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文儉/走吧,!去外表
心中風(fēng)景
寧德網(wǎng)消息(湯文儉)少年時代我們?nèi)ヌ送獯?,哪怕它近在眼前,也是一處遠方,。
霍童外表和我的村莊——咸村川中雖然分屬兩縣,,卻只離著十來里地。因為大姐出嫁此地,我便常借“親家舅”關(guān)系來往兩地,。它成為一個既親情洋溢,,又精彩無比的地方。
路途安靜偏僻,,每次前行總要邀約一兩位同齡人前往,,或是同走親戚的,或是來村里走親戚回去的,。得到父母同意,,幾人就像結(jié)拜兄弟去完成驚天動地的大事一般,手中摩拳擦掌,,眼里熠熠生輝,。大家口中高喊“走吧,去外表”,,腳下卻蹦蹦跳跳地出發(fā),。
爬過兩三里上坡路,我們到達“嶺頭亭”,。過了此地,,村莊不再望見?;厥字?,家中屋子掩藏難見,于是家人嘮叨聲消失無影,。溪邊偌大的小學(xué)空曠無人,,于是課業(yè)拋置九霄云外。望向前方,,山路向下穿行,曲折十八彎,。路兩旁是片片園地,,有我向往的鄉(xiāng)里中學(xué)的樹園子。路底一條溪流,,引領(lǐng)我們的好奇,,流淌未知遠方。它兩岸高聳的峭壁,,像是課本中的大江峽谷,。
一路故事不斷。亭子前方,,山頂山腳兩塊遙相呼應(yīng)的巨石,,傳說是關(guān)羽的青龍偃月刀所劈。往前,群山環(huán)抱的云門畬族村,,每逢三月三舉辦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終點前的“街頭亭村”,祖籍川中的國營合作社人員,,更是叫人品頭論足,,津津樂道……
半途的“楓亭”是我們的歇息地。走到這里,,正疲累口渴,,我們奔向亭旁的一汪泉水,“咕咚”猛喝,,“呼哧”喘氣,。接著步入亭中,在擺攤前買上零食,。錢少的拿粒甜糖,,錢多的取塊八果糕。吃著顏色單調(diào)的食物,,心中卻泛起五顏六色,。有人應(yīng)答攤主老人的問候,眉飛色舞,,興奮難抑,。有人走到亭子前門,瞧幾眼深刻難懂的門匾題字,,生出許多對學(xué)識的憧憬,。如果老人探親,亭子封閉,,我們只能窺視里頭,,若有所失。
仿佛西天取經(jīng)般,,我們千回百轉(zhuǎn)到達外表,。沿途既有徒步的艱辛,更有歡聲笑語,。我別過伙伴疾步走入大姐老屋,。迎面接連有人招呼“親家舅,來啦”,,頓感親切非常,,暖意遍布。見過大姐一家后,,我和同齡親戚游歷四處,。后山的那棵橄欖樹是否豐茂依然,,果實垂掛?舉首一望,,一路疾行似乎有了收獲,。樹旁小路通往擁有神秘武術(shù)的“后山里”,轉(zhuǎn)頭一視,,心中似乎找著圣地,,砰砰狂跳。
行走一番后,,我回到大姐前屋的雜貨店里,,當(dāng)起小掌柜。站立其中,,我似乎看到老家小伙伴投來的羨慕眼神,。我高聲叫賣,拿來送往,。因為幾許勤快和聰明,,得到了親家掌柜的獎賞。他口中說著“親家舅,,吃吧”,,手上就塞過幾粒冬瓜糖。站久店鋪,,我開始行走老街,。它躲藏土墻黑瓦的老屋中,“酒香不怕巷子深”,,靜靜堅守卻不可或缺,。日常貨物一應(yīng)俱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中有我心動的扁肉等面食店,。我仿佛看到以前眼饞自己望著它們的熾熱目光。于是此時彼時混合起來,,幾致迷亂,。
村里待久,我就到村子西口的溪邊,。這里風(fēng)景如畫,美不勝收,。村口大道綠樹成蔭,,一顆大榕樹掩映菩薩小廟。廟前青石路通往渡口,。渡口上以磐石為岸,,長有虬須叢生的古老大榕樹。農(nóng)人們在其中靜靜候渡。有人輕吐的煙圈,,就像縷縷青煙飄向空中,。對岸一片沙洲,其中白沙柔柔細細,,手難抓握,。往里,土地上栽種橘子樹,,蓊郁蔥蘢,。樹林中,曲徑通幽處有座寬闊廟堂,。那里青燈古佛,,陪伴著擁有不食人間煙火氣質(zhì)的僧人。相較山中寺廟,,這座水邊廟堂平添似水柔性,。
渡口有我村莊沒有的烏篷船,似乎離著不遠便到達不同世界,。船篷斑駁,,滿是歲月痕跡。船夫單身,,滄桑一般,,但不知是否深情愛過?船只是村莊建造,,只向村人免費,。我經(jīng)人介紹“這是親家舅”,便搖身而成厚待之人,。等到多人聚集,,船夫用竹篙撐住石壁,掉轉(zhuǎn)船頭,,再插入水中左右平衡,,緩慢前行。船尾的過路人搖動小櫓,,協(xié)助用勁,。他們劃出的不是陣陣漣漪,而是片片柔情,??粗司埃业男闹须y以按捺,,也想撐船搖櫓,,當(dāng)個擺渡人,。溪中清水從上游老家流下,似乎讓我望見村莊,,滋生思念,。其中幾只鴨子紅掌撥弄,呱呱叫鳴,。倘若岸上還有人們高喊幾聲,,這條小溪便奏響優(yōu)美交響樂。此程時光是最享用時刻,,不是終點的渡船卻是我的游玩目的,。溪面釀成我的水鄉(xiāng)印象,多年后我才知道此即夢里江南的景色,!
村里溪邊玩遍之后,,我開始想念那個天天要離開的老家。于是我又走趟來時路,。在道路盡頭——老家,,不久后,將有少年郎再度高喊“走吧,!去外表”——那永遠溫暖著少年時代的外表,!
責(zé)任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