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張迅:此地寧德,,放翁來也
——如果有人問我:在寧德歷史的過往中,,到過的文人墨客哪個最具癡戀情懷?印象里,,這個人只能是放翁,。
一
浙南深秋,孤嶼霜天冷夜,,鼓角大江邊,。
紹興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仲冬的一個傍晚,古城溫州,,素有“甌江蓬萊”之稱的江心嶼一如平常,。系纜靠泊的舟船,,在潮水緩緩的拍打聲中閑慢地浮搖著,早先還摩肩接踵的人流也漸漸地稀少了許多,。忽然間,,位于江心嶼中的江心寺門前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只見一隊人馬聲勢浩大,,鳴鑼開道而來,。落轎的正是新上任的溫州知州張九成,幞頭,、羅袍、靴履,,一身標(biāo)配的朝官行頭,,神采飛揚、志滿氣得,,在眾多的官員,、幕僚、隨從,、家眷的前呼后擁中涌進江心寺的僧房入住了下來,。而此時,目睹了這一切的人群中有一個單薄的身影,,他就是初入仕途,,前往福建寧德赴任的新主薄,號放翁,,史有“小太白”之稱的陸游,。
說來也巧,陸游是在同年秋季的夢秋從都城臨安(今杭州)拿到委任狀,,回老家山陰(今紹興)打點好行裝,,辭別家人后,拎起行李箱,,出發(fā)前往福建的寧德,。他奔義烏,經(jīng)明州(今寧波)乘海船過東海,,一路顛簸抵達(dá)溫州港,。其時,當(dāng)他留宿于江心嶼上的江心寺時,,時節(jié)已到了暮冬,。
那一晚,秋風(fēng)蕭瑟,,江色霜寒,。冷清孤寂夾雜著興奮難遣的陸游一直無法入眠,傍晚煊赫聲勢的那一幕又總是浮現(xiàn)在眼前讓他輾轉(zhuǎn)反側(cè)。顧景興懷,,于是他披衣秉燭,,伏案提筆寫下了一首《戲題江心寺僧房壁》的絕句:“使君千騎駐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也與使君同快意,,臥聽鼓角大江邊”。
詩中兩個官職和場景的懸殊較比,,輔襯出陸游仕位卑微和孑然獨立,,但這不是重要的,陸游將“同快意”呈于筆端,,抒懷的是自己云開見月明的志盈心滿,、意氣風(fēng)發(fā)和對仕途、人生滿腔的理想,、抱負(fù),。
這一年,陸游三十三歲,,人在而立,。
一個聰慧過人、才學(xué)出眾,,又榮身“詩禮簪櫻之族”的官宦世家,,師出名門的詩人,出仕卻初始于而立之年,,“快意”竟是如此的姍姍來遲,,是蟄伏?是困守,?還是另有其因,?委實讓人疑云滿腹。而這一切,,似乎又都可以從陸游這之前人生兩個繞不開的坎兒找到癥結(jié),。
紹興一十五年(公元1145年),21歲的陸游與青梅竹馬的表妹唐婉,,這對才子佳人兩年多的婚姻,,遭遇了蕭墻之危。這之前,,夫妻兩人太過恩愛,,天天卿卿我我膩味在一起,導(dǎo)致陸游對仕途之事極不用心,。這還了得,,陸母第一個就跳起來了,,她以妨礙陸游的上進心和唐琬不孕為由,將唐婉逐出家門,,迫使二人分手,。琴瑟甚篤的陸游與唐婉難舍難分,不忍就此別離,,于是兩人瞞著父母,,悄悄在外另筑愛巢,奢想著能鴛夢重續(xù),。不料這事讓陸母察覺,,為了徹底了斷陸游、唐婉燕好如初的念頭,,陸母這次下了狠手,,強勢迫使陸游將門戶相當(dāng)?shù)耐跏现槿槠蕖D菚r的陸游,,縱使有一萬個反抗要雷霆吶喊,在“父母之命”威嚴(yán)的面前終歸是要啞火的,。從此,,兩人天各一方,相互牽腸縈心,,這才有了后來陸游和唐婉《釵頭鳳》的沈園遺夢,。而這段婚姻之坎,成了陸游積念于內(nèi)心一道永遠(yuǎn)的傷痛,,終其一生,。
