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當成家庭來經營——記寧德市“最美村官”李捷增
李捷增(左一)到村民家中了解情況,。
寧德網消息(李巧鴻)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霞浦縣沙江鎮(zhèn)涵江村是省重點治安整治村,車匪路霸,、打架斗毆,、欺行霸市、臟亂差全縣出名,。當時沙江鎮(zhèn)黨委和涵江村民多次找到李捷增,,希望他能回村,挑起村主干的擔子,。
1994年,,41歲的李捷增辭去沙江建筑工程公司技術經理職務,毅然回村擔任村主任,,2003年任村書記和主任,,2009年轉任村黨總支書記。這一干就是23年,,20多年來,,李捷增帶領村黨支部一班子,凝心聚力,,把涵江村從省級重點整治村改造成美麗,、平安示范村,還先后榮獲全國巾幗基層組織建設示范村,、全省創(chuàng)先爭優(yōu)先進基層黨組織,、市優(yōu)秀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抓黨建 聚民心 提升堡壘凝聚力
“既然鄉(xiāng)親們把我推到這個位子,,我就得有所作為,,不辜負大家的期望。”李捷增說,。
李捷增上任后,,結合村情實際,主動謀劃,,推行“一化,、二站、三凝聚”黨建模式,。“把支部建在產業(yè)鏈上,,完善村級議事和決策機制,建立村級各項規(guī)章制度,,細化村級工作任務目標,,黨務、村務,、財務,、事務實行“四議兩公開”,,組織班子開展“承諾、踐諾,、評諾”活動,,切實做到村里的事群眾知道、參與,、作主,、監(jiān)督、滿意,。”李捷增說,,這樣盡量做到黨員多服務,村民少跑路,,信息多聯(lián)動,,群眾少辛苦,真正發(fā)揮農村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不斷提升村級組織和自身的凝聚力,、向心力。
“為了解村民的所想,、所思,、所盼,便于聯(lián)系群眾,,我平時積累了3000多村民的聯(lián)系電話存在手機和平板電腦里,。我每天堅持記民情日記,每年的日記都要記兩大本,。”李捷增說,,及時真誠地對待每個村民提出的問題,面對矛盾,、問題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努力化解矛盾和糾紛,,是我應盡的職責。
去年8月,,村民李豐銀和林翠英的嬸侄因排水溝問題互毆住院,,派出所多次協(xié)調無果,。李捷增到雙方家里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叫回林翠英在深圳的女兒一起調解醫(yī)療費,,最后雙方握手言和,。事后,林翠英女兒李桂銀從深圳發(fā)回一條短信:“是您的善舉和大愛在感染著我們這些晚輩,,村里有您這樣為民辦實事的書記是涵江村民的福份,!”至今,李捷增的手機仍保存著這條短信,,不管工作再苦再累,,每當讀到這樣的信息,就是他工作最大的動力,。
抓發(fā)展 興產業(yè) 拓寬村民致富路
涵江有“三寶”:海帶,、晚熟荔枝、葛洪富鋅茶,。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視察時曾贊譽涵江村是“山上林戴帽,、中間果穿腰、海上魚蝦跳”的好地方,。
依托本地豐富資源,、特色產業(yè),李捷增積極帶領黨員村民,,成立海帶,、紫菜、晚熟荔枝,、矮晚柚等專業(yè)合作社和天邦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特色農產品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為擴大生產規(guī)模,提高農民生產收入,,李捷增引導村民擴大海帶生產規(guī)模2000多畝,,將養(yǎng)殖區(qū)拓展至莆田、泉州,、廈門等地,,建立起2000多畝的國家標準化海帶、掛蠣養(yǎng)殖示范基地,。
2014年,,由村兩委和創(chuàng)新黨支部牽頭聯(lián)合103戶村民成立霞浦縣葛洪山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目前,,栽種蜜柚500畝,,茂谷桔橙160畝,新品種荔枝120畝,,并成功注冊“涵江晚熟荔枝”地理標志,,還以葛洪山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為平臺由霞浦縣人行授信刺桐紅村鎮(zhèn)銀行申請融資,,兩年來共融資3000多萬元助推涵江村民發(fā)展生產。
“目前,,村特色產業(yè)已初具規(guī)模,,全村海上養(yǎng)殖戶1000多戶,海帶年產值3000萬元,,龍須菜年產值4000萬元,,2015年全村海上養(yǎng)殖產值超過1.3億元。”李捷增自豪地說,,涵江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5年的860元增加到2015年的1.8萬元,,村財從零到現(xiàn)在的30萬元,成為全縣遠近聞名的示范村,。
強基礎 重教育 譜出農村和諧曲
為改變村容村貌“臟亂差”局面,,李捷增帶領村班子成員,積極爭取民生項目,。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三年來,,涵江村先后投入2757萬元,,建成海堤加固工程、安全飲用水工程,、休閑公園,、富民路、北門路,、光明路和葛洪山道路,,建設東門新區(qū),綠化美化村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村民過上了殷實的好日子,如何培養(yǎng)好下一代,,也就成了李捷增工作的重中之重,。二十多年間,村里幾乎每年都有投入資金,,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和添置教學設施,。涵江小學率先在全縣所有城鄉(xiāng)小學中,第一個裝置“綠色班班通教學設備”,,獲得全縣農村完小第一個“省級圖書示范校”稱號,;在全縣農村完小中,第一批按鄉(xiāng)鎮(zhèn)中心主校A類標準配備體、音,、美教學儀器。
在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李捷增也沒有忘記辛勤工作的老師。原涵江小學校長李提忠說,,“以村兩委的名義,,給學校老師贈送生日禮物,這在全縣恐怕不多見,。”李捷增說,,這些年,每逢暑假,,老師們還都會享受到由村里“買單”,,讓他們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學校教學質量在全縣農村完小名列前茅,。
“村里成立黨內關懷與獎教助學基金,,今年想增加40萬元(目前已籌集20萬元)達到100萬元,讓老黨員在群眾中挺得起胸,、說得起話,、凝得起力量;讓學生上得起學,,上好的學校,。”村主任李豐元說,在涵江村,,提起李捷增,,無人不豎起大拇指。
李捷增還充分調動村調解會,、治保會,、老人會、董事會和教會的作用,,組織開展法制宣傳和感恩教育活動,,早排查、早化不穩(wěn)定因素,,使涵江村15年無上訪信訪,,全村無賭博、六合彩,、無偷盜,,喪事從簡,火化率達100%,形成了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
“工作中酸甜苦辣,、廢寢忘食是常態(tài),深入,、深情,、深耕是我的座右銘。只要村民們需要我,,我會一直干下去,。”李捷增深情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李捷增任職以來,先后被評為省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省優(yōu)秀基層黨組織書記,、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市勞動模范,、市十佳農民等稱號,,被選為省第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市第二屆人大代表,。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