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洲名將謝福寓
莒洲名將謝福寓
乾隆版《寧德縣志》有關謝福寓的傳記
陳仕玲
大明隆慶六年(1572年),年僅十歲的太子朱翊鈞登基,,年號“萬歷”,。萬歷一朝,發(fā)動著名的“萬歷三大征”,,都取得勝利,。后人對此“三大征”在歷史上的作用頗有爭議,,但在風起云涌的戰(zhàn)爭中,蕉城籍將軍謝福寓曾參與其間,,行程萬里,,創(chuàng)下卓著軍功,立下了不朽名聲,。
三大征指得是,,西北邊塞平定寧夏哱拜叛亂、東征御倭援朝,、西南邊疆平定播州楊應龍叛亂,。而謝福寓由尋常百姓成為威名赫赫的守邊將軍,一生極富傳奇色彩,。
謝福寓,,號梁洲,寧德東洋里十四都柜洲(今洪口鄉(xiāng)庫區(qū))人,,柜洲又名莒洲,、瀛洲,環(huán)境惡劣,,史書上稱之“一線溪流,,無土可耕”。謝福寓青少年時代,,正值倭寇侵掠騷擾東南沿海地區(qū),,百姓飽受蹂躪,掙扎于水深火熱之中,。巍峨重疊的高山擋不住瀛洲溪水向東奔流,,謝福寓告別撫育自己成人的兄嫂,順著溪邊蜿蜒曲折的小道走出深山,,這一年,,是嘉靖四十二年(1563),福建抗倭戰(zhàn)事如火如荼,。戚繼光,、俞大猷,、胡宗憲,、譚綸,、劉顯等名將齊集閩省,,捷報頻傳,。謝福寓投身于廣東總兵劉顯軍隊,。劉顯,,本姓龔,,號草堂,南昌人,。他精通兵法,,謀略過人,是明代著名的將領,?!度f歷野獲編》中載:“今上用兵西南,大抵多捷,。如萬歷乙亥,,四川之平九絲,拓地數(shù)千里,。時大將為劉顯,。”劉顯的兒子劉綎名聲不遜于乃父,每臨敵,,提刀陷陣,,軍中稱“劉大刀”。“萬歷三大征”有兩大戰(zhàn)事都是由他擔任總指揮,。史書稱之:“綎于諸將中最驍勇,,大小數(shù)百戰(zhàn),威名震海內(nèi),。”謝福寓虎背熊腰,,英勇過人,在軍隊中出類拔萃,。而劉顯也是貧賤出身,,平日里愛兵如子。很快,,謝福寓就得到了劉顯的青睞,,并招贅為婿,改名劉天俸,。劉天俸跟隨義父義兄,,縱橫閩廣滇黔,身經(jīng)數(shù)十戰(zhàn),,由微不足道的武生一路飆升至云南參將,鎮(zhèn)守邊關,。蒼山洱海之間,,留下了劉天俸沖鋒陷陣、指揮殺敵的颯爽雄姿,。萬歷十六年(1588),,劉綎卸職,朝廷讓劉天俸接替掌管擁有重兵的騰沖營。同年,,大學士申時行,、巡按御史蘇酂連續(xù)上疏彈劾征緬官員李材、陳嚴之,、劉天俸等人謊報戰(zhàn)功,,經(jīng)兵部核實,劉天俸因而被削除一切職務,,逮捕入獄,。
萬歷十九年(1591)正月,原寧夏鎮(zhèn)副總兵哱拜桀驁專制,,在西北邊塞為所欲為,。朝廷聞訊,召集內(nèi)閣商議,,隨即做好軍事上的準備,。劉天俸在獄中聞訊,托人代為上書朝廷,,情愿“滅虜自贖”,,并獻出自己多年制造成功的火器。神宗念他于國家有功,,下旨釋放,,命之“軍前效用”。這在《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三十一卷有詳細記載:“己未,,兵部題監(jiān)犯游擊劉天俸造完破虜火器,,經(jīng)試已驗。今西虜跳梁,,需戰(zhàn)具甚急,,得戰(zhàn)士甚難,乞押赴經(jīng)略軍門立功,,從之,。”
萬歷二十年(1520)二月十八日,哱拜糾合其子承恩,、義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軍鋒劉東旸叛亂,殺寧夏巡撫都御史黨馨及備兵副使石繼芳,,縱火焚公署,,收符印,發(fā)帑釋囚,。哱拜自封謀主,,以承恩、許朝為左右副總兵,土文秀,、哱云為左右參將,,占據(jù)寧夏鎮(zhèn),刑牲而盟,,出兵連下中衛(wèi),、廣武、玉泉營,、靈州(今寧夏靈武) 等城,,全陜震動。
同年四月,,神宗以李如松為寧夏總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國楨監(jiān)軍,統(tǒng)遼東,、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進行圍剿,。劉天俸隨軍出征,至于他在李如松麾下所任職務,,史料沒有記載,。
同年九月十六日,李如松攻破寧夏大城,,哱拜全家自盡,,哱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亂全部平息,。在平定哱拜之亂中,軍事才能過人的劉天俸身先士卒,,表現(xiàn)突出,,神宗不僅免去了他的罪責,還官復原職,,擢升四川行都司指揮使司都指揮(正三品),。
試看謝福寓一生,自離家以后,,征戰(zhàn)南北,,戎馬倥惚,再也沒有回過家鄉(xiāng),,他的后事如何,只能打上一個問號,地方百姓也早已淡忘了這位叱咤風云的奇男子,。謝福寓的故宅遺址以及他離家時逗留過的豬頭石,,如今也已淹沒于浩渺煙波深處,只有山上的“將軍盾”巨石巍然屹立,。
(文中引用資料出自《明史》《明神宗實錄》,,以及謝肇淛《滇略》,萬歷版《福寧州志》,,乾隆版《寧德縣志》)
責任編輯:鄭力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