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豆菌結緣巧利用 山海協(xié)作促脫貧
寧德網消息(李國鑌 朱壽洋)“作為全國鄉(xiāng)村致富帶頭人的余海燕,工作踏實,、勤勞,,程際村的環(huán)境也適合種植‘泉豆12’,所以我們選擇和她合作泉豆12豐產示范項目,。”5月20日,,泉州市農科所研究員陳劍洪在接受采訪時說。
據(jù)介紹,,泉豆12豐產示范項目,由泉州市農科所提供12種子,、建設補助經費和技術指導,,古田縣鶴塘明艷茶葉合作社提供種植場地并負責大豆的種植管理。項目位于鶴塘鎮(zhèn)程際村,,種植規(guī)模達50畝,,第一批100公斤種子于4月份種下,預計到7月份可收成大豆10000公斤,。屆時,,由該所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統(tǒng)一回購。“這樣,,他們幾戶困難戶今年就又有一筆穩(wěn)定的收入了,!”對此,合作社負責人余海燕頗感欣慰,。
余海燕口中的困難戶正是村中參與項目實施的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戶、計生戶,。在該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明艷合作社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將種植大豆的收益以土地租金,、勞動報酬等形式,,讓利給這些困難戶。合作社自身則利用大豆收成后廢棄的豆桿代替木屑栽培靈芝、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再將收成后的廢菌棒加工成菌渣作為種植大豆的有機肥,生產綠色無公害的優(yōu)質大豆,。如此,,通過廢棄物循環(huán)再利用,實現(xiàn)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2014年起,,在與省農科院合作的福豆245示范項目中,我們合作社已成功幫助村里的25戶困難戶實現(xiàn)增收,。僅去年一年,,就幫助他們每戶平均增收5000元,其中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實現(xiàn)脫貧,。”余海燕自豪地告訴筆者,,“得益于這個項目和廢棄豆桿-食用菌栽培-菌渣肥田-大豆種植這一綠色循環(huán)生產模式,我們合作社僅去年一年就降低生產成本50000元,。”
責任編輯:鄭力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