而另一道坎,則是陸游仕途科考所遭遇的不順,。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16歲的陸游以登仕郎身份在臨安(杭州)參加吏部主持的出官考試,首嘗敗績,,無緣官場,。誰曾想,這僅僅是開始,,接下來更是屢遭挫折,。紹興十三年(公元1143年),陸游在紹興府參加的進士科考中入圍,,他甚至為這次上榜興奮不已,,但在第二年的禮部考試中再次敗北。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已二十九歲的陸游仍執(zhí)著科舉,,到臨安參加兩浙轉(zhuǎn)運司鎖廳考試,。鎖廳試是專門為宗室后裔、朝廷要員及那些高官子弟舉行的一種科考,,類似于鄉(xiāng)試,。這次科考陸游倒是爭氣,名置第一,,深得主考賞識,,但因競試成績勝出了權(quán)臣秦檜之孫秦塤,就此激惱了秦檜,。在第二年參加禮部復(fù)試的考試中,,主考官因受秦檜指使,以莫須有之污名將陸游除名,,致使其無緣及第,。
命運,如此心酸,,又是何等不堪,。
紹興十二五年(公元1155年)十月,秦檜去世,,宋高宗起復(fù)了一批被迫害的忠臣良將,,陸游這才從政治壓迫的陰影中冒出了頭來。在恩師的提攜下,,30多歲的陸游恩蔭于父輩,,終于邁出了仕途的第一步。
寧德主簿,,官軼八品之下,,算官也不算官,放在現(xiàn)在也就是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但這對陸游來說有著輝煌的意義,。多少年了,他飽嘗了愛情離散的苦楚,,也看盡了仕途多舛的險惡,,終于可以對壓在心中的悲劇塊壘視而不見,對著夜空長吐一口怨氣了:我官小何妨,,我與使君同快意,,我躊躇滿志,我臥聽鼓角大江邊,,我要揚帆起航,、大展宏圖。
幾天后,,陸游離開了溫州江心嶼,,改陸地走浙閩驛道南下寧德,。路上,他那種意氣風(fēng)發(fā)的心情更是舒展,。在他乘舟過境瑞安飛云江時,,那一刻江面順風(fēng)順?biāo)懹魏狼闈M懷,,不禁秀口詩涌,,留下了一首千古絕唱:“俯仰兩青空,舟行明鏡中,。蓬萊定不遠(yuǎn),,正要一帆風(fēng)”。
而此時,,寧德已經(jīng)不遠(yuǎn),。
二
寧德,地理位置位于福建閩東,,閩東雖在晉太康三年(282年)就已設(shè)縣溫麻,,到了宋代,地方行政設(shè)置卻隸屬閩中福州轄境,,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縣,。所謂縣城,不過就是街頭一聲鼾,,驚醒巷尾人的彈丸小鎮(zhèn)罷了。
陸游抵達(dá)寧德的時候,,時季已是紹興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的農(nóng)歷歲首,。初春的寧德盡管寒氣未散,顯盡蕭涼,,呈現(xiàn)出的卻是別樣的田園風(fēng)情,。雜沓叢薈的芭蕉樹在田疇丘墟上搖曳著風(fēng)影;荒疏的稻田總有幾只踩水唆食的鴨子,,吸吸溜溜,;鷗鷺在水塘邊上下紛飛,白色點點,;阡陌上的老榕樹蒼虬逸秀,,長須如髯,飄灑撩人,;籠罩在一片蒸霧下零零落落的瓦舍,,每一刻都是一城人家煙火生動的畫面,而打破邑城寧靜的,,又總是那一兩聲高吭致遠(yuǎn)的雞鳴……
陸游對這一切有著當(dāng)然的繾綣依戀,,他為之縱情,,為之吟唱。在他的詩句中曾這樣描寫寧德的景致:“稻壟牛行泥活活,,野塘橋壞雨昏昏,。槿籬護藥才通徑,竹筧分泉自遍村,?!薄帮w飛鷗鷺陂塘綠,郁郁桑麻風(fēng)露香,。南陌東村初過社,,輕裝小隊似還鄉(xiāng)?!本渲忻鑼懙碾m是寧德春夏之交的景色,,但躍然紙上滿滿的都是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句名句的意象畫境,。詩句里,,“稻壟牛行泥”,“野塘壞橋雨”“飛鷗綠塘陂”“桑麻風(fēng)露陌”,,哪一句不是村野田園風(fēng)光典型情景的寫照,?
陸游到了寧德的那一天,也許是主薄這個官銜太小,,整個縣城似乎沒有太大的反響,,縣衙前一如往常,門可張羅,。來迎候的是縣城里幾位年耆的老儒和衙差,,沒有張展橫幅,沒有鳴放爆竹,,沒有文學(xué)愛好者奔走相告趕來一睹風(fēng)采,,更沒有追星族糾纏左右索要簽名。要知道,,江南紹杭一帶,,陸游可是家戶喻曉、炙手可熱的人物,,就連陋巷中的提籃婦人都在爭相傳唱他的歌詞《釵頭鳳》,,幾年離索。錯,,錯,,錯!錦書難托,。莫,,莫,,莫!
