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澤民/墻上的新年
寧德網(wǎng)(疏澤民) 農(nóng)家人喜歡串門,,走進鄰家客廳,最先映入眼簾的,,往往是墻上的新年,。
可不是么,,墻上泛黃的山水畫不見了,,被蟲蛀成千瘡百孔的掛圖不見了,,缺了角的年歷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年畫、嶄新的中堂,、嶄新的掛歷,,貼滿了整面墻。人靠衣妝,,墻靠畫妝,,嶄新的年畫貼上墻,屋子里頓時蓬蓽生輝,。
年畫是農(nóng)家新年里奢侈的裝潢,。臘月里,集鎮(zhèn)上擺出不少賣年畫的攤子,。攤主將不同主題,、不同圖案的年畫用木夾吊掛在拉線上,就成了顯目的招牌,。莊稼人趕集,,看中了哪一張,談好價,,付過錢,,便將年畫卷成圓筒,外面裹上廢紙,,用線繩扎緊,,放進竹籃里,,或吊在扁擔(dān)上。買回來的新年畫,,總被孩子偷偷展開,,瞧一瞧栩栩如生的圖案,聞一聞散發(fā)著油墨味的清香,,便盼著新年早一天到來,。
貼年畫選擇在大年三十。先將墻上的舊年畫揭下來,,用圖釘將新年畫釘上墻,。一般將大幅面的山水畫貼在堂屋正中間:一人在凳子上按圖釘,另一人后退到大門邊,,看是不是縫中,,有沒有貼正。排好了正中位置,,其余的年畫就圍著它對稱排列,。
掛中堂的,通常是莊子里的大戶人家,。中堂差不多有一扇門板那么大,,上下帶軸,兩邊配上同樣帶軸的對聯(lián),,掛在堂屋正墻,,顯得氣派。中堂的圖案通常是山水畫,,或是松鶴延年圖,,或是喜鵲登梅、丹鳳朝陽彩繪,。孩子們對中堂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中堂兩邊的年畫,,尤其是一幅多圖,、如連環(huán)畫配有文字說明的年畫,一幅畫就是一個故事,,一張圖就是一部電影,。孩子們最喜歡看的,是革命歷史題材和武打電影的年畫,,如《江姐》《智取威虎山》《紅旗渠》《上甘嶺》《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等,。去鄰居家,在親戚家,,見到這類年畫,,便端條板凳,,跪上去,趴在墻上,,摸著畫面,,一張圖挨著一張圖仔細看,看完了圖畫,,就讀配圖文字,,一直讀到年畫右下方的版權(quán)說明、定價,、印制日期,,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農(nóng)家有孩子在學(xué)校讀書的,,墻上往往多了一項內(nèi)容:獎狀,。三好學(xué)生,優(yōu)秀少先隊員,,單科或綜合考試成績排上前幾名,,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等,,都能獲得一紙獎狀,。獎狀通常貼在中堂的左右兩側(cè)下方,一旦貼上,,便不再更換,,只有添加或移位。獎狀是孩子在學(xué)校表現(xiàn)的一種證明,,在農(nóng)家人眼里,它是最值得驕傲的年畫,。
后來,,農(nóng)家的土坯房換成小洋樓,水泥白粉墻替代了泥土墻,,白凈的墻壁,,再也不用年畫去裝潢,若張貼年畫,,反而弄臟或弄壞了墻面,。堂屋的后墻上,掛起帶時鐘的牌匾,,或是用相框裝裱的油畫,,經(jīng)年不換。而更多的人家,,則什么也不掛,,一面白墻顯得素雅而簡約,。走進農(nóng)家新樓,看不到墻上的年畫,,也就感受不到歲月的更替,。
色彩斑斕、內(nèi)容豐富的年畫,,曾經(jīng)帶給我們無限歡樂和喜慶的年畫,,如一面旗幟,在歲月的深處獵獵招展……
責(zé)任編輯: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