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珠/文脈蔚然之地——赤溪
文脈蔚然之地——赤溪
□陳巧珠/文 李昌林/圖
赤溪古稱雁樂里,,地處蕉城區(qū)北部,,東鄰福安,,北接周寧,,西連寧屏路,。雁樂溪從深山峽谷中日夜不停地款款而行,貫穿整個赤溪鎮(zhèn),一條公路如飄帶與它相行相隨,,且隱且遁,連接了赤溪這個世外桃源與村外精彩的兩個世界,。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赤溪鎮(zhèn)東北一座獅子山,,形似獅子威武屹立,四野清幽,,修竹茂林,,滿目蒼翠,映襯著赤溪人文根脈的興盛,。我從山腳緩緩拾階而上,,迎面而來的是一座文昌閣,莊嚴(yán)肅穆而立,。查閱相關(guān)史料記載,,赤溪文昌閣,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供奉孔子神像,、文昌帝君神像、魁清公神像,。近年來重建落成的文昌閣,,古色古香,深邃典雅,。從大門而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不同牌匾讓人駐足瞻仰,,這些圣人君子的教化精髓,,也寄托著對莘莘學(xué)子的厚望。
春天里來到赤溪,,你會看到成片的桃花,,粉嫩地如情竇初懷的少女,欲說還休的嬌羞,,漫山遍野地鋪陳開來,?;鸺t的一叢一叢,炫目的燦爛,,熱烈又妖嬈,,每一朵花都在訴說著繁華似錦、福滿人間,,訴說著地老天荒,,海枯石爛,,萼紅灼灼與文脈馨香,,沁人心脾,淵遠(yuǎn)流長,。
一樹一樹一繁華,,開枝散葉,那一種美充盈著誘惑,,如赤溪這片山水孕育出人丁繁茂,。周末,車流不息,,游人如織,,他們跟隨時間的腳步,在這里聆聽大自然的細(xì)語,,熟悉的,、陌生的人,相遇在這片新天地里,,新的喜悅里,。
金黃色的稻田,那是吉祥如意,,那是金玉滿堂,,赤溪人構(gòu)筑這世外桃源的小天地,以詩書繼世,,心里裝著大乾坤,。走吧,到赤溪,,站在這片堅(jiān)實(shí)的土地上,,赤溪人比以往更堅(jiān)定更有力;天空片片浮云逍遙自在,,溫暖的陽光,,點(diǎn)亮我們的內(nèi)心,閉上眼睛,深呼吸,,品嘗赤溪獨(dú)特的空氣,,甘甜、滋潤,。
守護(hù)夢想,,不被平庸磨滅,赤溪人用汗水澆灌這片土地,,用勤勞的雙手高揚(yáng)幸福的經(jīng)幡,,吟唱春意和盎然的生機(jī),這片大地總是對藍(lán)天展示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站在山崗上,看著天地澄明,,遠(yuǎn)山近水,,又添新綠,心靈的愉悅閃爍著想象的光芒,,這既是向赤溪這方山水人文的致敬,,更是放松心弦、凈化心靈,。俯視山腳下華屋連片,,赤溪人把夢想嵌入一磚一瓦中,嵌進(jìn)一幀幀福祿雕刻中,,彩蝶飛舞,,飛燕繞梁,庸常的柴米油鹽溶進(jìn)愛的味道,,裊裊的炊煙升騰出家的溫暖,。
春天被花花草草們占有了,那些花草都在借著時節(jié)的力量,,為自己生存的欣喜,,日夜不停地努力與歌唱。一條碎石小路向前蜿蜒而去,,幾位年輕人帶著朝氣走走停停,,他們手牽著手,賞荷觀魚,,聽風(fēng)品香,,流連忘返,窺探著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村落,。
雁樂溪水如碧玉溫潤,,灌溉良田千頃,藍(lán)天白云映照著青山綠樹,那片肥沃的土地沐浴祥光,。春播秋收,,結(jié)實(shí)飽滿的稻穗在秋風(fēng)中搖曳,為群山懷抱中的赤溪村增添了一份靈動與喜悅,。
四季更替,,枯榮輪回,花發(fā)花謝,,好客的赤溪人在田野里播種下熱情,,那些青翠欲滴的葉片,像手掌,,像旗幡,,向客人們表達(dá)著親情與善意。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根草,,一切都在成長,都是一個鮮活的愛的生命,,莖脈里的汁液都是赤溪人的精神,。
雁樂溪水流逝成夢境,兩岸茶園譜寫夢的歌謠,。千百年光陰荏苒,,物換星移,不變的是山野中隱約飄蕩著茶葉清新的氣息,,氤氳著一個安詳?shù)氖澜纭?/p>
我站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之上,,像站在一個繁華的故事里,流光溢彩,,聽錦瑟江山,,撥動心曲。天光云影,,漸悟詩書堂奧,,甚至每一棵樹木,莫不深沉蘊(yùn)藉,。群山如硯,,潺潺流水如墨,山風(fēng)穿林,,如翻書吟詩聲,、如誦經(jīng)典音,好一個文脈蔚然之地——赤溪,。
責(zé)任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