那晚,,時為福州寧德縣尉的朱孝聞為他接風(fēng)洗塵,。在安頓好陸游后,他叫來了幾個同僚在縣衙食堂熱情接待了他,。欣聞陸游好酒,,他特地差人弄來寧德上好的米酒和豐美的灘涂海鮮。也就是那晚,,陸游真正領(lǐng)教了寧德人喝酒“酒海者,,大勸杯,容一升”的酣暢,,嘗到了到老都沒有忘懷的鮮蠣下酒的腴甘滋味,。
酒桌上,賓主相談甚歡,??h尉朱孝聞向陸游介紹了寧德轄區(qū)的概況,陸游也和大家共享了這一路過來的遭遇和感慨,。彼此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一直喝到夜闌四更還意猶未盡,,遲遲不肯散去,。
陸游酒量了得,那晚喝得只是微醺,,但似醉非醉的醉意卻讓他頓時放下了江野羈途,、風(fēng)餐路宿帶來的疲憊,連那種游子浪跡在外,,漂泊無助的孤獨感都被一掃而光。
朱孝聞和其他人不同,,他諳知陸游身份的特殊,,不僅僅是主薄,更是朝庭重臣世家之后,,是才子,,是文人。陸游的到來,,他自然是高興的,,對這位小兄弟他充滿了老大哥的愛憐,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給予了熱心幫助和照顧,。不論公來私往,,茶敘,、郊游、酒席和各種沙龍聚會,,他總是不忘帶上陸游,。那時寧德的官場盛行酬唱歡宴,陸游本性嗜酒,,對那種場合絲毫沒有免疫力,,差不多每一場都能看到他興致的身影,他成了縣尉很好的行伴和哥們兒,。
不過,,陸游也相當(dāng)明白事理,很珍惜眼前的一切,,他對這位兄長一樣的老大哥十分親切和敬重,,輔佐于左右是有求必應(yīng),樂不辭疲,。這以后,,他倆在工作往來和相處中,建立了濃摯的兄弟情誼,,陸游在寧德唯一保存下來的一首詞《青玉案·與朱景參會北嶺》可以為證:“西風(fēng)挾雨聲翻浪,。恰洗盡、黃茅瘴,。老慣人間齊得喪,。千巖高臥,五湖歸棹,,替卻凌煙像,。故人小駐平戎帳,白羽腰間氣何壯,。我老漁樵君將相,。小槽紅酒,晚香丹荔,,記取蠻江上”,,足見兩人交情甚篤。
在寧德的那幾年,,作為客臣的他,,只身一人寄寓他鄉(xiāng),有時難免孤獨,,想家,,但朱孝聞給了他“如家”的慰藉,他那顆驛動的靈魂從此在遠(yuǎn)離故鄉(xiāng)的寧德有了一處暫時安放的地方。那時的陸游,,志高氣得,,感覺超好,時不時總要來一句:“歸計未成留亦好,,愁腸不用繞吳門”,。
陸游的主薄官職不大,也不主事,,但俗事諸雜,,參謀、協(xié)調(diào),、揆理,、度情等費心的事情很是煩瑣。精神上有了家園的他,,工作充滿了動力,。他恪盡職守,深入基層了解情況,,上任沒多久就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寧德為邑,,帶山負(fù)海。雙巖,、白鶴之嶺,,其高摩天,其險立壁,,負(fù)者股栗,,乘者心掉。飛鸞,、關(guān)井之水,,濤瀾洶涌,蛟鱷出沒,,登舟者涕泣于父母妻子別,,已濟者同舟更相賀。又有氣霧之毒,,蛙,、黽、蛇,、蠶、守宮之蠱,。郵亭逆旅,,往往大署城壁,以道出寧德為戒。然邑之吏民獨不得避,,則惟神之歸,,是以城隍祠比他邑尤盛”。字里行間他體察輿情,,順天恤民的意愿即可略窺一斑,。
其實,陸游寧德的初仕情懷遠(yuǎn)不止這些,。政務(wù)之余,,他時不時會找機會寄情山水,放飛自我,。在寧德的時間不長,,但他幾乎走遍了寧德的風(fēng)景名勝。到任那年的春夏之交,,他一葉扁舟,,沿著兩岸青翠,一溪碧水的霍童溪,,逆流西上,,登霍童山,云游“道家第一洞天”,,最后來到了支提山,。
