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禮門鄉(xiāng):成功解決一起育種施工引發(fā)的糾紛
近日,,周寧縣禮門鄉(xiāng)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解決一起因油茶園植樹造林育種施工引發(fā)的糾紛。
據了解,,2024年9月前后,,禮門鄉(xiāng)某村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實施在村內油茶園植樹造林育種項目。某油茶園業(yè)主李某某對相關地塊進行人工砍柴和施肥,,由于育種項目時間緊,,李某某施工進度緩慢,村委多次聯絡李某某均未能得到積極配合,。為按時完成項目以便驗收,,村委便邀請施工隊前來對該油茶園進行機械砍柴。
2024年11月,,項目施工已接近尾聲,,油茶園業(yè)主李某某忽然提出愿意支付施工隊工資,但要享受該項目的項目補助款,。由于施工隊并非李某某雇傭,,對于事先村委承諾給施工隊的工資數額提出異議,。施工隊方當事人陳某某表示,他們施工隊是機器施工,,成本相對人工要高,,且經歷過多個類似項目,施工經驗足,,效果好,,根據他們的施工成果,按原本約定的工資應得人民幣13000元,,該工資也是本地該項目正常的工資水平,,并未獅子大開口。而李某某只愿意按照人工施工方式進行工資結算,,支付工資人民幣6000元,。
今年1月21日,因該項目驗收期限臨近,,雙方矛盾未決,,驗收無法按期進行,項目補助款可能存在無法發(fā)放的風險,,李某某前來禮門司法所尋求調解,。
禮門鄉(xiāng)人民調解委員會接到調解申請后,迅速開展調查工作,,走訪詢問多名知情當事人,,對事情的前后經過進行梳理,才發(fā)現該起糾紛并非僅僅涉及工資數額這一簡單問題,。李某某對于植樹造林撫育項目的相關政策理解存在錯誤,,認為該項目初步規(guī)劃范圍涉及他的茶園面積112畝,大約能領取3萬多元補助款,。但實際情況為初步“規(guī)劃面積”并非“實際驗收面積”,,實際驗收流程因糾紛存在尚未開展,且實際驗收需要嚴格按照規(guī)章流程進行,,刨除規(guī)劃范圍內不符合驗收標準的面積,可能存在實際驗收面積小于112畝,,也就是補助款少于李某某的預期,,但李某某堅定認為就應當按照112畝計算補助款。負責該項目的相關部門以及禮門鄉(xiāng)林業(yè)站工作人員多次耐心向其解釋相關政策后,,李某某仍然不愿接受這一事實,,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同時,,李某某對支付施工隊工資也提出附加條件,,得到預期中的項目補助款后才支付工資,。
1月23日下午,禮門鄉(xiāng)人民調解委員會邀請雙方當事人召開協商會議,。調解員聯合相關項目負責人,、禮門鄉(xiāng)林業(yè)站工作人員耐心地向李某某解釋,李某某終于理清了“規(guī)劃面積”與“實際驗收面積”的概念,,其懷疑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激動情緒得到平復,。調解員趁熱打鐵,在與村委進行溝通后,,向李某某提出調解方案:項目若因施工方砍柴施工不到位導致未能通過驗收,,則施工方理應承擔相應責任;若因李某某自身對于政策理解錯誤導致未能領取到預期金額的補助款,,則不該由施工隊擔責,。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協調,李某某終于消除了疑慮,,理解了政策內容,。為了解決此次糾紛,陳某某表示愿意做出一些退讓,,原本預期工資13000元降低為8000元,。同時,雙方也達成一致:邀請了雙方均認可的中間人負責代收工資,,約定若項目因施工隊砍柴施工不到位導致驗收不通過,,則施工方陳某某需要負責重新施工;若項目并非施工不到位導致補助款未能順利發(fā)放,,中間人則按時支付工資予施工隊負責人陳某某,。
當晚,在夕陽與月色的交替中,,在調解員暖心的注目下,,雙方當事人終于化解矛盾,簽訂協議,,欣喜離去,。
來源:閩東日報記者 朱靈塬 通訊員 陳曉清 周立坤
編輯:邱祖輝
審核:劉寧芬 吳明順
責任編輯:邱祖輝
(原標題:周寧禮門鄉(xiāng):成功解決一起育種施工引發(fā)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