。這樣做出來的泥鰍包深受顧客歡迎,,于是名氣越來越大,,其烹調(diào)技術(shù)也廣為傳播,使這道菜逐漸成為屏南家喻戶曉的美食,。
責(zé)任編輯:吳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