支提山,位于寧德霍童的東南,,因山中坐落支提古寺而出名,,是我國佛教圣地,相傳古寺是天冠菩薩顯身說法的道場,。歷代許多高僧大德都在山上閉關(guān)修行,,有“不到支提枉為僧”之說。此地層巒疊嶂,,溪澗縱流,,煙嵐繚繞,天燈佛境,,地靈神明,,盛名在外,陸游早就慕名熟聞,,心神向往,,這次終得如愿。
那晚,,他夜宿支提寺,,與寺里的高僧促膝暢敘,,聊不完的話題有如山中的習(xí)習(xí)清風(fēng),興致之余他欣然命筆,,詩云:“高名每慣習(xí)鑿齒,,巨眼適逢支遁林。共夜不知紅燭短,,對床空嘆白云深?,F(xiàn)前鐘鼓何曾隱,匝地毫光不用尋,。欲識天冠真面目,,鳥啼猿嘯總知音”。
轉(zhuǎn)眼,,又過了一年,。紹興三十年(公元1160年)秋,陸游奉命調(diào)往福州任決曹,。
蕉城西嶺,,鶴峰古道,縣尉朱孝聞在山腳下送別陸游,。兩人依依不舍,,相互慰籍,當(dāng)然也少不了“任重道遠(yuǎn)”“砥礪前行”“且行且珍重”這類的共勉,。眼看時間不早,,陸游鞠別了朱孝聞,沿著蜿蜒的石階山道拾級而上,,慢慢地消失在白鶴嶺深處,。
這段惜別,朱孝聞在山腳下駐足目送,,遲遲不肯返回的清瘦身影,,一直在陸游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晚年八十一歲的他,,想起了在寧德與朱孝聞日日夜夜的一幕一幕,,不禁感嘆:“白鶴峰前試?yán)魰r,尉曹詩酒樂新知,。傷心忽入西窗夢,,同在峬村折荔枝”。
這首詩凝聚了陸游對朱孝聞的深切思念,,也讓后人永遠(yuǎn)見知了陸游對寧德,,與白鶴嶺,與蕉城峬村荔枝的一往深情,。讀罷,,倍感情愫繾綣,,讓人傷感,讓人追念,,也讓人遐想。
三
陸游“白鶴峰前試?yán)魰r”已是八百多年前遙遠(yuǎn)的往事了,,八百多年后,,寧德蕉城的發(fā)展變化翻天覆地,日新月異,,成了東南沿海一帶一座聲名鵲起的耀眼新城,,而這座城市的文明歷史,也因陸游曾在這里工作,、生活過,,增添了一筆濃重的色彩,令世人側(cè)目,。
說實話,,在歷史的星空面前,寧德的存在感微不足道,,這座城市的時間痕跡和文化底蘊遠(yuǎn)不如那些曾經(jīng)殿宇樓閣,,歌臺舞榭,燈紅酒綠,,高官貴胄,、富商巨賈、文人騷客趨之若鶩而紅極一時的歷史名城來得深厚,。但是,,當(dāng)年陸游來過,僅管時間不長,,有誰又能說這不是寧德的幸事,。今日的寧德蕉城,僅在不多的幾處,,有文史可循的地方可以追蹤到詩人的影跡,,用以低調(diào)的方式紀(jì)念著這位名聞遐邇的詩人,看去淡冷的后面,,多少都有一種嗟嘆“留下來的東西太少”的無奈,,這對熱衷于歷史名人效應(yīng)和人文積淀提高城市知名度的現(xiàn)實來說,不啻又是寧德的一種不幸,。
走過山風(fēng)習(xí)習(xí),、飛淙潺潺、林幽水秀,、奇景盎然的南山漈,,山口見證了當(dāng)年朱孝聞在白鶴嶺古道送別陸游情景的聽泉邊,,矗立著一尊陸游的雕像,荷衣蕙帶,,豐神俊逸,。那凝目的樣子若有所思,仿佛讓人覺得放翁還是當(dāng)年,。
回首往事,,陸游心中是何感想,不得而知,,作為文人,,其夢想在那個時代總是執(zhí)著又不堪,流傳下來的背后故事也多有心酸,,而這些,,也由不得陸游自己。倘或陸游身在現(xiàn)在的寧德,,又會是怎樣的際遇,?我們也只能憑想,從他那仰望寧德長空的眼神,,似乎透著看盡云卷云舒,、潮退潮漲的淡然中去尋找答案了。
而面對山口外氣象萬千,,蒸蒸日上的新時代寧德風(fēng)貌,,人們在寂默無聲的雕像前,依稀聽到的是一聲穿越八百多年時光驕傲又堅定的慨嘆:此地寧德,,放翁來也,!
2022年1月23日初稿,4月15日定稿于東湖湖畔,。
來源:小迅老哥兒聽湖閑人
編輯:周邦在
責(zé)任編輯:周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