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繩代代傳,,不讓廊橋成“遺夢”
黃春財指揮上梁
始建于北宋,、長98.2米的全國最長的木拱廊橋萬安橋,。
寧德網(wǎng)消息(陳孝眷 甘葉斌)主繩,,源于木工“繩墨”一詞,,在廊橋營造中,,指挑大梁的師傅,。建好的廊橋,,主繩和副繩的名字都會連同建造時間一并刻上,,關(guān)乎責任和聲譽,。在屏南縣,,有個代代相傳的廊橋家族,,命運與廊橋同興衰。如今,他們已牽起近20人的隊伍,,傳承著廊橋營造技藝,,也延續(xù)著成為主繩的驕傲與夢想,。
當上主繩,,廊橋師傅的驕傲
一代代廊橋建造師們,,都有一個當主繩的夢想,。
上世紀初,,屏南人黃金書師從當時知名的木拱廊橋師傅卓茂隆,一邊學(xué)習,,一邊造橋,。雖然跟著師傅,,他在建甌一帶建了很多橋,,可師傅徒弟眾多,,要成為主繩,,他面臨著競爭激烈,。
后來,,一場大病讓卓師傅無法繼續(xù)造橋,,大多徒弟悄然離去,。黃金書留下照顧,,并把師傅帶回家鄉(xiāng),。卓師傅深受感動,,決定用另外的方式傾授畢生所學(xué),。“我以后可能不能教你建真橋,,你把筷子拿來。”卓師傅言罷,,嫻熟地將筷子搭成了一座簡易廊橋模型,。就這樣,,以搭模型的方式,,卓師傅把技藝傳給了黃金書,。
此后,,黃金書在閩東北一帶修橋營生,并把兩個兒子黃生富和黃象顏帶在身邊學(xué)藝,。1932年,,始建于宋代的長橋村萬安橋重建,,黃金書令兩個兒子嘗試主繩,,一人主建一半,。建成后,,黃金書發(fā)現(xiàn),,黃生富修建的一邊矮了五六厘米,預(yù)言“將來如果會壞,,就會是這邊先壞”,。果不其然,1953年,由黃生富主繩的一邊,,被洪水沖毀了兩跨,。
黃春財是黃家廊橋技藝的第三代傳人。重修萬安橋時,,年僅16歲的黃春財早已跟隨父親黃象顏跋山涉水,,到建甌、順昌,、古田等鄰縣造橋建屋,,學(xué)了不少建造技能,。和父親一樣,,他想成為一名主繩。
按照老傳統(tǒng),,廊橋師傅們都用厚重的門板來畫配件圖??吹介L輩們每次畫圖都如此吃力,,又費工費料,黃春財想:能不能把配件圖按比例縮小,,用紙張來畫圖呢?當他交出圖紙,,并能順利使用時,大家都驚嘆不已,。黃春財信心倍增,,陸續(xù)將所有零構(gòu)件和橋型設(shè)計圖都用圖紙畫出來,整理出全國第一套木拱廊橋營造圖紙,。這一套圖紙,,也為后來這一技藝的搶救傳承,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萬安橋修好后,,我當上主繩。在父親的鼓勵下,,我第一次獨自建造上圪橋,。”黃春財回憶,他花了兩個多月時間建好上圪橋,,這不僅讓他樹立起獨自建橋的信心,,也讓他走上了木拱廊橋營造和技藝傳承之路,。
一箱圖紙,,隱世技藝得重現(xiàn)
如今,,80歲的黃春財已成為木拱廊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這是我用了20多天制作,,最近剛剛完成的拱橋模型,有沒有覺得很眼熟?這可是依照《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復(fù)原出來的,。”近日,筆者來到黃老家中時,,老人指著一座拱橋模型介紹道,。黃老的家,像一個微型廊橋博物館,,隨處擺放形態(tài)各異的廊橋模型。
“差點失傳啦,,幸好有一箱圖紙!”黃春財感慨道。
原來,,由于歷史原因,,廊橋建造中斷了30年,。直到2003年1月,,因國家文物局調(diào)研寧德市木拱橋相關(guān)課題,,來到長橋村的萬安橋調(diào)研時,,縣領(lǐng)導(dǎo)找到了當時已經(jīng)67歲的黃春財老人,。
黃春財說,以往技藝傳承只能口口相傳,,徒弟學(xué)得慢,。他學(xué)會圖紙設(shè)計,,把廊橋建造相關(guān)資料都用圖紙方式保存,,這讓他得以迅速重拾舊藝,傳承也更方便了,。
正是憑著這一箱圖紙,,廊橋夢重新點燃。
從2009年開始,,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從1000多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選聘20多人為藝術(shù)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黃春財正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當院方通知我要進行現(xiàn)場授課時,心里非常緊張,,雖然知識都在腦子里,,但要如何講好、講活,,卻要費不少心思。”第一次上課時,,僅小學(xué)文化的黃春財,,從木拱廊橋的歷史演變、營造技藝和家族造橋的傳承史等幾個方面,,為百余名大學(xué)生上了一堂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廊橋文化課,激起學(xué)生們的濃厚興趣,,獲得很好的反響,。“課后就有40多名學(xué)生過來找我,,想要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我很高興與他們分享,,特意將圖紙拿出來一同觀看,,并為他們做了詳細的介紹。”黃春財說,。
如今的黃春財依然四處奔波,,宣傳廊橋技藝,赴北京錄制《中國手藝》紀錄片,,到央視參加節(jié)目等等,。
20人團隊,想建更多廊橋
“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瀕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藝傳承人數(shù)量的銳減,,這可能會導(dǎo)致技藝失傳。”中國非遺中心副主任鄭長鈴表示,。
閩浙地區(qū)現(xiàn)存的近百座木拱廊橋,,制作技藝傳承了上千年,但由于城市化的加速,、木材減少和現(xiàn)有建筑空間不足等原因,,目前木拱廊橋營造技藝依然處于瀕臨失傳的邊緣,更危險的是傳承人的減少,。據(jù)了解,,當前閩浙兩省掌握木拱廊橋營造技藝核心技術(shù)的主繩木匠僅4人,其中福建2人,,且都已年逾古稀,,能“操刀”的僅黃春財一人。
目前,,國家已加大對傳承人的扶持力度,,為每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提供每年1萬元的補貼,并且通過建立傳習所等途徑,,為他們傳承技藝提供平臺,。
一支約20人的廊橋營造隊伍正迅速組建。近幾年,,黃春財將在外地發(fā)展的兩個兒子黃閩屏,、黃閩輝召回身邊學(xué)藝,并從屏南,、壽寧等地收了3個徒弟,。此外,他繼續(xù)堅持在中國藝術(shù)學(xué)院為數(shù)百名學(xué)生講課授藝,。
“我們這代傳承人更要堅守這份技藝,,也要跟上時代步伐,。” 黃閩輝說,隨著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加快,,對廊橋建造師傅的要求也提高了,,他在鉆研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的同時,也在報考建造師資格證,。
目前,,黃閩屏、黃閩輝都能獨立建橋,,挑起主繩重擔,,兩兄弟分別被評為省級、市級非遺傳承人,,黃家還成立了黃氏家族木拱橋技世傳習所,。這一團隊已先后修建了屏南金造橋、雙龍橋,、石井橋,、百祥橋,壽寧登云橋,,古田卓洋橋,,蕉城鸞江橋等。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