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以敏/家鄉(xiāng)的水晶肉
在古田大東地區(qū),,水晶肉是一道酒席必上佳肴。香脆可口,,含嘴即化,。不僅高熱量,還健脾開胃,,如水晶般晶瑩,,以“水晶肉”稱之,名副其實,。
幼時家貧,,缺衣少食。家里養(yǎng)的豬更沒有什么飼料吃,,拔點豬草,,撒點米糠就相當不錯了。農村人一年養(yǎng)一頭豬,,難得上一百斤,。稱贊人家豬養(yǎng)得好的,,都是說:“你家的豬上擔了吧?”“擔”即“百”之意,。假如家里要籌備來年辦喜事,,必定要養(yǎng)一頭豬。家有高齡老人的,,還要常年備一頭豬,,養(yǎng)大了賣掉,再買一頭中大的養(yǎng),,以備不時之需,。因為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又沒有其它經濟來源,,酒席上的大餐基本上是自產自銷的食品,。有一頭豬,就可以操辦了,。從豬頭肉到豬耳朵,、豬肝、豬心,、豬肺,、豬腸、豬血,、豬排,、豬皮、豬蹄,、豬尾巴,,可謂從頭吃到尾。那白花花的肥肉呢,?除了熬油,,便是做“水晶肉”。但平日里是不做的,,那可是奢侈品,,只有宴席才上。
小時候,,一直等著喝喜酒,,能吃上讓人垂涎欲滴的水晶肉。“白酒”(喪事)是不敢去的,,吚吚啞啞,,嗩吶聲悲,家里布置得綠的,、黃的,、白的,,氣氛嚇死人。即使輪不上去,,也要等到家人喝酒回來,,帶回用手帕裹著的一小包水晶肉,兄弟姐妹們各分一個,,甚至只有半個,。酥酥的、油油的,、甜甜的,、香香的,含在嘴里是那么的回味無窮,,簡直舍不得一口吞咽下去。
記得大哥結婚那年,,我還在念高中,。籌辦婚宴,,要提前做水晶肉,。那個年代,肥豬肉也不好買,,要積累,,一批一批做。做好的水晶肉,,藏在樓上的糧倉里,。我每次上樓路過,心里總是惦著,。偶爾實在忍不住,,便悄悄地開門,偷偷吃上一個半個,,囫圇吞棗,,根本來不及咀嚼回味,無法享受那滿嘴生香,,還要用手把嘴巴擦得干干凈凈,,以防被父母發(fā)覺挨訓。糧倉沒有窗戶,,黑不溜秋,,儲藏稻谷、番薯米及其他一些干貨,。但憑著感覺和嗅覺,,也能找到水晶肉,。不知道我的兄弟姐妹們是否也如我這般貪吃,也去偷吃過,,但肯定不敢多吃,,明顯少了,大家都過不了關,,母親的嚴厲不是沒有領教過,。也不知道父母是否知道我們偷吃,也許因憐愛而默不作聲,。一直沒有問過,,而今卻永遠沒有了機會。
水晶肉材料簡單:肥豬肉,、油,、雞蛋、淀粉,、白糖,、水。制作過程并不復雜,,但要求高,,火候的掌握至關重要,都是有名的大廚才拿得出手這道菜,。配方比例是:一斤肥肉,,半斤糖,三個雞蛋,,二兩淀粉,。先挑厚厚的肥肉,去皮去瘦肉,,切成約2至3厘米厚,,3至4厘米長大小,拌以雞蛋,、淀粉,,放入燒開的油鍋中,油夠炸就行,,看肥肉數(shù)量而定,,而且肥肉中的油也會被炸出來,油炸至微黃即撈起,。接著開始煎(熬)白糖,,這一步很關鍵,水只能加到剛好沒過白糖,,慢火煎(熬)到用筷子試試,,能像一面旗子,、一道瀑布展開,可以輕捏成團,,就要熄火了,。這時,把油炸好的肥肉倒入鍋中糖水里,,均勻攪拌,,讓每一塊肥肉都沾上糖水,撈起晾干,。一會兒,,白糖結晶,一個個晶瑩的水晶肉便展示在我們面前,,真的是色香味俱全,。有的師傅還拌以蔥花、芝麻,,又多了一道風味,。
前些年,也曾試著做過一回,,終是功夫不行,實在難吃而作罷,。大凡去大東喝酒的朋友,,都會帶一小袋回家,分給親友們嘗嘗鮮,。熱情好客的大東人,,宴席上準備這道菜,就是為了給客人帶回家,,所以都是備足了貨,。客人吃飽喝足,,還滿載而歸,,主人面子也足,可謂賓主皆大歡喜,。不過,,這美食只能淺嘗輒止,不可大量食用,,吃多了太油膩,,甜得你受不了。如今,,漸漸喜歡上它的朋友,,還通過農村淘寶網購,,當作探親訪友的伴手禮。
責任編輯:葉朝玉