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日出北岐,,霞浦灘涂如此讓人心旌搖擺!
寧德網(wǎng)(劉建平/文) 之前看過許多北岐日出的照片,,不論本地的、外來的,,攝影家,、愛好者還是旅游者,吸引眼球的,,總是不離那片徘徊的云彩和倒映的光影,。不巧我見過海面上的日出,一輪初升的太陽從海面下噴薄而出,,不恰當?shù)氖俏野讯呗?lián)系在一起了,,以為北岐看日出就是潮信赴約般的那一刻,否則就是錯過,。
我們知道,,暗黑與光亮的轉(zhuǎn)圜正是人嗜睡的時刻。起了個大早,,趕到山腳下,,見陰沉沉的天空不見日出,哈欠又上來了,。就是在車上打了個盹,,到山腰上,黑鴉鴉一片人群,,找不到位子了,。占位子是為了擺好相機的三腳架,海上日出時間已過,,卻不見人群散去,??粗鄼C鏡頭的指向,我想起來我忘了件事,,北岐是入??凇1贬慈粘?,不是為了那枚出海的初日,,而是借助剛爬上對面山頭的太陽,透過云層,,投射到北岐灣的光影,,光影之下,大片的灘涂,,密集的養(yǎng)殖紫菜的竹竿,,勞作的身影,成了一個謎一樣的神奇世界,。云彩變幻的日出固然很美,,但攝影家眼中看重的更是自然美景之下的生活場面。
攝影不是我的愛好,,我來也不為了拍攝,,但這不妨礙我起早到北岐看日出。蘇珊·桑塔格不是攝影師,,因為關(guān)注攝影影像,,寫出了關(guān)于攝影美學和道德問題的巨著《論攝影》。當初我買下這本書,,是奔著學攝影技巧的想法而去的,,閱讀過后,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但也沒讓我失望,。劉易斯·海因說:“如果我能夠用文字講故事,我就不必拖著一部相機,?!边@句話,讓我來得很安心,。
很多過度開發(fā)的景點,,很難讓人一去再去,除了我們本是過客匆匆外,,還在于景點風景固定僵化的開發(fā)模式,。在北岐我遇到熟悉的本土攝影家,對于他來說,來的次數(shù)估計自己也數(shù)不清了,,他的一再到訪絕不是為了單純地重復同樣的景觀,,而是為了捕捉。捕捉不是守候,,不是靜等時光的流逝,。北岐的天光水影瞬息萬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需要不斷校準自己的姿勢,,不斷尋找最佳的位置和角度,同時,,捕捉不是置身同一空間就能完成,,還需要時間的流逝、疊合和比較,,這不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而是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夜太短了,被壓扁成一天的縫隙,,對拂曉的第一縷光線的感覺,,已鈍化成沒有意義的時間概念,。而日出意象原來是那么的美好!在華北平原上看過去,,日落另有其字,就是暮,,那么這可能就是最早的日出了,。后來下方的太陽倒影取消了,代以較一般性的地平線橫杠,,比較方便也較具普世性格,。居住在海濱的人的日出印象就是這個形象的“旦”字了。歷史早已翻過,,文字說明不了日出的實物景象,,日出讓位于更抽象的時辰,喚醒的不是燦爛無比的跳脫的紅日,,而是床頭一臺適時響起的鬧鐘,。
日出北岐,有的只是潮汐漲落和隨季節(jié)變幻不定的云彩,。專程的,、誤入的、獨行的、結(jié)伴的,,春狩秋狝,,給自己一個理由就行。人的一輩子,,不能一直在永夜里沉淪,,還需要黎明前的曙光照亮,不是嗎?
責任編輯: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